分享

为何我们的菜卖不出去?深度解析蔬菜滞销六大原因

 中土勾陈 2016-08-03
导语

丰收原本是件喜事,辛辛苦苦忙碌许久,本以为可以有个好收成,没想到的是菜却卖不出去,菜贱伤农的。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丰产不丰收,甚至丰产倒贴钱的怪象?想要卖出你的菜,你得先搞懂,为什么我们的菜卖不出去?



对于农产品滞销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主观来讲:

1、跟风、盲目扩种。某种产品之前销售情况好,农户就会片面扩大生产,增加种植面积。


2015年4月全国大葱滞销成灾,山东和河南地区大葱低到两角,连工人工资都付不起,而这一切都源于2014年大葱的好行情。


2、销售渠道单一。小农经济下,蔬菜的销售以被动销售为主。


当市场行情不佳时,批发商采购热情降至冰点,种植户一旦丧失了原有的销售渠道,便会无从下手。


3、产品缺乏竞争力。产品单一,没有品牌,也缺乏竞争意识。


据统计,相对而言,低端蔬菜更容易出现滞销的现象。


门槛低,种植技术简单,管理成本低,产量大成为种植户的首选。所以当白菜、萝卜等蔬菜因获得相对丰厚的利润后,农户种植积极性远高于管理相对较难的豆角和茄子等蔬菜。




据统计,低端蔬菜发生滞销的概率在70%以上,产品单一,市场竞争力差是滞销的主要原因。


4、产销信息不对称。中国千家万户分散的家庭承包生产经营农户,品种多样,区域分布广,生产潜力巨大,是中国农产品生产的基本特征。


生产前对市场的信息了解不多;产品滞销后,缺乏主动营销的意识。


对整体市场的走向、市场需求不了解,种植全凭主观意识;同时也缺乏必要的销售手段,造成容易出现,种植蔬菜品种市场已饱和,只能贱价出售


客观来讲:

1、市场整体行情不佳。

买涨不买跌,蔬菜价格下滑时,买进和卖出间的差值就意味着亏损,所以批发商不愿意买进更多的农产品时,农户手中的货源也就很容易发生滞销。



 

2016年6月全国普遍出现的蔬菜滞销现象,直接原因就是蔬菜价格的普遍下滑。据数据显示:近期全国主产区白菜平均价格已经下滑至0.2元/斤,甘蓝价格下滑至0.18元/斤。


2、气候条件异常。



从这几年的新闻报道中,因气候因素导致南北地区蔬菜相互冲撞成为滞销发生的主要引发因素。在正常年份中,从南到北,农产品各个地区都具有特定农产品的种植规律,来满足人们一年四季对蔬菜的需求。当气候条件异常,导致农产品收货期提前或者推后,从而造成地区间同一种农产品叠加上市,市场供应饱和后,滞销现象就会出现。


解决蔬菜滞销办法


1、了解市场走向与需求,理性选择种植方向。


农户在种植前,要对周围的市场做一个大体的判断。如果某种产品去年行情好,导致今年整体种植面积扩大,那么应该适当的减少这种产品的种植,避免风险。


2、扩展销售渠道,提高营销意识。


今年海南文昌西瓜滞销期间,不少瓜农均表示,市场信息的的缺失让他们吃了大亏。


滞销给瓜农们带来的思考,不少瓜农接触到了电商等全新的销售方式和渠道,打开了眼界


3、提高产品质量、树立品牌意识。


树立农产品的品牌意识。相对而言品牌产品抗风险能力要强于普通产品,同时,品牌产品更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赢得良好的市场。


4、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


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还可以应对产品“丰收”时的状况。

 

5、农业保险。


农业保险是专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疫病、疾病等保险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

面对天灾时,农业保险可以挽回部分损失。



而在实现农户生产的计划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解决农民在农产品定价平等话语权问题上,个体的分散的小农户是无法实现的,这必须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合作社带动农户,从而形成立体的企业化的运作来实现


来源:农场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