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沙溪,阅读古镇的另一种方式

 christina29 2016-08-03



沙溪,“躲”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石宝山脚下,恰好位于大理与丽江两个古城之间。其实,要不是因为“躲”在群山怀抱中,也许沙溪早已成为另一个大理或丽江。  

跟大理丽江一样,沙溪,也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抬头即可远望的石宝山,有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的赞誉:“北有敦煌壁画,南有剑川石窟”;1988年,武侠小说大师金庸考察石宝山石窟后,不仅挥毫题写了“南天瑰宝”四个大字,还遗憾地说,他要是早来,也许《天龙八部》的部分情节就会做出调整。    

沙溪的故事源于底蕴。沙溪镇很古老,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茶马古道从它的身边蜿蜒而过,作为川滇藏茶马贸易运输的必经之地,自古沙溪就是中原文化,东南亚、南亚文化和西北吐蕃文化的交汇地,各种流向的文化因子与本土文化在此碰撞、交融、沉淀……幸运不止于此,五代时期在与它一山之隔的弥沙发掘出盐井,于是沙溪又成了西南盐业的重要集散地。千百年来,伴随着马铃与茶香,一批批南来北往的马队走进沙溪……

岁月流转,当现代化物流取代了传统的人背马驮,沙溪渐渐冷清,只留下无声的石桥、古道、古街在悄悄诉说着它过去的繁华。

但没想到的是,偏僻与贫穷,竟然成为古镇的幸运。因为偏僻,所以被遗忘;因为贫穷,所以免遭建设性破坏。

上个世纪末,蓝眼睛的瑞士人雅克·菲恩纳尔博士来到沙溪,他被眼前保存有完整无缺的寺庙、戏台、马店、寨门、古桥、店铺、古巷道……以及淳朴的民俗民风惊呆了。在他的努力之下,2001年10月11日,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WMF)在美国纽约宣布:中国沙溪寺登街区与长城等同时入选2002年101个世界濒危建筑保护名录。入选理由中,“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集市”是相当重要的一条。

沙溪再次走上历史的前台,迎来世人关注的目光,同时也获得修复资金。

有点钱,有点名,按说,沙溪应该借这东风,像其他先热起来的古镇一样,大兴旅游设施,“尽快让大量的游客进来最好”。

然而,眼前的沙溪,与其他原生态的古镇相比,除了更齐整一些,一切看上去都那么不动声色。没有过度的商业化,没有过多游客的喧嚷,有的只是时间的静谧和历史的积淀。

高原的阳光慷慨地打在身上,天蓝得让人迷恋困倦,一种属于古镇的温柔气息弥漫着,安然恬淡。徜徉在千百年岁月风雨洗涤的石板路上,仿佛能听见马蹄声声就在不远处;街道两边,老旧的铺子兀自开着,有些昏暗的店内,白族阿妈一针一针闲闲地纳着鞋子的花边;古巷狭窄、深长,在强烈的日光下,悄无声息,仿佛一张曝光过度的老照片……

古巷的尽头,是寺登的经贸中心——四方街。街面,用红砂石板铺筑。街东,有坐东朝西的古戏台,街西,有坐西朝东的兴教寺,两者遥相呼应。街场四周商铺马店林立。街中心有棵千年古槐树。漫长时空里,它是古镇最显眼的坐标。

小镇保留着古老的生活方式。镇里人都很安静地走在自已的生活轨道上,丝毫没有因为古镇被列入101个世界濒危建筑保护名录而改变。外来的旅人,也显得不再匆忙,因为,慢,才是古镇的节奏。古戏台两边铺子里,几位老人一边喝着茶,一边闲聊;木雕店里,年轻的后生耐着寂寞,行刀运凿,身前的木板上一朵莲花隐现;老宅修旧如旧的客栈里,外国友人搜索着徒步的路线;茶马之家院落里,一杯茶,一本书,许多驴友就这样,看花开花落,岁月静好……

这份尘俗世外的从容与平和,绊住了无数游子的脚步。据说,小镇已有80多家酒店旅店,其中有本地人开的茶马之家,更有台湾人开的老马店、58号小院,深圳人经营的老槐树……它们大多是老宅修旧如旧改建而成。

修旧如旧的背后,藏匿的正是沙溪理解历史的方式,孜孜以求的往昔与现在的契合。

世界濒危建筑到底应该怎么保护、发展,其实沙溪人当初也有过疑虑。“你们认为是10个人留下来消费好呢?还是100人买张门票进来,丢下堆垃圾,走一圈就离开好呢?”参与沙溪复兴工程的瑞士专家力陈,沙溪旅游发展要在保持原生态和原有文化的基础上开展。

远水如何解近渴?但,像许多此前先热的古镇一样,大肆开发商业,也许真的会丢了沙溪的魂。

凝结中西智慧,2002年开始,剑川县政府和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合作实施沙溪复兴工程,最终选择了费工费时的“修旧如旧”。

现在回头来看,沙溪人当年的选择,真可谓大胆又奢侈,甚至近乎夸张。

修旧如旧,较起真儿来,按原样修复的造价往往远高于用现代材料重建。古镇原有东、南、北三个寨门。其中的东寨门通往大理,北寨门通往西藏,南寨门则通往沙溪南面的各个盐井。东寨门由泥砖建成,已又旧又破。当地居民曾很不理解,花那么多钱,难道最后还是修一个破门?专家们解释,历史信息的价值直接决定了文化遗产的价值。对于长远的发展而言,这是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源,因此,也是修复要展露和传达所在。于是,忠实地遵循古老的工艺,维修以加固为主,连脱落的墙皮都照原来的样子恢复。驴友们不远千里而来,要的不就是这样的原汁原味、厚重沧桑?

修旧如旧,最奢侈的还是时间。为尽可能恢复古镇原初的面貌,工程先行调查研究即费时一年有余。

寺登四方街兴教寺建于明永乐十三年,已有600多年历史。大殿楣头绘制的20多幅大型壁画,深受中原绘画风格影响,又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堪称我国西南地区古代白族绘画艺术的瑰宝。为了修复壁画,沙溪人拒绝快速的现代工艺,选择了传统的笨办法:二三十天才上一层颜料,修复一幅壁画要花三五年。所谓时光雕刻,也不过如此吧?

沙溪人耐心地擦拭着古镇时光尘封的痕迹,小心地呵护着古镇兰心蕙质的肌理。一晃十年。

“如果不能回到十年前的大理丽江,那么就来沙溪吧!”如今,沙溪人这样呼朋告友。其实,与其说,在这里找回的是十年前的大理丽江,不如说是古镇的原生态,或者是阅读古镇的另一种方式。而在商业气息日渐浓郁的古镇速览中,这样能让人静心的阅读,显得尤为可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