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不文明就该“处处受限”净化旅游风气,推崇文明旅游,把不文明游客列入“黑名单”,进行必要的惩戒和限制。 ![]() 8月1日,国家旅游局公布了《旅行社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针对我国游客在出游过程中发生的不文明行为,条例规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有违法行为或者严重不文明行为的,旅游主管部门可以将旅游者的相关信息纳入不文明行为记录、向社会公布,并向公安、海关、检验检疫、边检、交通、金融等部门和机构、行业组织,以及有关经营者通报。有关部门和机构、行业组织、经营者可以根据职责权限在征信系统中记录,以及采取在一定期限内限制出境旅游、边境旅游、参加团队旅游、乘坐航班等惩戒措施。 在《旅游法》的基础上修订旅行社条例,对不文明游客完善相应的受限机制,严重者或被限制乘机,国家旅游局祭出这记“重拳”,一旦成为常态机制,对于弘扬文明旅游、展示国人良好形象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不文明游客“处处受限”,不仅有利于自我约束、以正风气,还有助于引导广大游客践行文明旅游公约,做文明旅游的守护者。 其实,我国对文明旅游的“游戏规则”早就有之。比如,在对游客文明行为的要求上,就有“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的规定;在对不文明行为的处罚上,也有详细规定。然而,制度、规定再多,由于缺乏根治游客不文明行为的“药方”,对旅客的不文明行为压根没有任何约束作用,以至于不少规定成了一纸空文。 近年来,中国游客在境外的一些不文明行为,例如埃及神庙涂鸦“到此一游”、巴黎卢浮宫水池排排坐泡脚,以及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和插队等,都引发不小非议。不少媒体连篇累牍细数国人大声喧哗、乱扔垃圾、随意插队、乱穿马路、不守规则、随手题刻等不文明的旅游行为。不仅是境外游,境内游亦是如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不文明游客进行限制乘坐航班等惩戒,相当于给他们戴了一个“紧箍”,应能产生较好的威慑力和约束力。不管你是游客还是市民,都不可以有超越法律和道德底线的权利。 一言以蔽之,游客不文明就该“处处受限”。通过建立健全诚信制度,并在一定期限内限制出境旅游、乘坐航班等,就能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这显得很有必要。个别旅行社或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之所以频频被媒体曝光,正是由于缺乏一个有力的约束机制,才导致某些公司或游客肆无忌惮地做出了不文明的举动。净化旅游风气,推崇文明旅游,把不文明游客列入“黑名单”,进行必要的惩戒和限制,一旦放大不讲文明的成本,威慑力自然就充分地显现出来,游客自然更加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