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起福州路可以追溯到清同治年间,还记得以前的四马路吗?他就是现在的福州路。也就是我们今天提到的中华文化第一街,这么多年过去后福州路依然在我们脚下。 ▼清末的福州路,那个时候还叫四马路。 ▼光绪十三年,顾松泉在福州路开的大药房。 ▼民国初期的福州路,图一右侧是恒昌绸缎局。 ▼浙江路福州路口,面馆兴起,各帮菜也都聚集在这里。 ▼1932年福州路 ▼1942年街景,与上图相隔十年的同一地段。 ▼1937福州路街景 ▼福建路近福州路口街景 ▼四马路洋场盛景图 ▼福州路会所 看了老年间的这些图能够感觉到身为开埠前通达黄浦江边四条土路之一的福州路的热闹与繁华。即使与现在压根对不上号,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它的飞跃。 再看一下现在的福州路 ▼福州路东首 ▼福州路33号 ▼福州路四川中路口 ▼福州路江西中路 ▼福州路五洲大楼 ▼福州路周虎臣曹素功笔墨 ▼福州路杏花楼 ▼福州路上海文化商厦 ▼福州路上的原江苏旅馆旧址 ▼福州路原美国花旗总会大楼 ▼福州路原工部局建筑一侧 ▼福州路浙江大楼 上百年的发展造就了现在的福州路。 因为福州路被誉为中华文化第一街,所自可见自从有了这条路一直到今天它都是充满了文化气息。 十九世纪末,这条路附近报馆书局,笔墨文具店、戏园、电影、茶园、书场、游乐场、舞厅等等。专业的戏班在这里频繁的演出,上海四大戏院之一的丹桂第一台,就常常有梅兰芳,周信芳等京戏名角在此演出。 1959到1961年,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原料短缺,文化用品,图书等供应紧张,受到严重影响。十年文化大革命,扫四旧,批封、资、修、文化街遭受冲击摧残,损失惨重,但对笔墨、纸张、浆糊等某些商品恰需求剧增,供不应求。 改革开放之后文化街又被重新打造,建造独特的具有海派文化的文化街,现在除书店、文化用品店高度聚集外,还有杏花楼、吴宫大酒店、仁济医院、以及药房等。福州路465号还矗立起一幢设施先进,中西合璧,典雅宏伟的上海书城。 福州路,从开埠至解放前,经历百余年的沧桑与发展,蕴含和散发的文化之光,吸引无数文人墨客前来驻足,如今漫步福州路,浓郁文化多风采,飘香的书卷气息依然让人沉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