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节武侯八阵图
据说,武侯八阵图共有四处:陕西勉县境内一处;四川新都县北一处;重庆奉节县内两处:水八阵旧址在古鱼复浦上,即奉节古城梅溪河口东边滨江扇形碛坝处;旱八阵旧址在奉节杜甫草堂东4里的支流石马河畔。 奉节古城梅溪河口的水八阵遗址 奉节草堂河支流石马河畔的旱八阵遗址 我惟对奉节的武侯八阵图情有独钟。 少年时看《三国演义》,仰慕诸葛亮。他在奉节鱼腹浦设一八阵图,硬是将乘胜进攻的东吴大军生生挡在夔门之下,未敢贸然进川。如今不妨把这一段摘下来,再次欣赏。 却说陆逊大获全功,引得胜之兵,往西追袭。前离夔关不远,逊在马上看见前面临山傍江,一阵杀气,冲天而起;遂勒马回顾众将曰:“前面必有埋伏,三军不可轻进。”即倒退十余里,于地势空阔处,排成阵势,以御敌军;即差哨马前去探视。回报并无军屯在此,逊不信,下马登高望之,杀气复起。逊再令人仔细探视,哨马回报,前面并无一人一骑。逊见日将西沉,杀气越加,心中犹豫,令心腹人再往探看。回报江边止有乱石八九十堆,并无人马。逊大疑,令寻土人问之。须臾,有数人到。逊问曰:“何人将乱石作堆?如何乱石堆中有杀气冲起?”土人曰:“此处地名鱼腹浦。诸葛亮入川之时,驱兵到此,取石排成阵势于沙滩之上。自此常常有气如云,从内而起。”陆逊听罢,上马引数十骑来看石阵,立马于山坡之上,但见四面八方,皆有门有户。逊笑曰:“此乃惑人之术耳,有何益焉!”遂引数骑下山坡来,直入石阵观看。部将曰:“日暮矣,请都督早回。”逊方欲出阵,忽然狂风大作,一霎时,飞沙走石,遮天盖地。但见怪石嵯峨,槎枒似剑;横沙立土,重叠如山;江声浪涌,有如剑鼓之声。逊大惊曰:“吾中诸葛之计也!”急欲回时,无路可出。正惊疑间,忽见一老人立于马前,笑曰:“将军欲出此阵乎?”逊曰:“愿长者引出。”老人策杖徐徐而行,径出石阵,并无所碍,送至山坡之上。逊问曰:“长者何人?”老人答曰:“老夫乃诸葛孔明之岳父黄承彦也。昔小婿入川之时,于此布下石阵,名八阵图。反复八门,按遁甲休、生、伤、杜、景、死、惊、开。每日每时,变化无端,可比十万精兵。临去之时,曾分付老夫道:后有东吴大将迷于阵中,莫要引他出来。老夫适于山岩之上,见将军从死门而入,料想不识此阵,必为所迷。老夫平生好善,不忍将军陷没于此,故特自生门引出也。”逊曰:“公曾学此阵法否?”黄承彦曰:“变化无穷,不能学也。”逊慌忙下马拜谢而回。 陆逊回寨,叹曰:“孔明真卧龙也!吾不能及!”于是下令班师。 ——摘自《三国演义》第84回 看来,不是这诸葛八阵图,蜀国早亡于吴,而不会后亡于晋。 记载武侯八阵图,最早见于《荆州图副》与《荆州记》。《荆州图副》这样描述武侯八阵图:“永安宫南一里,渚下平碛上,周回四百十八丈,中有诸葛武侯八阵图,聚细石为之,各高五尺,广十围,历然棋布,纵横相当,中间相去九尺,正中南北巷,悉广五尺,凡六十四聚,或为人所散乱,及为夏水所没,冬时水退,复依然如故。”盛弘之《荆州记》云:“垒西聚石为八行,行八聚,聚间相去二丈许,谓之八阵图。”有此记载,后世皆称之为“武侯八阵图”。于此,唐、宋、明、清,不乏题咏。诗圣杜甫来夔州寓居,写下传世五绝:“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更使得奉节武侯八阵图名满天下。 八阵图是哪八阵? 八阵以中军统帅,周围按地理方位布阵: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位。东方青龙,为龙阵;西方白虎,为虎阵;南方朱雀,为鸟阵;北方螣蛇(玄武),为蛇阵;东北为艮居,艮者为山,山川出云,为云阵;东南之地为巽居,巽者,风也,为风阵;西北者乾地,乾为天阵;西南者为坤地,坤为地阵。因此,八个方位各有一阵,以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命名,即天阵、地阵、风阵、云阵、龙阵、虎阵、鸟阵、蛇阵。 八阵中,天、地、风、云为“四正”阵,龙(青龙)、虎(白虎)、鸟(朱雀)、蛇(螣蛇)为“四奇”阵。每阵皆有六个小阵,八阵合有四十八小阵。加上中军设十六小阵,八阵共有八大阵、六十四小阵。八阵外,另有游骑24阵,作为八阵屏障与奇兵。参看下面笔者自绘的八阵图示意。 八阵图示意 奉节八阵图示意, 据传,八阵图是三国时诸葛亮创设的一种阵法。说诸葛亮御敌时以乱石堆成石阵,按遁甲分成生、伤、休、杜、景、死、惊、开八门,变化万千。战斗时,前阵可以当作后阵,后阵也可以变作前阵。整个方阵四头八尾,哪部分受到攻击,哪部分便立即变为阵首迎击敌人。威力无比,可挡十万精兵。 旱八阵在白帝城北面,草堂河支流石马河的一个宽阔河谷地带,属奉节县白帝乡八阵村。石马河在这里再转一个大弯,即汇入草堂河。在旱八阵西边的山坡上,有一座八卦楼,相传是诸葛亮指挥布阵的地方。这里是由鄂入川旱路的必经之地,周围山势险恶,地形十分隐秘,可埋伏千军万马。若由湖北的崇山峻岭一旦进入平坦的河谷,杀气凛凛的八阵图赫然挡在面前,令人惊心。 奉节旱八阵图遗址 由于有诸葛亮以乱石布八阵图,令东吴退兵的章回小说《三国演义》影响,人们最感兴趣的是奉节城外的武侯水八阵。 水八阵所在地,是夔门上游奉节城东一片沙石滩。沙石滩上除了沙子,就是各种小细石,人们把这种沙石滩叫作“碛”。枯水季节,碛坝显现,宽600多米,长1500多米,可见残垒屹立。据《夔州府志》记载,诸葛亮在此垒石为阵,纵横皆八,八八六十四垒;外有游兵24垒,垒高5尺,相去9尺,广5尺。这个碛,即是传说中诸葛亮布阵的地方,当地人称八阵碛。 由于八阵碛水位低,每逢长江涨水季节,碛坝会没于滚滚波涛之下。要看水八阵,最好是秋冬季。笔者去了几次,没见着八阵图的影子。向当地人打听才知道,若不是在适当的时间由当地人指点讲解,根本看不明白。后来才知道,并非我没看见八阵图,就连宋代东坡居士也未曾见识。他在《八阵碛》中就留有“平沙何茫茫,仿佛见石蕝。纵横满江上,岁岁沙水啮。孔明死已久,谁复辨行列。神兵非学到,自古不留诀。”他的弟弟苏辙,也曾写过一首《八阵碛》,诗中云:“涨江吹八阵,江落阵如故。我来苦寒后,平沙如匹素。乘高望遗迹,磊磊六十四。遥指如布棋,就视不知处。世称诸葛公,用众有法度。区区落褒斜,军旅无阔步。中原竟不到,置阵狭无所。茫茫平沙中,积石排队伍。独使后世人,知我非莽卤。”由此看来,千百年间人们虽接踵而至来观八阵图,却多是遗迹难识。 关于八阵图的学术争论,自唐宋以来无休无止。争论主题不外乎:八阵图是真实存在,还是古代传说?谁最先发明八阵图,是诸葛亮,还是孙子?八阵碛是不是臭盐碛?八阵碛上垒石,是诸葛布阵的乱石,还是古代人在盐泉边熬盐的盐灶?…… 千百年来,尽管文人们无休无止的争论,奉节人依旧形成一个独特的风俗节日——“人日”。“人日”节即农历正月初七。每年在这一天,奉节人会扶老携幼、全家出动,纷纷来八阵碛郊游,名曰“踏碛”。孩子喜欢在碛上放风筝、游戏;妇人在碛上寻找有孔的小石子(或用铁锥将小石子穿孔)系于钗头,作为一岁的祥瑞物;男子们则在这一天结伴来碛上野炊、饮酒、赋诗,通宵达旦。奉节有一首民谣,唱的是瞿塘女子过“人日”节:“瞿塘女子好春游,踏碛犹知忆武侯,八阵图前寻小石,摇摇和风系钗头。”这个千百年保持下来的习俗,正是源于奉节人对诸葛亮的喜爱。 奉节人“人日”节踏碛 可见,武侯八阵图在当地百姓中已深入人心! 去年夏天,我溯流长江,自驾从宜昌出发,一直沿金沙江上行到迪庆藏族自治州。途经奉节,虽细雨霏霏,我仍专程去凭吊了夔州古城。有心的奉节人,在古城拆迁时,用古城砖石将旧城复建在175米蓄水线上。他们在复建的开济门(原小南门)外,临江修建了八阵台。我向当地人打听后,立即驱车前往。 八阵台位于奉节复建的开济门前(2015年摄) 八阵台纪念碑刻(2015年摄) 奉节八阵台(2015年摄) 站在八阵台上,眼前一片平湖。千古八阵图,静静地躺在水下。我想起《诗经·小雅》中的一句诗“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呜呼,武侯八阵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