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湖北松滋有个农民叫胡云龙,家境贫寒,只上过几天学,但他聪明好学,倒也有几分古文底子。这年省城会考,他也想去试试,便打点行装上路了。这天投宿一家客店。老板见他一表人材,就有意招他为婿,指着客堂中央挂的走马灯出了一联,试他的才学: 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悬蹄 胡云龙一时没答上来,老板有些失望,说道:“早些歇息吧,回来再对也不迟。”却说云龙进了考场。第一天策论,写一篇文章,成绩平平。第二天策对,由主考当场出对子。主考指着考场门前的飞虎旗,对云龙道: 飞虎旗,旗飞虎,风吹旗折身 胡云龙猛然想起客店老板的出句,不假思索地回答: 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悬蹄 主考官十分赞赏他,判他策对为上等。到揭榜时,胡云龙名列榜首,考了第一名。回家途中,胡云龙又投宿那家客店,对老板说,您老人家的“走马灯”可以这样对: 飞虎旗,旗飞虎,风吹旗折身 店主人十分高兴,便将女儿许配给了他。胡云龙能巧借两边的联句,来个双喜临门,也是他的聪明过人之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