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年度检查,是指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对已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的情况,执行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情况,按照法定的内容和程序进行每年一度的监督检查,以确认民办非企业单位是否具有继续开展活动资格的行政执法行为。 一、年检的主要内容 (一)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情况; (二)登记事项变动及履行登记手续的情况; (三)按照章程开展活动的情况; (四)财务状况、资金来源和使用情况; (五)机构变动和人员聘用情况; (六)其他需要检查的情况。 二、民办非企业单位年度检查的程序和时限 (一)民办非企业单位网上申报《民办非企业单位年度检查报告书》,并下载填写《民办非企业单位会计报表》《民办非企业单位会计报表》,可从深圳市民政局(民间组织管理网)〈http://www.szmz.sz.gov.cn〉直接下载)及准备其他有关材料; (二)民办非企业单位于每年3月31日前向业务主管单位报送年检材料,经业务主管单位出具初审意见后,于5月31日前报送登记管理机关; (三)登记管理机关审查年检材料; (四)登记管理机关作出年检结论,并在深圳市民间组织管理网发布年检结论公告。 三、年检应提交的材料 按照民办非企业单位年度检查内容的要求,民办非企业单位接受年度检查时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年检报告书》(需经业务主管单位初审盖章)(一式三份); (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的副本; (三)民办非企业单位年度财务会计报告(附《会计报表》,民办学校财务会计报告须依《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四)依据具体情况需要报送的其他材料。 四、民办非企业单位年检结论类别 民办非企业单位年检结论,分为“年检合格”、“年检基本合格”和“年检不合格”。 五、民办非企业单位年检合格的标准 民办非企业单位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方为年度检查合格: (一)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没有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政策的行为,能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开展活动。 (二)按照章程开展活动。没有超出其章程规定的业务活动领域开展活动,确实按章程办事。 (三)及时办理变更登记或其他手续。登记的事项完全真实,能及时办理内部机构和从业人员以及印章和银行账户的备案手续;一年中没有发生登记事项变更的情况,或者变更后及时办理变更登记;内部机构和从业人员变更也能及时办理备案手续。 (四)遵守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内部财务制度健全,收入和开支合理合法,合法收入和接受捐赠、资助的资金能全部用到章程所规定的事业中去,没有侵占、私分和挪用等现象。 (五)没有从事营利性等经营活动。在从事社会服务活动中,按国家的规定收费,没有搞营利性的经营活动,保持自身的性质不变。 (六)在规定的时间内接受年度检查。能按时上报《年检报告书》和其他材料,主动接受年度检查。 六、民办非企业单位年检基本合格和年检不合格的情形 民办非企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由登记管理机关责令改正,情节轻微的,确定为“年检基本合格”;情节严重的,确定为“年检不合格”: (一)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的; (二)违反规定使用登记证书、印章或者财务凭证的; (三)本年度未开展业务活动,或者不按照章程的规定进行活动的; (四)无固定住所或必要的活动场所的; (五)内部管理混乱,不能正常开展活动的; (六)拒不接受或者不按照规定接受登记管理机关监督检查或年检的; (七)不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修改章程未按规定核准备案的; (八)设立分支机构的; (九)财务制度不健全,资金来源和使用违反有关规定的; (十)现有净资产低于国家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规定的最低标准的; (十一)侵占、私分、挪用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资产或者所接受的捐赠、资助的; (十二)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筹集资金或者接受使用捐赠、资助的; (十三)年检中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 七、年检基本合格和年检不合格的整改期及其行政处罚 (一)“年检基本合格”和“年检不合格”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当进行整改,整改期限为3个月。整改期结束,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报送整改报告,登记管理机关对整改结果进行评定并出具意见。 (二)对“年检不合格”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根据情况,可以责令其在整改期间停止活动。民办非企业单位被限期停止活动的,登记管理机关可以封存其登记证书、印章和财务凭证。 (三)登记管理机关对连续两年不参加年检,或连续两年“年检不合格”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予以撤销登记并公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