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科学:冠心病(B 部分)

 医学文摘拾遗 2016-08-03

2005 年第 52 题 内科学 A 型题


下列哪项是临床上确定患者存在急性心肌损害最有价值的指标

A. 乳酸脱氢酶增高

B. 肌钙蛋白 T 增高

C. 血清肌红蛋白增高

D. 磷酸肌酸激酶增高

E. 心电图出现 ST 段水平下移



题目解析


1. 急性心肌损害后,心肌细胞内的酶进入血液中,导致血液中这些酶的水平升高,将它们称为心肌损伤标志物,常见的有肌钙蛋白、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等。


在急性心肌损害时,乳酸脱氢酶、肌钙蛋白T、肌红蛋白、磷酸肌酸激酶等均会升高,其中肌钙蛋白的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是最有价值的心肌损伤标志物。


2. 心电图出现 ST 段水平下移见于心肌缺血,一般无特异性。


本题答案


B


考点讲解


【2016年大纲 内科学(三)循环系统疾病

7. 心绞痛的分型、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防治(包括介入性治疗及外科治疗原则)。重点为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

8.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并发症和治疗(包括介入性治疗原则)】


天天师兄提示:循环系统疾病大纲中的第7、8点均属于冠心病的内容,为考试的重点、难点,本周将分为两篇微信对此部分内容进行推送讲解。天天师兄在上一篇微信中讲解了冠心病的概述、心绞痛、非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本篇微信将为大家讲解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


音频讲解请点击这里哦


1.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是指心肌严重、持续的缺血,从而发生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其坏死范围大(冠脉闭塞 1~2 小时受累区域心肌细胞大范围坏死)。


2. 胸痛是心肌梗死最早、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3. 患者有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肌凝蛋白升高、血沉加快、血压降低等全身症状。


注意:心绞痛可引起血压升高,而心肌梗死时由于心肌收缩能力显著下降 → 搏出量 ↓ → 收缩压 ↓↓、舒张压 ↓(搏出量主要影响收缩压)→ 平均动脉压 ↓。 


4. 前壁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室性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房室传导阻滞。


① 室早最多见、室颤最严重(早期主要死因)。


② 室颤的先兆有:室早 > 5 次/分、成对室早、短阵室速、多源室速、R on T 现象。


5. 前壁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乳头肌功能失调,可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从而出现心尖部收缩期杂音;下壁心肌梗死易导致二尖瓣后乳头肌断裂,可出现心尖部收缩期杂音伴收缩中晚期喀喇音,呈海鸥鸣样,提示乳头肌断裂后导致二尖瓣脱垂。


6. 起病 2~3 天可有心包摩擦音(反应性纤维素性心包炎)。起病数周-数月后可有心包摩擦音(纤维素性心包炎)、胸腔积液(胸膜炎)、肺湿罗音(肺炎),称为心梗后综合征,发生率约 10%,由于机体对坏死物质过敏所致。


7. 起病 1 周内可出现心脏破裂,多为心室游离壁破裂。偶尔可有室间隔破裂,出现胸骨左缘 3~4 肋间收缩期杂音。


8. 急性心肌梗死易发生急性左心衰,称为泵衰竭。


① Killip Ⅰ 级指无明显心衰、无肺部啰音。


Killip Ⅱ 级有左心衰、肺部啰音 <>


Killip Ⅲ 级有左心衰、肺部啰音 > 50%(急性肺水肿)。


Killip Ⅳ 级有心源性休克(提示心肌坏死范围 > 40%)。


注意:心衰的 NYHA 分级适用于左心衰、收缩性心衰,因此 NYHA 可以用于慢性心衰、急性心衰,而由急性心梗所导致的急性心衰需要使用 Killip 分级。


② 急性心梗合并乳头肌断裂、室间隔穿孔、或真性室壁瘤时容易发生急性心衰。治疗同急性心衰的治疗方法,但注意急性心梗 24 h 内禁用洋地黄。另外,右心室发生梗死时左室的压力很难维持,因此要禁用一切减少回心血量的药物(如利尿剂、硝酸甘油)。


9. 心梗发作时诊断心肌梗死首选、最常用、最有价值的是心肌酶(尤其是肌钙蛋白)检查。


注意:对冠心病等累及血管病变的诊断,最有价值的是血管造影(DSA)。冠心病会导致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内的酶释放入血导致心肌酶增高,这是诊断心肌梗死最有价值的检查。因此注意题目是问诊断冠心病、还是问诊断心肌梗死,这是不一样的。


① 肌红蛋白(SMB)在 2 小时开始升高,肌钙蛋白(cTn)在 3~4 小时开始升高,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 4 小时开始升高。


② 肌钙蛋白的升高可持续 1~2 周,故在此期间再发心梗不宜使用肌钙蛋白作出诊断,应使用 CK-MB。


③ CK-MB 的升高可反映梗死范围,其高峰出现时间是否提前( < 14="">


10. 为了了解心梗部位或心肌存活情况,可选用心肌核素显像。为了了解心肌活力或代谢情况,可选用 PET。


注意:心绞痛时了解心肌缺血的部位使用的核素是铊(Tl),缺血部位核素缺损(冷点扫描)。


急性心肌梗死时了解梗死的部位可使用铊(Tl),缺血部位核素缺损(冷点扫描);


可使用锝(Tc),Tc 与坏死心肌细胞中的 Ca2+ 结合,缺血部位核素灌注(热点扫描);


慢性或陈旧性心梗可使用铟(In),坏死心肌细胞的肌凝蛋白可与含 In 的特异性抗体结合,缺血部位核素灌注(热点扫描)。


11. 患者胸痛剧烈时行心电图检查,典型者出现病理 Q、ST 段弓背向上抬高、T 波倒置。


注意:急性心梗在超急性期心电图表现为 T 波高耸,可不出现病理 Q、ST 段抬高。


① 正常 Q 波是 q 波,即 q 波 < 0.04="" s、q="" 波="">< 同导联="" 1/4="" 的="" r="" 波;病理="" q="" 为="" q="" 波。病理="" q="" 并不仅限于急性心梗,在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时也可出现病理="">


② 心肌梗死的 ST 段抬高,是缺血部位相应导联的 ST 段抬高,且呈弓背向上抬高。心梗后期 ST 段会恢复,若持续抬高提示室壁瘤形成,此时首选超声心动图检查,可见局部心缘突出、搏动减弱甚至反常搏动。


注意:急性心包炎也可导致 ST 段抬高(除 avR、V1 导联),但呈弓背向下抬高。变异型心绞痛也可导致 ST 段抬高,但只是部分导联、短暂的抬高。


③ 心肌梗死的部位判断




12. 解除心肌梗死疼痛最有效的方法是心肌再灌注治疗。


① 心脏介入治疗应在起病 3~6 小时内,最多 12 小时内进行。


② 包括直接介入治疗、补救性介入治疗、溶栓治疗再通者的介入治疗。


③ 有条件的患者都应先进行介入治疗,此为直接介入治疗。若没有条件应尽早溶栓治疗,溶栓治疗成功后若患者有条件进行血管造影(应在溶栓成功后的 3~24 小时进行),则再行介入治疗以解除某些残余的重度狭窄血管,降低再梗死的发生,此为溶栓治疗再通者的介入治疗。


若溶栓治疗不成功(胸痛明显、抬高的 ST 段没有降低等),应立即进行介入治疗,此为补救性介入治疗。


④ 若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导致血压显著下降者,应补充血容量,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待血压稳定后再介入治疗。


注意:补充血容量后 CVP > 18 cmH2O、PCWP > 18 mmHg 时应停止输液,但右心室梗死时 CVP 升高未必是补液的禁忌症(因右心室梗死后本身右心房的压力就会增高)。


13. 无条件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应尽早进行溶栓治疗。


注意:STEMI 应进行溶栓治疗,但 NSTEMI 禁止溶栓治疗,因为 NSTEMI 的血栓多为白色血栓,成分主要是血小板,因而溶栓治疗无效(溶栓溶解的是纤维蛋白)。


时间窗


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时间窗为 1 天。


注意:肺血栓栓塞症的溶栓治疗时间窗为2周。


② 溶栓药物


常用的有尿激酶、链激酶、rt-PA(效果最好)。


③ 溶栓成功的标准


冠脉造影(金标准)、胸痛 2 h 内基本消失、抬高的 ST 段 2 h 内回降 > 50%、2 h 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血清 CK-MB 高峰提前出现(14 h 内)。


④ 溶栓的禁忌症


凡可能导致严重出血的情况均不能使用溶栓治疗。例如既往发生过出血性脑卒中、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近期有活动性内脏出血、近期有创伤史、近期有外科大手术、近期有不能压迫部位的大血管穿刺、近期正在使用抗凝药、未排除主动脉夹层、未控制的严重高血压( > 180 / 100 mmHg)等。


思考题


右室梗死与左室梗死在治疗上主要有什么区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