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络大电影行业对大数据的误解有多深?

 飞行时空2号 2016-08-03


2016年NetflixQ1、Q2盈利为2766万和4076万...美元,爱奇艺2015年盈利为-23亿元。很多人觉得Netflix牛逼是因为在视频网站持续烧钱的阶段,它却能率先盈利。Netflix自己却觉得这一切都得益于早期租碟时期积累下的用户数据。不论对错,今天就来谈谈我们对大数据的误解有多深!


记录用户习惯的事Netflix已做了很多年,并且声称旗下爆款《纸牌屋》就是大数据的产物。无论大数据是否是爆款神器,不能否认的是Netflix确实在这方面下足了功夫。比如:每个人打开爱奇艺网站的页面看到的内容大同小异,但是每个人打开的Netflix的页面对比一下可能会让人怀疑进入的不是同一家网站。

很多人虽然也怀疑大数据对打造爆款的影响,但是也不敢贸然否认它的作用。当然,也有人无脑的追捧,期待能尝到大数据的一点甜。

别人的教训,自己的成长

相信大家并没有忘记网络大电影发展伊始,满屏僵尸、悬疑的画面。起源是《道士出山》创造的收视神话,以及后来《阴阳先生之末代天师》等僵尸片试水成功,甚至因此得出,看网大的都是男性、都喜欢悬疑、僵尸片的结论。

都是僵尸,有点击上亿的《道士出山》,也有点击量不到三百万的《僵尸鬼王》


《山炮进城》的成功又让大家得出“草根文化”才是网大主力的结论,于是看网大的人都变成了草根阶级。

同样是村里的那点事儿,同样是喜剧,有点击上亿的《山炮进城》,也有三百万的《逗比,我来了》。


《深宫遗梦》、《再见美人鱼》的成功又让大家看到女性市场的爆发力,爱情片儿、宫廷题材浮出水面。

蹭了同样的IP、同样的题材、点击量也能差十倍之多。


实力证明,题材并没有那么好使。蹭题材的行为其实就是“追逐”大数据最浅层的表现。这种行为下主导的结果就是:


「问:谁在主导网络大电影的方向?

答:那些所谓的、成功的、片子的题材。」


这就是对大数据最大的误解,以点击量判断受众、进而推测受众喜好。谈大数据之前,必须先明白一个问题:内容在主导用户?还是用户喜好在主导内容?


对于内容主导还是用户主导,这里并不做深析,今天主要聊聊,该怎么利用“大数据”。

拨乱反正,“大数据”下的误解

有一家卖鞋的公司,派两个业务员去考察市场,去了同一个地方的两个人得出的结论却是截然相反的。第一个业务员说:我们在那肯定卖不出去,因为那里没有人穿鞋。第二个业务员却说:市场前景广阔,因为这里的人没鞋穿。


这也是大家对网络大电影市场的误解。


男性才是网络大电影主力?

根据数据反映,男性贡献的点击确实比女性多一点,从用户性别上看,网络大电影男性受众与女性受众比例在2:1。


「误解:拍迎合男性观众口味的片子。

正解:女性市场或许是蓝海?不妨开发一下。」


事实也证明了女性用户的潜力:


据统计,《太子妃升职记》的会员播放量达到了3.99亿次,为乐视吸引新增乐次元影视会员220万人,带来了4100万收入。

根据百度指数,对《太子妃升职记》感兴趣的79%为女性。


网络大电影是年轻人的天下?

爱奇艺指数上可以看出网络大电影的受众主要集中在18岁—24岁。


「误解:内容生产方向为年轻群体的口味。

正解:与其万人争过独木桥不如独辟蹊径。」


网络大电影头在之前的文章《2000万老龄网民涌入,网络大电影是否应该切入老年市场》中曾分析过老年市场巨大的潜力。后台回复“老年”知识重温

例如:论语天下从去年12月起开始着手老年视频的制作,目前已经为推出了《北京大妈有话说》和《养生大讲堂》两档视频节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