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暴戾之气是全民公敌

 蜀地渔人 2016-08-03

作者魏干,来自浙江义乌市检察院。原标题:《驯化暴戾:莫让执法者流血又流泪》。


7月29日16时许,驾驶员严某(男、39岁、永川区人)驾车与一直行小轿车发生轻微擦,双方驾驶员对事故责任争执不下。31日上午,民警陶佳进行事件处理,最后认定严某负事故全责,严某不服处理结果,争执中从随身携带挎包里掏出菜刀砍伤小轿车驾驶员和民警陶佳后逃跑,后被交巡警支队其他值班民警追击制服。目前小轿车驾驶员经救治暂无生命危险,但民警陶佳因重伤抢救无效牺牲。


虽说近年来民警牺牲事件频见报端,但当我看到这则消息后还是非常震撼。一方面,我对严某的行为与做法很是震惊:究竟是怎样一种力量抑或仇恨,竟让他因一起并不算太严重的交通事故责任而对民警菜刀相向?可以断定,严某早在民警陶佳处理事故之前就已经做好痛下杀手的准备,不然谁会在随身挎包里携带菜刀呢?另一方面,我对部分网友的叫好言论也很是震惊。民警陶佳因公殉职,大家都沉浸在悼念和惋惜之中,可是这时偏偏有那么一小撮不分青红皂白者,不仅不积口德,还到处留言风凉话、出口不逊、侮辱烈士,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矛盾抑或仇恨,可以让他们如此颠倒黑白,甚至是拥抱邪恶呢?如果说牺牲了的民警陶佳是他们的兄弟姐妹,他们还会如此吗?


其实,民警陶佳是基层执法者的一个典型代表。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每天为了处理街头巷尾的交通事故、村里村外的上访事件、乡间地头的矛盾纠纷而焦头烂额,为了维护最为根本的社会秩序和规则运行而夜以继日的工作。正是他们,组成了一张维护基层秩序的无形法治网。而现如今,不管我们承不承认,公安民警都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解决问题时不假思索的代名词:有困难找110、遇到危险找110、甚至是门锁坏了也找110……虽说警察的队伍不是铁板一块,也可能有极个别的害群之马,但是,谁也不可否认这些基层执法者的重要性,谁也不可以抹杀他们的伟大贡献。毫不夸张的说,没有民警陶佳为代表的这些基层执法者的努力,就不可能有我们今天社会的和谐稳定,更不可能有经济的繁荣发展,而在他们帮助我们处理问题纠纷、化解矛盾冲突的时候,部分人还以怨报德的举起菜刀,甚至是不怀好意的冷嘲热讽,我想问的是:这些人的良心哪里去了?


近期发生的老虎伤人、美国车祸和台湾大巴惨案,引发了一场关于遵守规则的讨论,也引发人们关于“规则意识”养成的拷问。事实上,透过民警陶佳牺牲事件的前前后后,我们显然可以发现,这也是一个典型的“守规则”与“坏规矩”的博弈。陶佳是规则执行者的代表,他的牺牲则说明,规则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深入人心。或者说在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认为守规则是他人的事情,问题一旦发生在自己身上,就不想守规则,甚至是逃避规则。如果说这种状况到了人人如此的地步,那就不仅是一个执法者的悲哀,更是一个法治社会的悲哀。因为法治不仅意味着大家所服从的法律是制定良好的法律,而且意味着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服从,显然,“良法”和“普遍服从”构成我们今天法治建设的内核,而“普遍服从”更是一种必须状态。


就是因为缺乏规则意识,就是因为人性已经压制不住自身的暴戾之气,致使39岁的暴徒因一桩再小不过的交通纠纷而向民警举起了手中的屠刀,惨剧瞬间发生了。我们切不可忘记,陶佳不仅仅是一个民警,还是一个儿子、一个丈夫、一个父亲,就是因为这样一个意想不到的事件,一个以他为核心的家庭纽带就此破裂,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天崩地裂。而报道称,认识陶佳的都说,这个大男孩为人亲和说话谦卑,除了上班、加班、备勤外,就是陪家人,实在无法想象如此一个大好人会遭遇这样的事。据说陶佳还有一个年龄很小的女儿,生命已逝,女儿却还不知晓“走了”一词的含义,嘴里只说着:“爸爸走了,去上班了”,而远在安徽的陶佳父母仍以为儿子在手术中。


痛定思痛,我想对于事故处理方的重庆市公安局来说,当务之急应该是:一方面,依法严厉惩治违法犯罪者。因为,唯有让暴虐者尝到自己暴戾的苦果,才能稍稍抚慰烈士家人们悲痛欲绝的心;也唯有让犯罪者受到依法的制裁,才足以让民警陶佳的在天之灵得到些许安息。对于烈士陶佳来说,他至死都在守护着法律的公正与尊严,他用尽了自己的最后一滴鲜血来维护着现有规则与秩序的正常运行,因此他最希望看到的,肯定也是他所守卫规则的有效实施!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为烈士家属补偿损失。虽说金钱无法与生命并驾齐驱,更无法与烈士精神相提并论,但英雄已逝,家人拭去眼泪后还需继续走下去,就此而言,对于失去儿子、丈夫、父亲的陶家家人来说,当前最为需要的除了精神上的安慰外,可能就数物质上的帮助了吧?在我看来,对于这样一位正值风华正茂年龄、上有老下有小的烈士来说,我们除了要依照相关规定处理外,还理应有着适度的倾斜与照顾。


而对于处在事件之外,作为社会公众的我们来说,更应当从这起事件中进行进一步的反思:如何才能驯化自己身上可能残存的暴戾之气?毋庸置疑,现代社会的暴戾之气源于内心的长期不满,这既有对社会上一些不公平事件的忿忿之气,也有追求太多而满足太少形成的不满之气,还有因对某一群体的长期误解而存在的无名怒气,更有受着不良舆论影响且缺乏自我判断的莫名生气。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和工作的压力都很大,内心难免浮躁,遇到小事就可能会暴力相向,将自己内心的不满发泄到他人身上。


其实,客观而言,我们大部分人在冷静的状态下都能够懂得,当你不去尊重别人的时候,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当你肆意地任性于暴力和暴戾的时候,等待你的很可能就是更加没有限度和范围的残暴与伤害,当双方都用野兽的处事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时候,他们就会成为文明社会大多数人鄙视和轻蔑的对象,同时也会让其中一方在付出健康乃至生命的代价之后,自己也将受到法律的审判与刑罚的严惩。因此我想说的是,在生活中,不管你的脾气从哪来,也不管你的暴戾之气有多少,请像珍惜自己的生命健康一样去珍惜他人的生命健康,请用文明社会应有的交往方式,学会在社会上的行走,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彻底清除暴戾的毒根、消灭心中的狂魔,遇到不快乐的事、不顺心的事、看不惯的事,多一些耐心理解、少一些愤懑;多一些宽容博爱、少一些狭隘;多一些阳光豁达、少一些暴力相向。让我们共同努力,去不断驯化“暴戾”之气,共同建设美好而文明的社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