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院日常丨第四期训练营开营前,我们也在训练自我当中。

 帅汤007 2016-08-03

然而就在一周前,忠秋老师透过公众账号语音留言也表示了,主编大人我正式走马上任了。也终于有人能够从非“结构”的角度和专业对我们的老师们进行其他专业的训练了。

因此,即便每个人都很忙碌,即便大家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保证针对学员的训练营内容更加丰富,更加满足学员需求且更有针对个体的训练性和成长性。我还是把“血淋淋”的魔爪伸向了他们,结构思考力学院内部的共读活动及写作训练营就这样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此处大家可以脑补一排微信表情里戴着黑墨镜的酷脸,一排,一排。)


第一期写作训练营的目标


主要以输入(阅读、新闻、观察、影视等)为主,

扩大输入量的同时兼具产出,

以能写出来为目的,

而不以写得好坏为目标。


评判的唯一标准


写出来!写成文章,写成短篇,写成句子都好。

只要写出来!


于是,在如此简单的评判标准和直白的目标下,大家开启了第一周的写作训练。

第一周的共同输入为共读一本书《结构思考力》,没错,学院成立以后出的第一本书——《结构思考力》。

我们带着批判性思维,带着督促自己更加进步的决心,重读自己的书,革自己的命!

以下,我将附上几个老师们的作业,供大家一起点评。

老师们作业呈现的方式和我们要求学员打卡的规则一样,说3点!


导论部分打卡作业
老师作业1:
为什么要学习结构思考力?——可用于文案导入部分
 1、 所有职业人都应具备的核心技能。(点很好,但论据稍显不足)
       结构思考力首先是所有职场人的基础技能,一些特定岗位对结构思考能力要求尤为高。而且一个管理者如果具有较高的结构思考能力,既能做到把握全局,又能深入到问题的核心和细节,会起到影响企业绩效的关键作用。
 
2、统一标准,提升工作效率。(最打动人心的部分)
      在工作中,经常遇到各说各话、鸡同鸭讲这类的问题,根本原因是大家不在一个沟通频道上,结构思考力帮助我们统一“思考方式”和“沟通语言”,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3、 改善国人思维,提升全民素质(这点有点“假、大、空”)
      传统教育几乎都是应试教育下填鸭式的知识学习,也就是说大多只关注知识本身,而忽略了知识得来的过程,即思考的过程。但基于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决定一个人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关键因素。通过结构思考力的学习,可以帮助人们更清晰、全面的审视生活与工作,这将大大提升一个人的整体素质。


老师作业2:
初读结构思考力,一篇导论引发的疑问与思考
1、关于立体化的思考。
       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是否能构成所谓的立体?从数学角度,横与纵仍然是一个平面。拿我们生活的三维空间距离,也是具有长宽高三个维度,或许可以考量增加一个深度的思维方向,当然也可以加上一个宇宙时空的维度——时间,构成思维空间,感觉更神奇!
 
2、从中文语法角度切入分析五个步骤。
      构建思考结构一共介绍了五个步骤,这五个步骤里第一步是明确理念,而后面四个步骤都是操作行动。虽然说要做什么之前先了解理解的确是一种说得过去的逻辑,但构建本身更像是行动,如果能够都是动作、操作上面的延展,似乎更说得过去。
 
3、先分后总是否也是一种结构。
      书里着重强调了先总后分的结构模式,但从思考过程的切实分析来讲,先分后总也是一种模式,而且也应是一种结构化的模式。
  
      因此,总结一下,读导论第一章能够很明确的了解整本书的结构,也能够粗略的知道结构的重要性及普适性,希望能够通过后面几章的阅读可以解答我前面3点像是疑问的疑问。



第一章打卡作业
老师作业1:
G:关于结论和依据,场景不同故事多。
1、中国人怕说观点。
      中国传统文化鼓励中庸,主张办事说话留有余地。不同的企业文化,办公室风气如果仍保留此传统的,就会扼杀高效的“结论先行”,出于自保防卫心理,人们即使明白如何结论先行,也会观望而从之。

2、结论先行察意向。
      合作前有个阶段叫谈意向。同理可证,先说细节最后才说结论的人似乎就忽略了征询对方意向的过程。强买强卖,平白无故占用时间。电话推销往往就是最后才说意图,成心不结论先行,真不厚道。

3、关注依据“调音”。
      钢琴每半年就应该调一次音,否则就会跑调。相同的事实,为什么会有分歧,如果能关注“依据”,就更容易调整视角,既能审视自己的思考内容也能了解他人的思考模式。关注团队成员表达中的依据,进一步深入理解不同的思考角度,并适时调整沟通结构,这样的团队更容易达成共识。

【重要的事情说3点】最简单的思考结构助力我们思考清晰、表达有力,生活清爽、工作高效!


老师作业2:
结论先行是职场“杀手锏”,但也并不是万能钥匙
1、 结论先行提高效率,但要分对象,不同对象结论不同。
      我们说商务场合下的沟通,结论先行是可以提高沟通效率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但同样一件事,因为沟通对象不同,我们的结论也就需要有所调整。结论要跟对方是息息相关的,如果能讲明给他带来哪些好处就更完美了。
 
2、 结论先行让表达更有说服力,需要跟以上统下结合使用。
      结论先行虽然可以直接让对方接收我们最想让他知道的信息,但如果你后面的论据不能佐证这个结论,只能说明这个“结论”有问题、是个伪结论。所以单纯的说一个结论并不一定特别有说服力,要加上能佐证它的论据,才能真正达到说服的效果。
 
3、结论先行并不是万能钥匙。
       在提高效率的问题上,结论先行是最适合的方式,但我们也需要考虑场合和环境,比如医生给病人看病,来一个就直接说“你还有3个月寿命”,再来一个又说“你还有半年”,谁都受不了。再比如,约会时,女朋友迟到半小时,小伙子们能直接说“请你下次不要再迟到”这类的话吗?估计后果比等半小时要严重的多吧。所以我们说工作场合中越正式的场景越需要结论先行,但生活中是否使用,取决于个人习惯。也有学员曾经这样总结“如果是好的结果可以结论先行,如果是坏的结果就得拐弯抹角”,这种说法稍显片面,但确实可以适用大多数场合。


老师们的作业完成的可还好?

期待大家的点评!

所有的能力都无法速成,只能依赖养成。

而养成除了要有时间的积累,更要有适当的学习方法,和适当的训练方法。

每个人都需要自我成长,每个人都毫不例外。

我们也希望用“学院日常”这种展现方式,来凸显我们愿意“以身作则”,“身先示范”的态度。

所以,同样热爱学习的你们,千万不要错过了我们第四期训练营哟!

相信这样用心的我们,不会让大家失望的!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