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买日货的人更爱国(上)

 快乐者生存 2016-08-03



为什么买日货的人更爱国

文 | 王福重 ? 有硬功夫的经济学教授

阅后即焚

所有人都是靠交换过活的。

如果一定要在每一种商品生产上亲力亲为,同样造成资源的浪费。

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让别人生产其他产品。只有这样,国家的福利才会更高。


1
人靠交换生活


所有人都是靠交换过活的。城里人每天的早点,面包、牛奶、鸡蛋,都是市场里买来的,不是自己产的。农民的粮食一部分是自己产的,但衣服、孩子的教育等,也得靠买。购买就是用收入交换产品,背后是用自己的资源(劳动力、资金、技术等),交换别人的资源。

就是乞丐,也离不开交换,因为讨来的东西,不见得是自己想要的,这也需要拿自己的东西再跟别的的乞丐交换才行。

2
所有国家都需要进口


国家之间也一样,必须交换,也就是进口和出口。买别的国家的产品或者服务(如出国旅游)就是进口。因为:

第一,任何一个国家的资源都是有限的,而人们的需求却是多样的。这决定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生产该国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和服务,这就意味着进口。

例如沙特阿拉伯,就需要进口粮食,沙特没有土和水,自己生产,得把沙漠变成绿洲,资源代价将是十分高昂的,远不如把资源用于石油开采,然后出口石油,进口粮食来得容易。所以,对沙特来讲,进口是最便宜的解决吃饭的办法。


第二,退一步讲,即使一个国家拥有各种资源,能够生产所有的商品和服务,也不应该什么都生产。因为,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即生产的直接成本都低于所有其他国家,如果一定要在每一种商品生产上亲力亲为,同样造成资源的浪费。

第三,更重要的,也更有意思的是,经济学还可以证明,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也不应该样样都生产,而是只生产一部分。这就是著名的“比较优势原理”。比较优势原理证明的是,任何一个国家,即使在每种产品的生产上,都有绝对优势,也绝不会样样有比较优势。它只应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让别人生产其他产品。只有这样,国家的福利才会更高。

所以,任何国家,不管生产水平、技术水平有多高,都需要进口;不管一个国家的技术水平多低,也可以根据比较优势生产、出口产品。所以,中国和日本都可以从进口中获益,日本需要从中国进口,虽然它在许多方面的技术水平高于中国,中国也需要从日本进口,虽然自己能生产。如日本从中国进口大葱,中国从日本进口汽车等。


3
直接生产和间接生产


进一步地说,生产有两种方式:直接生产和间接生产。比如生产电视,一种是装配相应的流水线,招来具有相应技能的工人,最后生产出电视机;还有一种,是不生产电视机,而生产其他产品,例如药,然后将药出口换回电视机,这就是间接生产,即进口。

究竟采取直接还是间接生产方式,取决于哪种生产方式在看电视的费用上更低,也就是更节约资源。如果通过生产药进口电视,所需要的资源少于直接生产电视所需要的资源,那么就不应该直接生产电视而应该进口。美国人发明了电视,而且可以生产最好的电视,但是美国早已不再生产电视,而日本也基本没有大的制药企业。

中国从日本进口部分商品,说到底,是因为进口这些日本产品,可以更好的发挥我们在别的商品上的比较优势,可以节约我们的资源。或者说,我们进口日货,是在自主自愿的基础上进口。

4
来自日本的货


有些日货,是从日本本土进口的。均衡点上,我们在从其他国家进口产品的同时,也从日本进口了一些。从日本进口商品是我们自主自愿的选择,不是战争状态下被刺刀逼着买,进口日本产品不是为了日本的利益,而是对自己有利,也就是说,在其他条件不变下,买日货比不买日货,即只从其他国家而不从日本进口,不如同时从其他国家和日本进口对我们更有利。

这是因为,有些中国人对于某些日本产品有特别的偏好。如中国的小朋友喜欢《聪明的一休》、《铁臂阿童木》、《名侦探柯南》等动画片(只看国产的那些动画片,孩子们会更聪明么?),一些爱美的女士喜欢SK-2等等(要不一律用国产的大宝?),如果不允许进口,这部分中国人的福利就会受影响。

尽管我们消费某些日本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日本的企业,但是任何自愿的市场交换,最差的结果是增加一方的利益,而没有损害另一方,一般的结果是双赢的,否则该项交易无法产生。

同时,通过从日本进口,我们就能将本来稀缺的资源,集中于更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和产品。由于具有比较优势,这些行业就不断扩大,就可以大量出口,自然就提高了整个国家的就业水平。比如,美国当初就放弃了电视机、计算器、钢铁的生产,而扩大了它最具有比较优势的信息产业、金融业和服务业,美国的就业人数一直在增加。

5
更多的日货是国货


有一种日货,也是占更大比例的日货,是在中国本土,由在华的日资企业所生产的。例如东芝笔记本电脑就是在上海制造的;索尼电子的许多零部件都是在广州和上海等地生产的;佳能的光学仪器又都是通过在江苏等地投资生产的。

这种本地化的生产就更直接地扩大了当地的就业,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当今社会,政府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增加就业,如何解决失业困扰。迄今为止,日本在华投资企业已有两三万家,投资额几百亿美元,有几百万中国人在日资企业。

在此情况下,如果“抵制日货”果有成效,那么在日资企业的中国员工就会失业,政府解决就业的难度就更大了。

只要是在中国本土生产的东西,无论是日本的品牌,还是美国的品牌(如肯德基、麦当劳、苹果手机),它们无一例外,都是中国的产品,而不是外国产品。这些产品在中国的生产和消费,最终结果是增加中国的GDP、税收和就业,有利于促进我国某些地区经济发展。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是有利于中国人民的。日本资方当然也会获得利益,但是资本总要获得回报,否则就不会有人来投资。

重炮手王福重的军火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