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人物】 白鹿洞书院被称为“海内书院第一”,然而白鹿洞初有名无洞,直到明嘉靖九年(1530)南康知府王溱,祭山开洞,并撰写《新辟石洞告后土文》,吕柟撰《新辟白鹿洞记》。吕认为:“夫白鹿书院之有洞,犹吾儒之经记也”。“有事白鹿洞者,不修其洞而为游览诸奇者,致则何异于学者驰鹬于训诂辞章而忘其经之正哉?” 嘉靖十四年(1535)南康知府何岩,命石工琢石鹿置洞中,并作《石鹿记》。他提到“自唐以来,白鹿洞名天下矣!然历世既远,则鹿弗存,而洞亦圮”。“是诚有名而无实也。”他又提到:“嘉靖庚寅春,郡守王玉溪,改筑是洞于书院明伦堂后”,他觉得“洞中无鹿,寥寥无意趣,乃命工琢石鹿于内”,鹿作“攸伏厥状”,他认为这样可以游观于斯者,因废以知洞,因洞以斯古”。这样可以“先哲之遗迹不泯,而后人之景仰愈久而愈切也”。 正是由于王溱的祭山开洞之举,使我们在白鹿洞书院既看到了白鹿洞,也看到了白鹿。明代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湛若水的《九思九歌有序》中有如下记载:“……我所思兮白鹿洞,风吹五老毛发动。……公书四字刻石清,心性一图王子供。太守溱,字公济,[编]石为屏,刻於书[院]前。予将往观亮非远,鞭龙化杖云仍送。”王溱本人也曾对白鹿洞一事作诗以记。 《即事》 明·王溱 古洞今谁在, 春郊此并行。 遥看青嶂外, 忽有白云生。 路阻悬崖暗, 溪回漱石清。 向来拘簿领, 何日遂闲情。 其人 王溱(1484年-1532年)字公济,号玉溪,世居开州得胜里,与王崇庆同年入学并同年中举,正德六年辛未科进士(第三甲第三十八名),出仕为官,嘉靖十一年因病去世,年仅四十九岁。历任沁水知县、广西道监察御史、河南布政司右参议、平阳知府、南康知府、河东盐运使等职,以疾发作,卒于任上。王崇庆称他:“聪明机警,沉潜善虑,论议英发,博群书,善古文。尤长于诗,每为诗文,必积苦思以至旬月,然后出,故其文必类国语左传,诗必追盛唐晋人,宜见之者无不抚掌称叹”。与“前七子”之一的李梦阳交往甚好,并有诗作唱和,著有《玉溪诗集》等。曾祖王政,永乐戊戌进士,拜监察御史,明朝开州第一个进士及第。祖父王宗,八十岁时加封“寿官”(寿官是明朝出现一种官名,按照明代的制度,这是个虚职,又是一种荣誉。奖励“德行着闻,为乡里所敬服者”,只有官帽官服、没有爵位。受赐年龄最初为百岁,到万历以后降为七十岁。只在恩诏颁布时才得以赐给,整个明朝三百多年里仅授过十九次。),父亲王瑞亦被加封。王溱墓于二十世纪70年代初在濮阳县城关镇宋村东南隅被发现。 玉溪 王溱为啥号称“玉溪”,这缘起于他任沁水知县时,据明代嘉靖31年玉溪村“三官殿”碑文记载“县东百余里吾山脚下有溪,其溪三色若玉也,其溪之声若玉也”。故称玉溪,玉溪村也由此得名。王溱在沁水县任上很有政声,并甚得民心。 其间,他踏遍了沁水的山山水水,尤对玉溪情有独钟,便遂号“玉溪”。沁水县端氏镇樊庄村明代著名诗人常伦,与王溱为同榜进士,也是文坛好友,他在王溱死后曾作诗纪念。 《秋夜怀王玉溪公济》 明 常伦 月丽西南隅, 凉飚动绮疏。 蜻蛚声何繁! 唧唧响阶除。 萤火度闲房, 鸣鸿眇太虚。 起坐咏北风, 挥琴意有余。 所怀独不见, 秋气悲何如? 挚友 弘治十四年(1501),王溱十七岁与王崇庆同入学。弘治十八年武宗继位,王崇庆偕好友王溱来到州学的射圃潜心学习,认真阅读“经书子史以及性理诸书”,并互相讨论切磋,所作文字“积而盈箧”。王崇庆很感谢王溱对自己学业的帮助,每每对人说:“吾平生天资既劣,性复踈懒,后来得少闻道,实於公济有力焉。” 上图为王崇庆和王溱在射圃学习的情景,二人都戴方巾着素服,王溱正提笔作文,王崇庆一边看着他一边默默构思。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直隶提学御史顾潜(1471年-1534年)临开州主持岁考,王崇庆拔得头筹,顾潜对王溱的文章,亦大加赏鉴。不久,顾潜移文有司,取王崇庆和王溱二人入京,受业于时任翰林院编修的甘泉先生湛若水。
正德二年(1507),二人同时得中举人,王崇庆于正德三年(1508)中进士,王溱正德六年(1511)中进士。 王溱病逝后,王崇庆亲自为好友撰写墓志:“……因复挥涕以铭,……锡宁馨俾衍,书香我铭我志尔肾尔肠,言命玉人以归其藏。”言词间流露出王崇庆与王溱深厚的友谊之情。 诗文 王溱遗世的诗文约有五六十首,现摘几首如下: 过澶渊故城有感(七律) 明·王溱 十里荒城策马登, 洪洋山下半丘陵。 金人故垒风烟在, 宋主行宫草树凝。 沙势几多横陌路, 河流一带变沟塍。 声声野鸟疏林外, 似对斜阳说废兴。 过浮山怀王公 明 王溱 野花含白露, 夕迈浮山岑。 山露夹长扳, 山田何萧森! 昔我渐斋公, 此地坐鸣琴。 俛仰三十秋, 但见松柏林。 松柏公所树, 有鹤鸣其阴。 谓天岂不高, 谓地岂不深; 君子裕其政, 小人褊其心。 古称旷达士, 世途怕陆沉。 时物动秋色, 感之一沾襟。 *王公:即王伦,王崇庆的父亲。 《落星寺别蒋南泠》 明·王溱 别意随流水, 回船过落星。 湖光侵寺碧, 山色入帘青。 鸥鹭驯沙岸, 鱼龙骇石汀。 虚堂归兴渺, 烟浪晚冥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