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头条】水产动物病害与环境水温的关系

 渔业生产队 2016-08-04


近几十年,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水产养殖水平不断提高,养殖方式也已从池塘养殖向网箱,工厂化等集约化养殖形式发展,由此也造成了养殖的鱼,虾,贝等水产动物疾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引起水产动物病害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水体环境变化产生的应激因素,病原体的侵袭及鱼类内在的生理因素,三者相互作用.然而在这些因素中,水体环境因素中气象条件即水温对细菌性及病毒性传染病的暴发影响较大,与水产动物病害的发生密切相关.温度所扮演的'角色'是决定病原菌生长和侵入甚而导致疾病的'无形杀手'


一,水产动物疾病的发生和减少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在有病原菌存在的情况下,鱼病都是在一定的温度内发生的.一般出血病的发病水温是大于25℃,烂鳃病是28℃一35℃,口丝虫病l2℃一2O℃,小瓜虫病l5℃~25℃,锚头鳋病2℃一34℃.青,草鱼的肠炎致病菌在水温低于2O℃,不引起鱼病,只是当水温升至25℃左右时,毒性显着增高,因而到了春季后,便形成疾病流行的高峰.在冬季寒冷的地区养殖的鲤鱼,到了春季死亡率也增高.这是因为冬季鱼很少摄食或完全不摄食.组织中的贮备消耗殆尽,而且冬季冰下溶氧低,到了春季,鱼体严重贫血,加之冬末春初,生殖细胞发育耗尽了鱼体的营养,故进入春季之后,易感染而死亡.


二,环境温度对各种疾病的影响有选择性.在5℃-IO~C,由寄生水霉,腐霉引起的水霉病多发生在冬季到早春阶段池水温度较低时,治疗方法之一就是提高水温,当水温上升到26℃以上,可有效地抑制水霉病的发生.太平洋沿岸的鲑蹲鱼类易感染~种冷水病,温度在l5℃以上时,另一种粘细菌又成了它的主要致病菌,可用降温到l5℃以下防治这种鱼病.而在美国加州,红大马哈鱼的一种病毒病常发生在8一lO℃,而把鱼养在l5℃的环境中便可防止此病,所以通过采取改变环境温度的生态学方法,可以预防鱼病发生.


三,温度的变化.尤其是急剧变化.对鱼病影响较大.实践证明,在温度日温差或季节温差大的地方,温度对鱼病的发生有特异影响,草鱼病毒性出血病大多发生在水温几次陡降的回升过程中,而且,不管什么温度条件下发病,死鱼高峰也在水温陡降后又回升到较高水温时间内.如在鱼苗鱼种的饲养阶段,常出现一种感冒病,此病是因为两个水体温差太大,刺激鱼的神经末稍而引起的.病重者浮于水面而死亡,对于其它水产动物如虾,贝类种苗也存在同样的现象.因而,将养殖对象从一个水体转移到另一个水体时,要注意两个水体的温差,鱼苗阶段的水温突然变化不超过2℃,鱼种阶段不超过4℃,成鱼阶段不超过5℃,每当有降雨天气,大风天气,寒潮天气即将出现时,能够调节水温的育种育苗池,应事先缓慢降温,以免出现大变差,造成大批死亡.


加微信号13593234447随时获取水产相关信息!

============www.sxzyhy.com==========

感谢您关注山西中渔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办《科学养殖》公众平台,我们将努力为您提供最新新闻资讯、市场动态、养殖技术及水产相关信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