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刮痧疗法

 负鹏载舟 2016-08-04
刮痧疗法

    先说何谓刮痧?刮痧  推拿方法(之一)。又称刮沙(是自古以來民间所传承下來的一种简便的治病手段)。用边缘光滑的瓷器(小湯匙的前后两端均可,刮痧时痛感轻,)或硬币(铜钱或現行的一元钱镍币,刮痧时必须斜偏着刮,否则很痛),沾取植物油或温水(我们这里用清凉油或风油精,取其祛风、除湿、解暑、醒脑、提神、止痛;也用白酒或黄酒,取其活血通络)刮颈项(正中为风府穴,以次相间寸许左右各刮三条,锁骨上方一条为痧筋,必须刮)、肩胛、背部或肋间等处(痧症不重,只刮颈部。痧症重,必刮背部,脊椎处直长一条、背部斜刮,左右成人字状;胃脘不适作胀的也有人在上腹部刮二、三条),自上而下由内向外(顺手而方便,且易着力)反复数次,到皮肤出现紫红色为止(先红后紫,若一刮深红立见,证明痧证颇重,不刮不行)。常用于感冒、中暑、恶心、呕吐、头昏头胀、胸闷、腹痛、腹泻、食积、晕车晕般(校对者未校正,此“船”也)晕机(古代无飞机,所以加上,说明此法亦有效)一一摘白《中医大辞典》。括号中字是本人所加。
    再说说何谓痧证?中医的痧证,又称痧气、痧胀、痧秽。《通俗伤寒论.伤寒兼痧》:“日间触闻臭秽(包括粉尘、雾霾、刺激性气体),夜间贪露宿凉,其大要也,夏秋最多。缓则寒湿凝滞于脉络(暑湿郁于肌表),急则鼻闻臭毒而阻逆上气(或颠波而头暈目眩、恶心呕吐),或内因食积而壅滞中气(腹胀、腹痛、肠鸣、腹泻;或排便不畅、便秘),皆能气胀成痧,故通称痧气,又称痧胀或痧秽”。长江下游之南的江浙沪地区,水湿之乡,一到黄霉时节,暑气氤氲,痧胀之人持多,刮痧就成了家常便饭。有些人立竿见影,有些人没效(不是)便会上医院求治。
   我曾碰到过两个病人,一个是年青女性,就诊时对我说:头昏脑胀、心里泛淘淘、浑身没有劲。时值黄霉,暑湿使然。于是我用我右手的大拇指与食指,用餐巾纸垫在她鼻梁上使劲地揑了三五下(预先告知她必须忍痛),鼻梁上即现暗红色。她拭去了眼泪,说:“哎,我好了也。不吃药了。”招呼也不打,拿了病例本起身就走了。一个是中年妇女,一家小超市的老板娘,说偏头痛來我处(西渡卫生所)求治,我也给她揑了鼻痧。她说:“咦,头不痛了。”我对她说:“以后头痛发了,就用力在鼻梁上揪几下。”我的这个方法叫“摘(揑或揪)鼻痧”,对晕车、晕船、晕机有点效果;对头目不清也有效果。过去理发店里的老师傅会放头痧,左手揑住求治者鼻梁,右手持大号缝衣针,用力戳入,然后挤出少许黑血。求诊者脱然而愈;老师傅洋洋得意。
    痧胀,刮颈部也比较简便,不用卸衣。若痧证较重,必须刮背部。背部有了深红色的斑馬纹,那就一身轻松了。绍兴人刮痧另有一功。他们不借助工具,直接用食指和中指的第二节,夾住患者颈部和背部的友肤拼命地向外拉,啪啪贼响,患患哇哇乱叫。一旦结束,揑痧者浑身是汗;被揑者轻松自如
    我认为凡鼻子不好者容易痧胀,自已用手揑揑鼻痧或许会眼目清亮;请人在自己的后颈部刮上几条痧,或许经络疏通了,让不舒服变成稍为舒服些。有人问我,拔火罐行不行?我个人认为拔火罐能去寒湿,若以疏通祛湿论,还是刮痧比较好。                    本文为小肖网友的父亲而写,仅供参考,并祝康泰!
_七品郎中_新浪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