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休止的“咪蒙论战”吵的是什么?自媒体鄙视链与价值回归 | 全媒观

 易良义 2016-08-04



毋庸置疑,咪蒙们早已从单纯的爆款专业户,日渐成为这个时代的“标签式”人物。究竟是咪蒙创造了一个新的时代,还是这个时代选择了咪蒙,都已无从分辨。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探讨自媒体内容与价值,便面临更多悖论、更多艰难挣扎。

 


咪蒙同名公号自去年9月开张以来,自媒体圈围绕她的讨论就从未停止。继去年的爆款文《致贱人》、《致low逼》后,今年的《永远爱国,永远热泪盈眶》和《现在为什么流行睡丑逼了?!》,都让这个同时背负着追捧与骂名的“毒鸡汤女王”不断成为舆论焦点。自媒体江湖中,“拜咪蒙派”和“反咪蒙派”各持己见。



拜咪蒙教:商业社会的众望所归


教义一:“辣鸡汤”、精神快餐是市场刚需


“存在即合理”,拜咪蒙教的部分拥趸认为,咪蒙能拥有数以百万且不断增长的粉丝数,证明她亲手打造的吐槽式“辣鸡汤”是具有强大市场需求的。


咪蒙的文章数度引发争议,可能并非源于这位前资深媒体人的写作素养问题,而是加盟自媒体市场的她,选择了一种满足市场需求的写作方式。咪蒙曾说过,“我的粉丝80%都是女粉丝”。当有人嗤之以鼻时,这些粉丝可能正热切期待着通过这些“励志的有趣故事”,发泄情绪或慰藉心灵。


教义二:自媒体的人格化、IP化


涉足公号圈不足一年,咪蒙每出爆款文,几乎必有相喷。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一片声讨中茁壮成长的咪蒙,已经通过独具个人风格的文风,实现了公号人格化、IP化的打造


而且,没有什么比你来我往、酣畅淋漓的骂战过招更能制造话题热度的了。有观点尖锐指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咪蒙和和菜头们是一个个话题,而手撕咪蒙的群殴和菜头自然也成为话题中的话题,讨伐他们也好,声援他们也好,自媒体们初心还不是借着这个IP收获 10万+?”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这句话放在咪蒙身上大概就是:你在新闻里找热点,找热点的人在新闻里找你。想必,成为热点的咪蒙,已然收获了令人满足的关注。


教义三:传播量成为自媒体商业化的基础


除却一些为了非盈利目的做公号的人,绝大多数笔耕不辍的公号汪,其实都是贩卖内容的生意人,这种定义是中性的,毕竟,自媒体商业已经成为潮流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每天花上N个小时经营公号的咪蒙们,不可能不在乎变现,而自媒体商业化,需要的是硬邦邦的阅读量,需要无限个10w+。“如果迎合受众兴趣能够获得更好的数据,那何乐而不为呢?”


随着咪蒙的走红,其公号广告价格也水涨船高,从“首单报价2万还被砍了5千元”,到今年2月的20万,再到7月的45万。据说曾有广告主扬言:“就算她的广告一百万一条,我也还是会投。”


 



反咪蒙教:放大情绪的偏激观点充斥


教义一:迎合偏激倾向 放大情绪


咪蒙此前《永远爱国,永远热泪盈眶》一文,引发不少争议。有评论指出,咪蒙的套路,无非是“编几个假故事,造几个假靶子,再拎出几个极端的观点展开讨论,聚百来万脑残粉,挣几千万人民币。”“新世相”创始人张伟曾评价她“观点过于偏激、刻薄。”更有自媒体人点评,咪蒙“那种煽动性的、过嘴瘾式的、把所有人视为傻逼的毒鸡汤,传达的是内心不得志、看谁都不顺眼的满满负能量。”


教义二:观点逻辑性不够


针对咪蒙现象,有自媒体人尖锐指出:“读起来爽的文章分两类,一类是写得好,一类是假装为你好。前者教你逻辑,后者是递给你麻醉剂,让你卸下逻辑,去审视这个苦大仇深的世界。”

 


而咪蒙的“国家怎么才能更强大?道理很简单,卖煎饼的好好摊煎饼,写代码的好好编程,我们写字的就好好写文章...”,也曾被质疑缺乏逻辑。


而还有“反咪蒙”派则挖出咪蒙前后言论与行为矛盾的“打脸史”,这里不表。



“咪蒙”之争:折射自媒体“鄙视链”?


其实,除了咪蒙,还有更多“咪蒙”们在遭遇着矛盾与争论。无论是吸引眼球的爆款文,还是有着鲜明人设的自媒体红人,似乎都是在数据上扬与骂声一片中趔趄前行。那么,这样的“生态鄙视链”,对今后内容创业的价值走向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自媒体圈的天然“鄙视链”


10w+们为何频频遭遇两极口碑?自媒体圈的“鄙视链”似乎能够解释一二。


南七道在《为什么说自媒体到了最危险的时期?》中指出,“自媒体里面存在着一个天然的鄙视链,科班出身的人鄙视半道出身的,赚了钱的看不起没赚钱的,没收红包的鄙视收了红包的,新媒体的看不起传统媒体的。”


而咪蒙这样一个公号圈的后来者,凭借着三观尚值得商榷的鸡汤文,却能轻松斩获10w+和百万粉丝追捧。这要是换到江湖世界,咪蒙就是个夺了本届霸主的江湖后辈,使得还是江湖主流门派不能苟同的奇招,这样一个角色设定,似乎确实挺扎眼。


论战分歧的核心:用对媒体精英的要求代入自媒体


可以发现,不少自媒体论战分歧的核心,在于习惯用对待传统媒体的思维去要求自媒体,而后收获失望。而事实上,自媒体在内容生产方式和传播目的上都与媒体存在差异。媒体报道客观事实,追求的更多是信息传播的公益性;而自媒体输出的是具有主观立场的观点,追求的是爆款带来的商业变现,更多的是一种基于市场的行为。


这也就能解释咪蒙们所面临的现实:作为“内容生意人”的他们,可能很难实现公众期待。而他们的商人身份与知识精英身份间的矛盾,一时间恐怕很难消解。


“分众”的B面:忽视普通用户与粉丝群感知 


自媒体拥有明确的受众定位是件好事,但若观点和价值观太小众,那引来众人讨伐似乎也是难以避免。


咪蒙们将文章打造成具有情绪出口功效的,不需深度思考就能咽服的鸡汤。而这样的内容在分众时代本就是充满意见冲突风险的。


对自媒体的目标受众来说,这种精神契合的阅读体验极佳,因此粉丝忠诚度和活跃度也会提高;但对具有多元属性的更广阔的普通用户来说,他们和咪蒙之间可没什么默契,而且他们的感知和价值观被完全忽略了。尽管,渴望情感与宣泄的用户规模往往大于理性群体。

 



自媒体圈这场“虚火”谁来浇熄


现如今,随着多元身份自媒体人的陆续入局,自媒体生态一片红火。那么,在这场自媒体大混战中,自媒体的生存根基是什么?自媒体的红火还能持续多久?


生存根基:回归内容与商业价值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凭借真正的好内容能不能脱颖而出?答案是肯定的。凭借丰富的金庸肚藏,坚持书写有趣有料有格调的内容的六神磊磊就是个例子。


同时,资本为内容创业注入更多机会。6月30日,微信自媒体“胡辛束”宣布完成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真格基金领投,罗辑思维跟投,“胡辛束”估值达到3000万元。7月19日,“毒舌电影”完成了由BAI(贝塔斯曼)领投的A轮融资,估值3亿元。


不难看出,自媒体已逐渐迎来价值爆发期。而对于什么样的自媒体更受风投青睐,真格基金董事总经理顾旻曼认为,自媒体的“原创内容角度独特”、“具有明确受众人群”、“有自身强大的自媒体团队”最为关键。


所以说,归根到底,自媒体的未来生命周期,终究还是要回归自身的内容与商业价值。


自媒体模范心态:“像蚂蚱一样活着”


自媒体这把火到底还能烧多久?对于这个问题,恐怕谁也给不出标准答案。不过六神磊磊的一席话讲得蛮有意思。


2016年年初,六神磊磊受邀参加《鲁豫有约》。陈鲁豫问六神磊磊:“您觉得您还能坚持写多久?”六神磊磊的回答还蛮意味深长:“我觉得一个写字的人,随时要做好被人忘记的准备...我们都应该是一只蚂蚱,但是必须是一个不停地学习,不停地充实自己的蚂蚱,我们要努力地蹦哒着,然后静静地等待秋后的到来。

 


在六神磊磊看来,自媒体更像首唐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在这个无比广阔的天地中,惟愿自媒体人们,终能穿越重重喧嚣,寻得最珍贵的那份初心。


参考文章:

1.《我担心咪蒙病了》http://mp.weixin.qq.com/s?src=3×tamp;=1470203454&ver;=1&signature;=wuoMlrm639q6TjXnjgFVE1UAyoEcMwrXVm1tejA2DiGlPgOMDJffa18ZpgCRHXRb*ZtN8VUGeWRWAhvwk11yXBGTc*n46VHdxdYzCOOOYcrP9qYxao0zixi3LbG*BzpUWu20jXgWM5GB7gEGuqJl4Q==

2.《致“致咪蒙”们:你们今天厌恶的,是明天的自己》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MjkyMDMxMg==∣=2649426198&idx;=1&sn;=efa9159e8a519cc84727c0b0e1654537&scene;=1&srcid;=0803N7z0YXBNMBJjFc8s1Uxk#wechat_redirect

3.《为什么说咪蒙的文章比鸡汤还毒?》http://mp.weixin.qq.com/s?src=3×tamp;=1470203925&ver;=1&signature;=dl5xfinnraBybXzIdlcMibw75COE8Mc1D-hawrL0rpXBTBIGtRhx2W2DCmqluvQ8dJmafrVRTnV4xkNqkPWjq3SDGKKO79tV6hAWwkldQaOXnI3tWOvFqzi2stKeX3HkbHAi0w*BDrQ1f32XQkpjJQ==

4.《六神磊磊:一个人,一支笔,靠码字年赚百万》http://www./renwu/65663.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