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城狮锅锅们可以看过来了!你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软件到了最后才发现前面需求设计的环节有问题,或者代码埋了很深的雷在客户那里炸了却怎么都查不出来的时候,有多窝火! 你可知道,每进到下一个环节的缺陷,为了修复它都要付出好几倍乃至几十上百倍的成本! 因此公司提倡大家实践同行评审,早发现,早治疗,省人力,省时间! 6月29日,体系部邀请了研发中心的大牛许欣芃,为大家讲解如何更好的进行同行评审! 别看我们的讲师一张娃娃脸,可是恒生的资深老员工,两度带领团队获得卓越团队大奖的优秀队长哦!对于现任研发中心技术研发部负责人的他来说,代码评审已经是团队的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了! 为什么要做同行评审? 许欣芃深有感触的说,同行评审就是早发现,早治疗,并不会延长项目周期,反而减少了后期修改和返工的工作量,实际上是缩短了项目的周期!同时,很多代码的逻辑问题、内存问题,并不是测试能够发现的,他还给出了恒生产品中实际的案例,让下面的童鞋们小心肝一颤,原来草率的代码可以带来这么大的损失!另外,许欣芃也开心的说到,开展同行评审以后,不但代码质量提高了,程序发布后不用提心吊胆了,而且员工写代码更认真了,能力更快的成长了,团队也更有凝聚力了,如今他的团队已经离不开同行评审啦! 怎么做同行评审? 许欣芃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评审对象:需求、设计、代码、测试用例、用户手册...;都可以评审,重要的模块和核心内容,必须评审! 评审人员分工:项目经理、主持人、作者、读者、记录员、评审员,都需要有!特别提醒,作者和读者不可以是同一个人哦。 评审流程:有准备、有评审,更要有评审后的修改和验收! 评审时机:开发阶段,这一阶段完成就可以开始评审;质保阶段,重大异常问题无法定位,需要评审;质保阶段,代码过于庞大难懂,需要重构,这都需要评审。 除此以外,许欣芃还给出了他经验中评审注意点和评审标准,例如要利用公司提供的工具,评审人数和时长的控制,评审针对工作产品的可行性/正确性,不要耽于技术讨论,等等。 如何做好同行评审? 许欣芃说,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给足时间!要在项目计划中预留时间,要提前准备评审,要提前通知,让评审的人能够认真的投入下去。另外,挑选合适的人组织和参与评审,避免技术讨论,选择重点部分进行评审,想办法获取领导的支持;都很重要! 最后,许欣芃还用实际的案例,跟小伙伴们展示了他们团队是如何进行代码评审,并且怎样挑出代码中的“雷”的。 小伙伴们纷纷发言提问,看来大家对自己团队实践同行评审都很有兴趣但又都充满了各种疑问,而许欣芃也热情的加以解答和讨论。在分享结束后,还有小伙伴围在讲台依依不舍的继续发问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