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耳鸣

 负鹏载舟 2016-08-04

耳鸣

_七品郎中_新浪博客 

    网友“悠悠老痴”君要我谈谈耳鸣一事。其实我早已把“耳鸣”列为入选题目,且已几易其稿了,因为这个“世界性的临床难题”实在“内容丰富”,阐述不易,故而屡写屡撤。再说,我在临床上所治之“耳鸣”病人,有的仅缓解,有的吃药如喝“河冷水”,几十年来,经验的没有,教训的颇多。所以,仅能谈谈自己的一点极其肤浅的体会,以向悠悠君交差。

    先抄书一段:“公元前4-5世纪,Hippocrtes已对耳鸣有所记录。而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公元前16世纪埃及的莎草纸的古写本中。由于病人对耳鸣所致的烦恼常是主观的,而客观评定的方法不多,致使临床医生对其不甚了解,且定位诊断困难,治疗方法不足,而成为临床难题。”一一这是黄选兆、汪吉宝主编的《实用耳鼻咽喉科学.第六章耳鸣》的开场白。可见“耳鸣”一证,历史悠久,至今还是一个足以让医生感到头痛的难题。为什么呢?一一“耳鸣为无外界声源刺激,而耳内主观上有声音感觉者称之。”也就是说:病人能听到耳鸣;医生无法共享,而断定困难。因此,干脆把它当成“为一类症状而非一类疾病”去对待。

    耳鸣这个“古老”的病症,在我国的《灵枢经》上亦有描迷,只是时间上稍晚于古埃及。也抄书一段:“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呜,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灵柜经.口问第二十八》)。从现代医学上去分析,这是由于脑供血不足,而出现了头倾、耳鸣、眼花等症状。以此推测,耳鸣与大脑供血的程度有一定的关系。若劳累、久立,使耳鸣出现或加剧;平卧、“充电”能使耳鸣减轻或消失的话,我在临床上常用中药补中益气的方法,效果还是很好的。

    就耳鸣的病因而言,书上说可分为生理性,病理生理性及病理性三大类,而每一类中又有多种原因。罗列它,篇幅不少,专业性很强;记住它,得化费不少功夫。我若抄录于下,枯燥、乏味,既有待慢各位,又有卖弄之嫌。故而抄点“影响或触发耳鸣的因素”,并附带作些解释,或许能让我们认识耳鸣、治疗及预防耳鸣有点帮助。

    1,噪声  “经常接触噪音者,其发生耳鸣的概率也多。虽然噪音的接致原有耳鸣程度加重,但也可使耳鸣减轻或缓解。”  戴一只耳幔,听听MP4-5,因为“掩蔽声可使听神经元的异常自发放电受到干扰,让患者听不见原有的耳鸣。”一一这“掩蔽疗法”,即是掩耳盗铃的活学活用。这对于长期被耳鸣困扰,而又找不到确切病因,久治不愈者,不妨可以一试,把注意力转移掉。

    2,心理学因素  “因家庭、婚姻、职业、意外事件等方面的精神压力可触发耳鸣发生。而耳鸣又可使患者出现压抑、扰郁、烦躁、情绪波动、过分忧虑等心理障碍,心理障碍又加重耳鸣,从而互相影响,出现恶性循环。”  面对这种病人,医生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因为这种心理学治疗是指“通过语言的和非语言的交流方式及一些方法,来影响及改变被治疗者的心理状态及心理障碍,从而达到打断恶性循环、治疗耳鸣的目的。”我的方法很简单,要这种病人认知自己的耳鸣不是“病”,即使是病,也不是不治之症,即使是“不治之症”,但不会因此而“老掉”(死亡);再让他吃点中药。听“话”的,或许从此“病”就好了;三不信者,继续痛苦下去。

    3,疲劳  “疲劳时可使耳鸣加重。”  中医认为疲劳会耗伤正气。头为诸阳之会。劳累,可导致上气不足,而出现耳鸣。对此,只需休息,补气亦可。

    4,心情愉快  “心情愉快可使耳鸣减轻。”  天天快乐,时时高兴,心不在“焉”,何来耳鸣!

    5,体位  “大部分患者卧位时,耳鸣加重。但也有小部分患者感到减轻。”  我的意见是枕头要柔软些,当出现耳鸣时,轻微地、适当地微调你的睡姿(特别是头部),致耳鸣减轻或消失,即可。

    6,月经期  “女性月经期可致耳鸣加重。”  我以为这与有些女性临经头痛是大同小异的,吃点平肝潜阳的药,或许会缓解症状。

    7,眼运动  “眨眼时可致使冲击样的耳鸣,可能为面神经与其分支镫骨肌支同时兴奋所致。个别患者于眼球运动时出现耳鸣。”  这样的“怪病”,我没遇到过。我只见过有人在吃冷饮时耳内为发痒,那是咽鼓管之咽部一端遇冷刺激而传导到耳内缘故。眨眼引起耳鸣,是不是也由气流经鼻泪管叩动咽鼓管所致。一一这需要请教专家了,我不可胡乱猜测。

    8,食物及饮料  “减肥食物可使耳鸣患者症状加重,但也可使耳鸣缓解,某些食物可使体内产生变态反应而致耳鸣,奶酪类食品、巧克力可加重耳鸣。含咖啡因的饮料、酒精、烟草可加重耳鸣。”  我在临床上发现,吃大蒜、韭菜、辣椒及瓜子、核桃等果仁类食物,也可使耳鸣复发或者加剧,所以我都把它们列为禁忌的范围之内。我常对耳鸣患者说,当你耳鸣出现或加剧了,你必须回顾及排查一下各种原因;找到了,下次注意,即可预防。

    在家庭饮水器还未普及之际,家家都有热水瓶。上商店买热水瓶之时,一定会把热水瓶瓶口放在耳朵上听听嗡嗡声,以检测其保温性之好坏。这嗡嗡声,即是耳鸣。为什么呢?因为人的咽部有根咽鼓管与外耳道相通,如今把热水瓶瓶口罩在外耳上,等于把咽鼓管延长了一段,而延长的一端没有了“出气洞”,于是气流只能在管道里来回返流,而出现了“耳鸣”。如果,由于咽鼓管之咽部一端因炎症而闭塞或狭窄,气流受阻而回旋,同样也会出现程度不等之耳鸣(食用奶酪、巧克力会使耳鸣加剧,有可能是那粘稠的东西“搪塞”了咽部咽鼓管之口,使气流受阻)。书上虽无此说,临床上却常常可见到这种情况。所以,我一旦遇到耳鸣病人,总是先要查查患者有没有鼻炎,咽喉炎。如果有,治其,耳鸣即可消失或减轻。其实,这种病人在耳鸣中的比例不少,由于患者或某些医生对此认知阙如,导致病人步入到了“心理学因素”之中,而久治不愈,困苦不堪。

    总之,耳鸣之病,可大、可小,必须查明原因;病程可长、可短。而治疗的效果,既在医者的嘴上(给病人“认知”耳鸣的教育及心理疏导的功夫)、笔下(对症下药的本领),也在病者的心态与必要的预防措施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