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婴打出OK手势图片:刚出生就是网红(组图)

 智能人做超人 2016-08-04

婴打出OK手势图片:刚出生就是网红(组图)

发布时间:2016-08-03 12:11来源:北京本地宝整理报道
分享到:

【导语】:新生女婴打OK手势你见过吗?近日,一组照片在网上流传,照片上就是女婴比ok手势。据悉,这个英国新生儿出生之后没多久就将她的中指搭在大拇指上,做了一个“OK”的手势,这让小女婴的父母非常震惊,于是他们赶紧拍下了这难得的瞬间。同时还将照片放到了社交网站Imgur上。不少网友看后都觉得女婴想表达自己一切正常。

  在社交网站Imgur上一张宝宝的照片,竟然点击率超过了430万次,话说这图到底有什么神秘的地方呢?原来是记录了一个刚出生数小时的女婴向她的父母打出“OK”手势,被相机记录了下来。据悉,这个新生儿出生之后没多久就将她的中指搭在大拇指上,做了一个OK的手势,实在有些让人震惊。不少网友纷纷感叹这个新生女婴,手指的灵活性超过一般的婴儿,估计是她对自己出生的祝贺。但是也有不少网友猜测这个手势不是“OK”,而是“Abhayamudra”,表示一切正常。不管是什么意思,至少,这个女婴有了些不同的地方。

点击查看下一页

  新生女婴打ok手势:悄然走红网络宝宝手势全解读。新生婴儿从某种程度上在婴儿间看起来都长得差不多,但是在英国却有这么一个小婴儿,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告诉世界,自己的到来这个世界上。话说,到底是什么方式呢?让不少网友都纷纷表示震惊呢。

  据悉,这个新生儿出生之后没多久就将她的中指搭在大拇指上,做了一个“OK”的手势,令她的父母非常震惊。

  目前,该图片的点击量已经超过430万次。许多网友惊叹该新生女婴手指的灵活性,对她的出生表示祝贺。也有网友推测这个手势可能不是“OK”,也许是“Abhayamudra”,表示一切正常。

点击查看下一页

  新生女婴打ok手势:其实宝宝手势是有不同含义的,如果宝宝吮吸手指表示需要情感关注。其实吮吸手指是宝宝对吮吸母乳或奶瓶行为的延伸,是一种条件反射。正常情况下,宝宝在睡前都会吮吸手指,以获得安全感。但是如果宝宝醒着的时候,吮吸手指则是有传递给妈妈,需要感情关注。还有,如果宝宝摊开四肢,就意味着宝宝对抗权威的模式,因为宝宝无语言基础,所以需要适当地讲道理进行口说。如果宝宝身体后仰、手指微曲,意味着宝宝受到惊吓。

  多发于刚出生的婴儿身上,因为宝宝神经发育尚不成熟,无法控制表情。妈妈们需要多观察,了解宝宝情感变化。

  新生宝宝的5种手势

  新生宝宝的小手特别稚嫩,爸爸妈妈们看见肉呼呼的小手,总想去摸摸,握住宝宝的小手,就感觉跟宝宝在做心灵上的沟通,虽让宝宝太小还不会用言语表达,但爸爸妈妈们可要心细一点了,因为小宝宝们会用他们的小手,来表达他们的意图!

  宝宝小手的5种意图表达

  1、小手张开、手指向前伸展:

  宝宝带着愉快的心情醒来时小手通常是这样的动作,这是他在邀请身边的父母和自己一起玩。

  2、小手的指头放松地弯着:

  这时宝宝已经不再东张西望,他的手臂也松软地耷拉下来,说明宝宝已经累了,想睡觉了。

  3、小手捏着松松的拳头:

  宝宝在睡眠中会有这种手势,说明他正在做梦,他的眼球在眼皮下轻轻地转动,有时还会发出轻轻的鼾声。其实,梦中的宝宝睡得并不深,随时可能会醒来。

  4、小手紧紧地握着拳头:

  宝宝紧张时通常会有这样的动作,这时或许宝宝是害怕某个陌生环境或人,也可能是他的小肚子有些不舒服。

  5、手臂放松、小手轻轻地握着:

  这时的宝宝正心满意足地享受着美妙的时光,他愿意独自呆着,而不需要外来的干扰。

  新生儿小手张不开原因

  新生儿刚出生时,很多都会有握拳现象,很少张开。尤其在睡觉时,他们的手会呈现轻度的握拳状态,拇指放在其他手指之外,有时会自发地张开,再握紧,这都是正常的,不需要太紧张。但如果握得很紧,并且拇指压在其他四指里面,不能自发张开,就是不正常了。这可能是在提示有脑病变。

  早点让宝宝露出小手

  两三个月的小婴儿就能看到自己的小手了,这个阶段有超过1/3的父母为避免孩子抓伤自己,用手套或长袖裹住婴儿的小手。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这样可能会影响婴儿大脑的良好发育,正确的做法是尽早让婴儿露出小手,开发智力。

  专家介绍,两三个月的婴儿看到自己的小手,心理也随着发展到喜欢看手、玩手,此时常常把双手握在眼前,手指乱动,抓脸、抓衣被。两三个月是婴儿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孩子要用双手来学习本领提高智力,手的精细动作是婴儿最初的智能表现,手指动作的灵巧性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大脑的发育成熟程度。限制小手的“自由”,可能会影响到大脑的早期开发。

  专家建议,为了避免婴儿用指甲抓伤自己,父母可以在孩子睡着后,用指甲刀轻轻剪去指甲,但不要剪得太短,光滑平整即可。

看宝宝的5种手势

  看宝宝的5种手势

  这个年龄段婴儿的小手还不能主动抓握物品,父母最好有意识地放一些带有细柄的玩具在小手中,如花铃棒、拨浪鼓、塑料捏响玩具等,及早促进小手精细动作的发展,让婴儿“心灵手巧”起来。刚开始,可以先用玩具轻轻触碰小手的第一、二指关节,让他感觉不同的物体。待小手完全展开后,将玩具柄放入手中,让他们握紧再慢慢抽出。也可以在等婴儿抓住玩具后,握住小手,帮他摇出响声,引起婴儿视听的关注。

  除了让婴儿触摸和抓握带柄的玩具外,父母也可以把自己的拇指或食指放进小手手心,婴儿小手一旦碰到大人手指就会无意识地抓住,一会儿便放开。大人还可以把铅笔、水果糖或其它光滑的小玩具放进他手心,让他抓住。

  小编总结:了解宝宝的手势,让我们更清楚宝宝的状况,做到尽早让婴儿露出小手,开发智力,健康成长。

  教你理解宝宝使用的手势 解读宝宝的手势

  人在进行交流的时候,身体语言大约占70%,语言大约占30%。宝宝还没有学会说话的时候,无法通过语言沟通来顺利表达自己的需求,只能凭借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告诉妈妈他的意愿和想法。

  对妈妈来说,要通过宝宝的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来了解宝宝的意愿和需求, 有一定的难度。有些时候,妈妈所理解的意思,甚至与宝宝所要表达的意思相差甚远,这让妈妈忧心不已,总担心自己对宝宝照顾不周。所以,如果妈妈能够理解宝宝的身体语言,就可以知道宝宝的意愿和想法,从而更周到、更贴心地照顾宝宝。



  宝宝的语言发育尚不成熟,在日常的与人交流中身体语言占很大的比例,这个时期的宝宝对非语言交流所传递的信息更易接收,在表达讯息的时候也更擅长使用身体语言。只要妈妈认真观察宝宝的身体语言,就能够“倾听”出宝宝的心声,也更容易向宝宝传达妈妈对他的爱意。

  吮吸手指:宝宝需要情感关注

  很多妈妈可能都认为宝宝吸手指没什么大不了的,觉得很多小孩都有吮吸手指的习惯,肯定不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通常情况下,吮吸手指是宝宝对吮吸母乳或奶瓶行为的延伸,是一种最原始的条件反射。正常情况下,宝宝在睡觉前都会吮吸手指,以此来求得安全感, 安心入睡。这是宝宝有意识的吮吸,妈妈完全不必担心。但是如果宝宝醒着的时候,也会做出吮吸手指的动作,妈妈就需要注意了。宝宝会将任意一个手指放进嘴里,轻轻地咬着,有点像大人思考问题的感觉,这种吮吸是宝宝无意识的动作。有的妈妈可能会说:“是不是宝宝饿了?”其实不是的。这个时候的宝宝若是饿了就会张开嘴向旁边啃咬。这种无意识的吮吸动作是宝宝在向妈妈传递信息:他需要妈妈给予情感关注。这时候,妈妈可以轻轻地拍打宝宝,或者跟他轻声说话,让宝宝体会到妈妈对他的关爱。

  躯干伸展:对抗权威的模式

  有些妈妈会发现当她训斥或者责备宝宝的时候,虽然宝宝没有哭闹,但是却放松的摊开四肢,妈妈可能会以为宝宝是知道自己错了,其实这是宝宝对抗权威的方式。宝宝还不会说话,因此不会反驳甚至顶撞父母,但是他们内心有自己的是非对错准则,会用这种舒适放松的方式来向权威作出挑战和对抗。因此,在宝宝做错事情的时候,妈妈最好不要太过严厉的训斥,这样容易让宝宝从小形成逆反心理,没法好好地跟他讲道理。宝宝还小,还很容易塑造,只要妈妈说的有说服力,他们就会信服的。

  脚部动作:透露宝宝的心理活动

  对于稍大点的宝宝,他们如果想去某个地方,足尖就会指向那个地方的方向。所以当宝宝不安分或者无故缠着妈妈哭闹的时候,妈妈就要注意宝宝的足尖指向何处。另外,宝宝脚部动作若是很活跃,也表明宝宝心理紧张或者激动、高兴。若是激动或者高兴,妈妈自然可以不用深究,但若是紧张,妈妈就应该找出让宝宝紧张的原因并加以消除。

  身体后仰、手指微曲:宝宝受到惊吓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刚出生没多久的宝宝身上。这时候的宝宝神经发育尚不成熟,还不会控制面部表情,不能够很好地通过情感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因此, 妈妈就要注意观察宝宝的肢体语言,来了解宝宝的情感变化。当然,有些宝宝受到惊吓的时候反应很明显,身体重重地抽搐一下,或者呆住片刻继而放声哭闹, 而有些宝宝则不会这么明显。妈妈要注意观察,若是宝宝身体微微后仰,嘴唇微张,手指微微弯曲,就表示他受到了惊吓,这是在做退缩的生理反应动作。

  宝宝经常使用的简单手势

  还要:宝宝反复将手指聚拢碰撞到一起的时候,就是宝宝在说“还要”,例如当宝宝还想喝水或者还想吃饭的时候,都会使用这个手势。

  没了:宝宝手心朝下地将手臂弯曲放在胸前,自上向下挥动,表示“没了”,例如当他面前的饼干盒里的饼干没了的时候,他就会这样“告诉”妈妈。

  吃/饿了:宝宝饿了的时候,会用示指轻轻碰触嘴巴,表示想要吃东西。

  喝/渴了:宝宝渴的时候,就会抬起拇指,微微屈起其他四根手指形成奶瓶的形状,做出“喝”的动作。

  热:宝宝热的时候,就会像妈妈将水吹凉的时候所做的动作一样不停地吹气。

  冷:宝宝将双臂加紧,紧紧贴在身体的两侧,就表明宝宝冷了。

  牛奶:让宝宝学会在想要喝牛奶的时候,做出像牧民挤奶的动作,反复握紧、张开拳头。

  饮料:将两手攥成拳,一上一下的放好,不停地旋动。

  疼痛:用手将疼痛的区域画出来,并且做出疼痛表情。

  停:并拢五指,朝前推出手掌。

  安静:用示指指嘴,但是不要接触到嘴巴,同时发出“嘘”的声音。

  吵死了:微攥双拳,轻轻贴在耳边。

  换尿布:在需要换尿布的时候,宝宝轻轻拍打自己的臀部。

  洗澡:宝宝想要洗澡的时候,用两手在自己的身体上轻轻摩擦。

  刷牙:将门牙露出,平伸示指在嘴巴附近做出刷牙的动作。

  电话:做出“六”的手势,放在耳边。

  星星:放松手指,不停地晃动手腕,就会形成星星一闪一闪的样子。

  月亮/灯光:将手臂平伸指向天空,不停晃动手腕。

  书:用两只手做出翻开书本再合上的动作。

  睡觉:两只手合十置于头部一侧,把头靠在手掌上,闭眼做出睡觉的样子。

  狗:伸出舌头,做出狗狗喘气的动作。

  猫:在胸前用示指画圈圈。

  马:将两手攥成拳放在胸前,不停地上下摆动,做出骑马的样子。

  鸟:展开两条胳膊上下挥动,做出震动翅膀的样子。

  鱼:不停地张开、闭合嘴巴,同时发出“bo bo”的声音,像鱼在水中吐泡泡一样。

  兔子:伸出两根手指置于头顶,不停地弯曲、伸直手指。

  花:像闻到花香一样深吸一口气。

  帽子:微微弯曲示指并轻轻敲头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