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香不怕巷子深,从鼓励匠心精神层面,有巨大的鸡汤作用。但事实上,太多的“证伪”案例告诉我们,酒香也怕巷子深。
在现代语境中,“酒香也怕巷子深”有两层因素:一是随着社会和技术进步,对农场而言,有机、绿色、天然无公害,已经成为常规概念,无法构成传播上的新闻点和营销上的引爆点。 另一层含义,是用户对于消费的理解发生了快速的转移。酒香也怕巷子深,因为消费者买酒的标准不再是酒香,而是能烘托欢聚的气氛。
就像我们去商场,不单是为了购物,更多是享受休闲娱乐生活;我们去星巴克,不再是为了喝咖啡,更多是为了和朋友沟通交流;我们买手机,不再只是为了打电话,更多是当作移动电脑使用。
在如今的场景革命下,产品功能已经沦为标配,不再是市场的竞争点。消费者更愿意为那些产品延展出来的使用场景去埋单。尽管客观上,这些场景消费的溢价会更高。
那么对于农庄而言,如何把产品植入消费场景中,让用户愿意为产品场景和附带感情去消费,远远比强调产品功能更有价值。 用户买的不是产品,而是场景体验 几年前,一句“哥吃的不是面,而是寂寞”被当作玩笑大肆流传。如今,真有越来越多的人为了“寂寞”而去吃'面'。这种背景下,对于商家而言,注重场景体验也应该成为营销的主要诉求点。 郑州一家采摘园,别出生面地搞出西瓜雕塑活动。他们邀请雕塑家到农庄,现场表演并教游客用西瓜雕出花朵等形状。仅此一招,50多亩的采摘园每天涌进上千人。
台湾以种植水草闻名的胜洋农场,有专门的DIY体验区,游客可以动手用水草制作纪念品——开运球、幸福藻球、海水生态瓶、急冻花等,相比其他固态商品,植入了水草的纪念品更像是囊括了生命的活力在里面,充满了生活的动感。 除此之外,用户还可以利用废物进行再加工,比如,环保生态瓶DIY,喝完豆浆的空瓶拿来做水草生态瓶,小鱼小虾在瓶中游来游去;环保苔球DIY,用农家苔藓制作苔球,造出独特的盆栽……值得一提的是,农场还通过提供生态瓶清洗服务,争取到不少回头客。 日本的mokumoku农场,曾经是一个养猪场,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休闲农场。在农场内,围绕着“猪”,打造出了一系列文创性产品。
农场内的猪主题馆,风格、装饰物等都以小猪造型为主,陈列和销售的都是和猪相关的商品和纪念品 。在二楼,还有个DIY教室,小朋友们可以画画小猪,还可以买一张明信片寄给朋友。 农场还设置了两个手工体验馆,小朋友们可以在家长的带领下,亲手制作香肠。有农场员工的指导,小朋友们亲自选肉、灌肠,选用的都是农场饲养的新鲜猪肉,现场制作完成后,还能现场做熟试吃自己辛苦劳动的成果。这里也贩售现成的香肠,也可以买工具买肉回家自己灌香肠。 台湾的走马濑农场,从香草植物里提炼出玫瑰花、迷迭香、薰衣草等各种精油,游客再根据喜好自己调配香水。如此以来,每个游客都会做好多瓶香水送给亲朋好友,而且会加上一句“这个是我亲手做的香水,世界上独一无二”。在这之后,就会有更多的朋友前来农场体验香水DIY。
这种融入了文创元素,把产品销售和体验结合起来,打造出新消费场景的做法,不仅能够促进产品的销售,而且还能起到品牌传播的目的,可谓一箭双雕。 农庄里的饭为何不愿吃? 在吃饱吃好早已不是主需求的当下,吃出氛围、吃出特色,逐渐成为许多都市人群的消费趋势。所以,现在不少人会为了吃顿饭,不惜驱车几十公里。
但在许多农庄里,要么依旧是柴鸡地锅饭当道,要么是打着农家菜的噱头兜售粗制版城里菜,纵然有农庄的大自然做为环境,但是依旧难以有太大吸引力。 台湾的胜洋水草农场,为了吸引客人,他们打造了水草主题餐厅。主打水草创意料理,如水紫苏番茄沙拉、鱼腥草鸡汤等。
他们通过研究更发现,一些水草既是食品又是种重要,于是在水草主题餐厅里,不仅就餐环境别具一格,一系列养生的食材更是让顾客流连忘返。 以花卉种植为主产业的台湾台一生态农场,则把食花当作他们的卖点。游客可在咖啡花屋、水上花园餐厅里休闲享受花餐、花酒、花茶。 在花卉特色风味餐中,百花蒸鲜鱼、桂花子排拼玫瑰春卷、碧绿野姜花白玉卷等都是将可以进食的鲜花,新鲜采摘下来直接融入菜上。像花手卷,材料中的石莲花有清肝、解毒功效,不仅满足你的胃口也让人吃得健康。玫瑰烤肋排是以玫瑰花醋与猪肋排腌制而成,酸甜的味蕾犹如初恋的感觉。 好包装也是品牌力 此外,与产品格调吻合的包装,同样能起到营销的推力。比如,台湾著名的掌生谷粒,采用原住民纺织的特色花布作为包装材质,充满了浓浓的在地文化气息;用古朴的牛皮纸制成传统口袋状外形,搭配上纸藤封口手柄,再配上白色棉纸以及传统书法文字撰写,十分古朴自然。 在匠心精神、产品主义大行其道的今天,一个有创意的包装,不仅是实现文化再生、创造品牌的必经之路,而且迎合了当今主流的精致消费、文化消费、象征消费趋势,更成为产业创新的驱动力。 作者:老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