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言杂语7——文笔

 昵称503199 2016-08-04

微言杂语7——文笔

(2016-02-03 21:45:57)

                                  微言杂语7——文笔


时下文笔一词多指笔力文辞或笔法风格,此“文笔”是后起意。汉唐时期的文笔,文是文,笔是笔(此处非书写工具意),分别为两种文字体裁。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卷九.总术》曰:“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刘勰界定得十分明确,带韵之辞章谓之“文”,比如诗赋四六骈偶一类。不带韵之文字称作“笔”,比如传记、奏章、散文、杂记等。唐代杜牧称杜甫、韩愈为“杜诗韩笔”,韩笔即指韩愈散文,而非韩愈的笔头子。

古时也有文笔连用者,但词义指律赋与文章。比如说某人“博文洽学,以文笔著称”(《晋书.习凿齿传》)。若按现在词义理解“以文笔著称”则觉别扭欠通,其文意是“以诗赋文章著称”。缘于上述古风,后世晚学对先贤非专书著述多称作“笔记”,如唐宋笔记、明清笔记等。这些都不是诗词律赋类文字。

唐宋以后,“文笔”之用法虽不甚拘泥,但一些文人雅士仍循旧例以冠书名。比如宋洪迈《容斋随笔》、魏泰《东轩笔录》,明于慎行《榖山笔麈》、李诩《戒庵老人漫笔》、李清《三垣笔记》,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初笔、二笔、三笔》、刘声木《苌楚斋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民初汪康年《汪穰卿笔记》、陈帮贤《自勉斋随笔》等。

至于本篇,文、笔都谈不上,名之“杂语”或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