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在《祝福》中写道:“对于灵魂的有无,我自己是向来毫不介意的……其实,究竟有没有灵魂,我也说不清楚。”鲁迅先生的“灵魂有无”是用来表达对封建礼教的痛恨、批判和对愚昧国民不幸的怜悯、针砭。今天有许多人也不知道是否还能找回属于他自己的灵魂。
一 台湾散文家林清玄在《送一轮明月给他》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住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禅师,有一天趁夜色到林中散步,在皎洁的月光下,他突然开悟了自性的般若。 他喜悦地走回住处,眼见到自己的茅屋遭小偷光顾。找不到任何财物的小偷,要离开的时候才在门口遇见了禅师。原来,禅师怕惊动小偷,一直站在门口等待,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早就把自己的外衣脱掉拿在手上。 小偷遇见禅师,正感到愕然的时候,禅师说:“你走老远的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夜凉了,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说着,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 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走过明亮的月光,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 第二天,他在阳光温暖的抚触下,从极深的禅定里睁开眼睛,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故事中的小偷得到了禅师送给他的“一轮明月”,从月光中走到了阳光下,禅师用自己“开悟了自性的般若”唤回了小偷做人的“灵魂”,这里应该庆幸的是小偷有缘,禅师让他“魂兮归来”! 二 可是有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当他有缘“魂兮归来”,而他人却回不来了。 《警察与赞美诗》(TheCopandtheAnthem)是美国作家欧·亨利的一部短篇小说,该小说是一部悲喜剧,展现了警察对犯罪行为的"容忍"和对无辜行为的惩罚这样一些社会现象。 小说中的主人公苏比,为了使自己能到布莱克威尔岛监狱度过冬天,他通过饭店白吃、砸碎店铺玻璃、调戏教会女士、街道大吵大闹、故意拿别人的伞等不轨行为,让自己的行为和灵魂一道走远。然而,当他来到一座古老的教堂,建筑古雅,不很规整,是有山墙的那种房子。柔和的灯光透过淡紫色花玻璃窗子映射出来,风琴师为了练熟星期天的赞美诗,在键盘上按过来按过去。动人的乐音飘进苏比的耳朵,吸引了他,把他胶着在螺旋形的铁栏杆上。 明月悬在中天,光辉、静穆;车辆与行人都很稀少;檐下的冻雀睡梦中啁啾了几声--这境界一时之间使人想起乡村教堂边上的墓地。风琴师奏出的赞美诗使铁栏杆前的苏比入定了,因为当他在生活中有母爱、玫瑰、雄心、朋友以及洁白无瑕的思想与衣领时,赞美诗对他来说是很熟悉的。 苏比这时敏感的心情和老教堂的潜移默化会合在一起,使他灵魂里突然起了奇妙的变化。他猛然对他所落入的泥坑感到憎厌。那堕落的时光,低俗的欲望,心灰意懒,才能衰退,动机不良。这一切现在都构成了他的生活内容。 一刹那间,新的意境醍醐灌顶似地激荡着他。一股强烈迅速的冲动激励着他去向坎坷的命运奋斗。他要把自己拉出泥坑,他要重新做一个好样儿的人……苏比觉得有一只手按在他胳膊上。他霍地扭过头,只见是警察的一张胖脸。 “你在这儿干什么?”那警察问。 “没干什么。”苏比回答。 “那你跟我来。”警察说。 第二天早上,警察局法庭上的推事宣判道:“布莱克威尔岛,三个月。” 在这里,我们清晰地看到一个迷失的人,好不容易被教堂赞美诗的音乐唤回了灵魂,虽然“魂兮归来”,可是,他的人却回不来了! 三 苏比到底还是能庆幸“魂兮归来”,然而,现实中却有人迷失了自我,也弄丢了灵魂。 我有一学兄,姑且叫他Q君。此君乃“马中赤兔人中吕布”,上大学时,学生中就算他牛。我们学校是个省级的普通高校,学生都以为上该校没有什么脸面,别的学校的学生出校门都挂校徽,而我们学校的学生从不挂校徽,怕别人看不起。虽然学校无名,但Q君可是学校的名人,因为,他有两篇作品入选《全国大学生作文选》。如果是今天,可能没有多么大的影响,但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出版业、信息媒体无比落后的年代,那种影响和冲击是今天无法想象的。记得当时我们很多同学,都是拿他在外校同学面前炫耀:“我们学校Q君有两篇作文入选《全国大学生作文选》,你们学校有吗?”好像全校的同学都沾光露脸。 此君也在全校同学的羡慕中毕业,分配工作既然是学校最好的指标,他被分配到某市市委宣传部,让所有的同学“羡慕嫉妒恨”,所有的人都认为此君今生一定前程似锦。 可是,在我毕业工作几年后,听到一个让所有“羡慕嫉妒恨”的同学震惊的消息,Q君因生活作风问题被某市市委宣传部开除。我们当时都认为Q君完蛋了,那个年代失去公职,那就意味着失去一切。然而Q君真是有才,被开除后,他回到家乡,居然在某区(相当于现在的镇)土地所找到工作,令人费解的是两年后他就成了该所的所长;这个“所长”已让知情的同学替他高兴。 人生的故事往往真的要比文学作品还要离奇。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当同学们为Q君东山再起,有一体面的工作,有一让人羡慕的职位,有一稳定的生活而称赞时,Q君居然从一个区的土地所调入某市市委组织部,看来此君真来“天生我材必有用”啊!很多他的同学都费解,就算他有才,也不至于会沉浮的如此之快,后有与他关系较近的同学问他:“你怎么从土地所一下就调到市委组织部?”他讲出了一件事令同学们瞠目结舌,他竟然用土地所的名义从银行贷款两万元行贿,在那个年代,我们正常的工资也就三四十块钱,这两万可是个天文数字,无知的同学关心似的问他:“这么一大笔钱,你怎么还呢?”他得意地笑笑。 一个迷失自己,丢失灵魂的人,是注定不可能走好人生的道路。几年后,听说Q君不仅被组织部开除,而且又因生活作风问题被人打伤;再后来,听我一同事说Q君在他儿子的建筑工地上打工…… 鲁迅先生说,“究竟有没有灵魂,我也说不清楚”,我想,人怎么能没有灵魂呢?禅师能让小偷找回失去的灵魂,教堂赞美诗的音乐能唤回失落的灵魂,我不知道我的这位有才的学兄有没有碰到禅师和赞美诗的缘分,我只能借大诗人屈原的《招魂》来表达我对他的祝愿吧: “魂兮归来, 目极千里兮,伤春心。 魂兮归来,哀江南!” 巢湖市柘皋中学方培龙 |
|
来自: 昵称35565695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