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Kris 来源:Kris Kris在路上(krisgtd) 1、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十年前,我八岁。 好啦~十八岁……高考临近,压力大得整夜失眠。还剩一个多月的时候,突然就厌学了,觉得这一个月够干啥?每次成绩如一沟绝望的死水,不上不下,蜜汁稳定。考不上清华北大,考个重点应该没问题。 接着,就把每晚在家的复习时间改成了上网、玩游戏的时间。 当时家里有台清华同方老电脑,只装了两个游戏,《反恐精英》和《文明》,房门一关,整夜整夜突击反恐,整夜整夜开疆拓土。 有一晚,正做匪徒,轰轰烈烈,机智如我地刚偷摸地把定时炸弹埋好,我爸就扛着枪来了。 我爸愣了几秒钟,欲言又止,最后只说了一句“早点睡吧”,就把门关上走了。一看屏幕,匪徒胜利,但却一点没心思玩了。 过了几天,我爸给我写了一封长信,是用毛笔写的(我爸字非常非常好,我这辈子是赶不上了)。 原文已不记得,但中心思想就是:孩子,爸妈知道你压力大,但是上网、玩游戏很伤身体,等再过一个月考完了,你也可以玩呀。 最后一句,记忆深刻:要在对的时候做对的事啊! 故事的结局是,我的网瘾被及时戒除,爸妈这才放了心,但是,最后我的高考成绩是高中三年中的最差一次,哈哈哈,这不是重点。 2、 十年后,我娶妻生子,爸妈也走进了夕阳红的年纪。 为了让他们看孙子更方便,建了个四人家庭群,抽空发个孩子小视频,让老人过过眼瘾。 一晚孩子睡了,我瘫在沙发上刷朋友圈,刷了两页,突然发现手机盲的我爸竟然也发朋友圈啦!而且还是连续三条!!! 内容如下: 1、“紧急通知,赶紧告诉你的家人!” 2、“熬夜是年轻人异常死亡的第一大原因!” 3、开车绝对不能做的12件事 我在群里打趣,爸竟然无师自通发上朋友圈了,过了N久,爸才回复: “你看了吧都,一定不要熬夜啊,还有开车时候一定注意……” 后来,爸的朋友圈一发不可收拾,各种消息集中轰炸,每次发完之后还要在群里再发一遍,让我们注意身体,注意照顾孩子,注意…… 有天,我憋不住了在群里问了句,爸,您这每天得耗多少时间在朋友圈上啊? 爸没回复,妈回答的: 你爸太认真了,他担心会太打扰你们,就先把好的内容都先发给我,列了一个单子,每天最多给你们转三条。要是太多,我让他少发点。 3、 过年回老家,和老同学J吃饭。 当年的他,成绩很差,到初中开始,每天玩《奇迹》,经常半夜回家,父母因为这个事,在学校里闹了好几次,拖着j在老师办公室,让老师好好管教,但效果甚微。 因为他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小学三年级之后才回到父母身边,父母心里有歉意,只能用疼他来补偿,而小小的他心中充满怨恨,为什么你们这会儿就要来管我了? 这种对立一直持续着,直到,他父亲在前几年癌症去了,只剩下了老母亲陪在身边。 不知怎么,聊起了爸妈朋友圈的事。 J三杯下肚,脸泛红,拿起酒杯,看着我 “你知道我有多羡慕你吗?你可以每天看着爸妈的朋友圈,可以给他们发孩子的视频,可我再也收不到我爸的消息了,也听不到他的唠叨了。” 子欲养而亲不在,能看到父母的朋友圈也是一种幸福吧。 4、 当年的我们,年少冲动,就像只小鸟着急地要冲出窝巢,而父母总是担心,小鸟会不会摔跤,会不会被欺负,会不会去学坏; 等小鸟羽翼丰满了,独自飞走了,父母依然担心,小鸟过的是不是开心,有没有遇到难处,是不是健健康康。 都说,现在的老年人也得了网瘾,刷朋友圈刷得比年轻人都多。 但,有多少老人可能只是苦苦的刷屏,希望能找到对孩子有用的东西,不敢直接打扰,只能靠着朋友圈希望孩子能够看见,听见。 十年前爸妈担心我们得网瘾,十年后我们被爸妈的朋友圈刷屏。 但不变的是,父母日夜惦念我们的那颗心。 5、 最后讲个故事: 一个老父亲和儿子坐在树下,老父亲指着树枝问儿子:那是什么? 儿子回答:是麻雀。 过了会儿,老父亲又问儿子,那是什么? 儿子答,是麻雀啊。 又过了一会儿,父亲再问。 儿子生气地说:有病啊,不是告诉你了么?是!麻!雀! 老父亲从怀里拿出一本日记:你三岁的时候,也是在这棵树下这样问我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