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谈维京人的武器---矛、斧、剑、盾

 天空勇者 2016-08-04



尽管我们在各种文艺作品中看到的维京人更常用的武器是战斧,但是维京人最为尊崇的兵器依然是剑。


在他们看来,家族的剑代代相传是一种光荣的事,如果一把剑在某场战役或者争斗中被某位著名的伟大战士或贵族(尤其是国王君)用过,这把剑就具有极高的价值。


人们认为这能使剑身充满特殊的力量。因此,剑也就成为了一种奢侈品,多见于贵族佩戴。


当然,这只是剑并不常用的其中之一的因素。在首轮对敌中,维京人在战场上主要使用的是矛(方阵对敌之时的远程武器,当然也有弓箭)和战斧(近身接敌)。


剑在最初阶段通常充当次要角色,因为如果 用剑连续敲击另一把剑,那么剑刃会产生较大裂口,最终破坏其精细利刃的坚固性和有效性。


正因如此,维京人在使用完矛枪和战斧以后才会抽出剑,朝敌人身体暴露出的薄弱部位攻击使其彻底丧失抵抗力。


考古学家对古代战场上战死的骸骨进行挖掘,结果显示出,矛枪造成的伤害比剑要多。很明显,在战斗中维京人会有选择的用剑。


首轮对战中的壮观景象



维京矛枪


矛枪是维京战士最常用的作战兵器。枪头是由一块纯铁做成的,形状一般为阔叶状顶为尖状(为了刺得更深),并将其安装在一根木质矛杆上(通常为白蜡木)。


长度约1-2米(3.2-6.5英尺),矛头的长度则有3-18英寸不等。而其中一些矛头带有侧翼(可称为倒钩矛枪),这种枪杀伤力更大,而且也可以在防御中有效使用:翼状突出可格挡剑击,也可以防止敌人的剑刃顺着矛头下滑伤及矛的使用者的手部。


这些矛既可以用于刺杀也可以用于投射,较大矛头的矛则可用于砍杀。有证据表明,用于砍穿锁甲的矛枪既可单手使用也可双手挥动。一名技巧高超的维京矛枪兵能用双手同时掷出两根长矛,还能接住飞来的矛枪并朝对方掷过去。


传说记载中也提到了一些比较有名的矛枪, 比如 the h?ggspjót,the krokaspjót ,the algeir(这几个查不到是什么意思),我们现代通常通称它们为“戟”。


维京矛枪兵



各种各样的矛枪,忽然发现原来芬兰也有人用



依然是矛枪兵,以及构造




维京战斧


这种战斧是由传统的劈木斧发展而成的,经过改良以适用于战斗。有一把约900年左右出土的文物,他的长度最长能到约180厘米(70.9英寸)。


这种战斧(可称为倒钩战斧,还有人叫丹麦长柄,不知道两者是不是不一样)的巨大头部组呈现新月状或者凸圆形,配备一个长达1-2米的木质柄,有利于向下敲击。有时斧身可铸成格外坚硬的双刃,有时也可以铸得轻薄,使其成为更轻巧更易操作的轻型兵器。


大部分的斧子头部都是由两片品质不同的金属熔铸而成的:一块高品质的钢的切割边缘与另一块较软一点的铁或者钢材焊接。一些丹麦人以及在拜占庭的瓦兰吉亚卫队里服役的斯堪的纳维亚人则以使用一把5英尺或更长的轴和长长的有倒钩的边的长斧著名。


这样的斧子自然是威力十足,经常被用于破盾(双手举起然后往下一砸,藏在盾牌后面的那个人就完啦)。


与其他维京人喜爱的兵器一样,维京兄贵们也爱给自己的家伙起名字:比如女巨人,瓦尔基里或者是凶猛的女人(都喜欢把斧子当女人么,肿么有种屌丝的即视感=0=而且为什么会是斧子!!),甚至还有一些有趣的名字:Hlokk (不知道是啥), Rándgrie (不知道), Saxa (撒克逊女人。。), Skaei (伤害者), Skeggjold (不知道= =)


某地出土的斧子头部,下面似乎砍废了


各种形状的斧子



看着装应该是瓦兰吉亚卫队



维京剑纵观整个维京时代,可以说最不普及而且最昂贵的兵器就是剑了。通常只有一个国王、地方领主或者是比较有势力的家臣才可以拥有一把剑。


很明显,一把斧头或者是矛枪有的时候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用,尤其是当某个大力勇士双手举起斧头过顶(这是标准砸盾姿势啊啊)时,他的胸部、脸部、脖子将会暴露在敌人的攻击范围内。


为了安全起见,战士们肯定还会随身携带一把轻型武器,有些人装备短剑,一些人则佩戴起了撒克逊战刀(后面会提到)。


回过头来看维京人的剑。维京人的剑大都是宽叶双刃的式样,长约70-80厘米(27.5-31英寸)不等。外观具体上则大相径庭,有的剑有浅槽,而这些剑的剑柄和剑鞘的花样则花样很多。


一把标准的维京剑则是由五个部分组成:由模具焊接的剑锋、剑锋与剑柄之间的横档护手、接着下面则是锥形的自剑锋到剑柄愈来愈小的平滑的把手、把手下面则是第二个横档、最后则是一个三角形或者半圆形的多裂片的剑首(位于剑柄底端)。


三种不同式样的维京剑



维京人也给剑起一些个性化的名字,比如Gramr(狂暴者),Fotbitr(腿咬剑),Meofainn(装饰),Gunnlogi (火焰与战争),Kuernbut(磨石破坏者)


1.剑身


有的剑的剑身是标准的平滑式样,有的剑剑面上则有浅槽。看上去则好像是血和谐槽,实际上这样的设计并不是为了使血沿着槽易于流下,而是为了减轻剑身的重量从而增加灵活程度。


2.剑首


维京剑最与众不同的特征之一便是剑首(其重量则是为了平衡剑的整体)。大多数剑首都是由实心铁铸造而成的,但也有不少以青铜或者镶嵌银片的铁制造的精品。剑首也经历了一个慢慢演化的过程,从公元800年早期的金字塔型剑首演变到后来的三角形铁片组成的比较复杂的款式。


在剑首和护手的装饰上,通常可见镀银、镀铜的几何图案相互交错,由此可见维京金属制造工艺的高超程度与想象力的非凡。


3.剑鞘


剑鞘(套、盒)是用两片经过雕刻的木片制成的,边缘用胶粘合,有时以毛皮包裹。剑鞘口和金属包头(即剑鞘顶端的金属片)有时镀上了装饰性的银、铜涂层。整把剑配有装饰性斜挂剑带(腰带或者肩带)以便佩戴。


4.制造


维京人以用炭熔炼铁矿石后制造精制钢的方法而闻名遐迩,同样,这也使得他们能以制作出优质的剑身享誉四方。但,维京人最为出名的则是他们使用模具焊接法制作剑的复杂过程。


运用X射线技术透射一些文物,我们可以知道维京铁匠是如何制剑的:将长铁条和钢条焊接在一起,锻造成方形棒,再将其扭绞或缠绕成细细的一束,以制作出剑身坚硬的内芯,然后制造出模型剑身;剑身外部的剑刃则用上好的钢材制作,被焊接在内芯上;最后仔细地用酸擦洗剑身,显露出剑身的花纹。


许多著名的剑上都刻有其制作者的名字,比如乌尔贝特、路维利特和因格瑞等等。



图:三把维京剑,年代从700年到1100年


这里乱入一个关于刀剑热处理的方法= =:


整体热处理是对工件整体加热,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以改变其整体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钢铁整体热处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种基本工艺。


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


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淬火是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


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65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把火”,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5.剑与决斗


维京人通过正式决斗(Formal duel或者 Holmganga)来解决争端。Holmganga大概意思是“去岛上”,说明大多数的决斗都是在小岛上进行的。


在那儿,空间被严格限制了,因此也限制了选择撤退的自由。格斗区域则由铺在地上的方巾决定。布的周围画出了沟壑,再用绳子把这块区域围起来。


每一位参战者都有另外个人帮他拿住盾牌。剑则是首选的兵器(所以这么蛋疼的事大部分是贵族干的?)


直到每个人轮流向对方发出一击后,决斗才正式开始。如果参战者选择后退而把脚踏出方巾外面,他将被视为逃跑,而战斗也随之终止。受伤的一方可以终止决斗,但是必须要向获胜方付出一笔钱作罚款。



6.剑与传说


维京人和古代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古代英雄传奇都常谈及某把剑的巨大力量,它可以把一个人劈成两半。剑往往朝着头部、颈部袭来,而且旨在造成致命一击。有诗歌为证:


托尔比约恩冲向格雷惕尔并向他攻击,


但格雷惕尔用左手提着的盾牌挡住了他的攻击,并一剑把托尔比约恩的盾牌砍成了两半,还砍进了他的头,一直砍到了脑子里。


——《格雷惕尔萨迦》(公元1400年)


以及


阿恩用头顶着他的盾冲进了羊圈,


末端指向了前方


波利手执腿咬剑朝他猛烈袭来,


切开了盾牌的末端,然后劈裂了他的骨头


——(《Laxdaela saga》)


各种各样的剑、斧头


随身武器前面提到了,维京人会携带一些小型的武器用于紧急时刻救命。有的人会带小刀短剑,有的人则会带着撒克逊战刀。


这里重点介绍一下撒克逊战刀,因为他是一种非常闻名遐迩的武器。很多人都认为Saxon(撒克逊人)一词正是表达了他们对于Sax(撒克逊战刀)的热爱,不过在北欧地区也有这种刀,已知可追溯到公元前300年左右。


中世纪早期(公元500年-公元1100年),他是撒克逊人、法兰克人和维京人最常见的随身武器。之后,这种刀在北欧和西欧大陆都有发现。


在1066年的黑斯廷斯战役中,很多盎格鲁-撒克逊人持撒克逊长刀,而诺曼人(维京人的后裔,工头罗洛受法王之封得到的领地),除了 剑和长矛,可能还装备了类似小型撒克逊战刀的武器。


撒克逊刀是一种刀身很宽的单刃战刀,刀背较为厚重坚固,无刃的背侧从距离刀尖三分之一处开始逐渐收窄,呈斜坡状直至刀尖。而刀刃一侧则多为直线或者稍微弯曲。


小型撒克逊刀的刀长长达7.5厘米,最长的剑式撒克逊刀可达76厘米。喜爱他的维京人称其为撒克逊长刀;


普通款式的刀身一般长达15厘米,被称为撒克逊短刀。这种刀木有护手,只有一个朴素的木制或骨制握柄。



没有任何史料记载维京人有谁是因为用小刀而出名的,说明这种小刀并不受人推崇。也难怪,毕竟是小刀,和大家伙相比自然是不大起眼。


冰岛的《武峡传奇》中,有一个名为吉迪尔的勇士评论说“使用小型撒克逊战斗时,他必须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攻击。”


维京人大多是把这种小刀当成生存刀具了,就像现代的生存狂平时身上一定要携带一把小直或者小折用于EDC一样(比如我……),剥皮洗鱼处理伤口各种功能都可以有


维京盾


尽管盾是一种防御装备,但是很多时候,对于维京人来说,盾的意义比武器还要重大。 


唯一一种在维京人中广泛使用的防御装备便是盾牌。维京人使用一种由木头(一般是椴树)制成的圆盾,这种圆盾中间放置把手的部分镀上了金属,既可以用来保护拿盾的手,也方便灵活地运用盾牌。有些盾牌则覆上了牛皮,甚至有的用金属的钉刺和边角加强了一番。


一些另外的传奇中则提到盾牌看起来也分早期的轻巧型盾牌或者大方盾,这种盾有一个尖头,能覆盖住大部分腿部。


当维京人不再使用早先的纹章符号(诸如一些随后在欧洲开始被使用的,大概是被融进欧洲文化的异教符号?)时,盾牌可以被高度地修饰一番了。


一面红色盾牌通常是战争的标志,而一面被高举的白色盾牌则被用作是求和的标志。


国王可以持有镀金的盾牌,而其他贴在上面的用作装饰的花样也可以用来加强盾牌。


埃吉尔萨迦中,哈康伯爵(雅尔)被给予了一面盾牌作为礼物,上面被画上了一些富有想象力的图样。


在尼雅尔萨迦中,卡利背着一面盾牌,上面画着一只狮子,而海尔吉则背着一面红色的盾牌,上面画着一只雄鹿。



假如把所有历史上声名在外的战斗族群或者军事组织比作武器,那么维京人本身就是一把锋利而又“狰狞”的刀剑。他们天生就是战士。我们难以确定究竟是什么得以决定他们如同冰与火一样矛盾而又刚烈的性格,以及永远无法耗尽的英雄气概。


也许是以奥丁(沃坦)为首的众神的多神制异教以及死后得以在瓦尔哈拉享有荣光的坦然;


也许是北欧高纬度地区固然便有的恶劣气候以及比气候更加恶劣的糟糕地理环境;也许是大海给予他们探索新世界的勇气以及狡黠的性格;


又也许是软弱的尚处于封建制度初期的西欧和英伦大陆使得维京人得以成就他们残忍的声名,维京人这一族群的形成是十分复杂的,总之,绝对不可以简简单单地就将维京人评论为“野蛮人”。


他们豪迈而又粗犷的性格,他们如同冰块一样的冷静与如火一般灼热的战斗欲望。


他们无法摧毁的强大意志,他们高超而又娴熟的战斗技巧,甚至是他们作为步兵所拥有的超乎寻常的自主性与机动性,还有他们调动迅速的后勤(这个其实是由于战斗群比较小型,而且随便从田里找几个人来都很能打啊)和堪称奇迹一般的艺术品——龙头战舰,这一切才是维京人最重要的、而且永不过时的武器。


尽管维京人的烧杀抢掠并非我们应该提倡的,但是,他们的勤劳与朴实(一年有一半时间都在种田),他们善于经商的天赋(我会告诉你维京人其实也很会做生意么),他们勇于开拓的冒险精神(冰岛、北美洲、格陵兰岛)时至今日依然值得我们学习。


在此,向这些同样应当属于人类美德范畴的高贵品质致敬。


愿瓦尔基里在那一刻到来时莅临吾等身旁!



【中华冷兵器】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持续更新~每天上午11:30 给你好看!(回复任意?关键词,可查看相应文章

兵器名:唐刀 | 清刀 | 刺刀 | 军刀 | 戚家刀 | 环首刀 | 武士刀 | 汉剑 | 猎刀 | 雁翎刀 | 斩马刀  | 康熙战刀 | 陌刀 | 尼泊尔 | 长枪 | 苗刀 |


中华冷兵器

微信号:zglengbingqi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