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喜欢画马,但不像古人那样热衷于画鞍马,他喜欢画野马,喜欢野马的自由和那豪放不羁的气质,更便于抒发自己的情怀。这些马儿们几乎都没有马鞍,没有缰绳,这样的考虑不仅从外形显出马的神骏和壮美,更是非常到位地把握住了一种自然的野性。徐悲鸿先生总结说:'美术之大道,在追索自然。’ 他曾说过,马蹄比女人的高跟鞋还难画。那是因为马蹄是力量与重心的集结所在,是动静灵活的关键;拂动的马鬃和马尾,是表现马刚柔相济的魅力所在。徐悲鸿认为毛笔太软,画不出鬃尾的质感和劲力,所以他常用硬笔扫出鬃尾,使之纤毫毕露,而呈现出动力的美感。 徐悲鸿所画的奔马,桀骜不凡,自由奔放,观之令人惊心动魄,在写实之中充满了浪漫主义的风格。画家不仅把骏马作为自己绘画风格的象征,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是对自由和激情的赞美和讴歌。 ![]() ![]() ![]() |
|
来自: 书画雅苑 > 《徐悲鸿(近代1895-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