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东汉县令董宣为何敢叫板公主? 东汉初年,洛阳令董宣是著名的“铁腕县令”。他不畏权贵,敢于打击犯法的豪强地主。史书上说“搏击豪强,莫不震憟”。有一次,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的一个奴仆犯下命案。但此奴仗着主人的权势,非常猖狂,拒不伏法。董宣毫不在乎他是公主的奴仆,他趁这奴才赔湖阳公主外出的途中,率人将主公车队拦下,“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湖阳公主相当气愤,他到光武帝面前告状。光武帝听后,下令将董宣处死。董宣宁死不屈,大声申诉。光武帝听了董宣的申诉,便赦免其“死罪”,改令他向湖阳公主下跪磕头认错。可是董宣拒不下跪。几个太监按着董宣的头,强制他磕头。董宣两手强撑地面,拒不磕头。 光武帝被董宣的傲气感动,他认为董宣是个难得的正直忠臣。于是当场将其赦免,并笑着称他是“强项令”,意思是“弯不下脖子的县令”。 此事之后,洛阳豪强再也不敢为非作歹,洛阳城于是“大治”。人们称董宣为“卧虎令”。 106:“父母官”这一称呼的来历 “父母官”这个词源自汉代。西汉的时候,有个叫召信臣的官员,在南阳当太守的时候,尽职尽责,为群众办了很多实事,与民兴利。自从他到任南阳太守,整治治安,公平诉讼,政令通畅。郡内盗贼绝迹,辖区居民安居乐业,人口大增,政绩卓著。于是“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 到了东汉,南阳又来了一位太守,此人叫杜诗,他生性节俭,是一个清廉的官员。他在南阳主政,大力整顿郡内治安,诛强暴助残弱,新修水利,铸造农具,广开田地。主政期间政绩卓著,群众称之为“杜母”。 于是,南阳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前有召父,后又杜母”,“父母官”的称呼由此而来。 |
|
来自: 昵称35440427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