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言杂语78——明代京师“动物园”

 昵称503199 2016-08-04

微言杂语78——明代京师“动物园”

(2016-05-17 02:32:31)

                     微言杂语78——明代京师“动物园”

 

      明代朝廷畜养动物之所,除了本人《象房》篇所述宣武门里西北隅“象房”之外还有两处。一处是“虎城”,另一处是“鹰犬房”。

     “虎城”专门豢养狮虎猛兽,因其结构形状类于边塞墩堡而得名“城”。虎城位于“西内”太液池西北隅,即顺着羊房夹道往北,今305医院迆北一带。虎城为地井式,四周砌有高壁。地井宽敞。场地中间有一厅轩,为老虎避雨遮阳用。地井南侧高壁下有小铁栅栏门,通往里面的虎舍。今北京西郊动物园“狮虎山”大致就是模仿明代西内虎城建造的。

汉唐以来,大内禁苑皆畜养异兽珍禽。汉御苑有“狗监”,唐大内有鵰、鹘、鹞、鹰、狗“五坊”等。明代虎城建于永乐帝迁都北京之后。弘治皇帝仁厚节俭,颁旨罢停畜养百兽旧制,既减少浪费又施行放生新政。当时虎城职司奏曰,虎豹之类,放生即成害物,杀之又恐有悖新政,职官不能定。弘治帝曰:“但绝其食,令自毙可也。”(明陈洪谟《治世馀闻.卷一》)。

正德朝初,畜养动物旧制又得恢复,并于虎城迆北修建连楹“百兽房”。正德二年(1507)八月,建造“豹房”及公廨前后厅房和左右厢歇房。正德帝遂朝夕于此处起居,很少再入大内上朝。正德七年又于豹房添建房屋二百馀间。豹房的规制格局大概颇为讲究,嘉靖帝亦长期居于豹房而不住大内。虎城、豹房二处只圈养狮、虎、豹等猛兽,其南依次有牲口房、百鸟房、虫蚁房等。那一片儿总共占地大致有一千亩。天下珍禽异兽多畜养于此。“如孔雀、金钱鸡、五色鹦鹉、白鹤、文雉、貂鼠、猞猁狲、海豹之类,不可枚举。”(清高士奇《金鳌退食笔记.卷上》)

禁苑虎、豹、狮、象等百兽各有秩俸。如老虎,食将军俸禄,大象,食指挥俸禄。明万历时,虎城看门太监常放人进入观虎以索取银钱。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四》云:“余往年初应京兆试,暇日同戚畹郭小侯游西苑。见豢笼诸禽颇珍异,足为耳目玩。至若虎豹之属勿虑数十,俱贮槛中。醒风逆鼻,爪目可畏,意甚憎之。又有所谓虎城,全如边外墩堡式。前后铁门扃固,畜牝牡二。於菟中设一厅事,为其避雨处。昂首上视,如诉饥状,好事者多投以鸡犬。鸡无知,初尚啄其目。虎一嘘气,羽毛尽坠。狗初投下,即已悸而僵,任其糜啜而已。闻每一兽日给羊豕肉数十斤,似此不经之费真可省。十年来无心续旧游。闻上梦虎噬足,次日令人绝其食。计虎城中但存虎骨矣。”

京兆试,指顺天府乡试。戚畹即戚里,指乡亲邻里。於菟系成词,老虎之别称。沈德符未做官时与老乡能去虎城观虎,且见到有“好事者”拿鸡犬喂老虎,可见万历朝虎城宫禁似乎不严。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卷一》有诗云:“鹦鹉珍奇豹尾班,宫奴腰带束狮蛮。圈中饿虎何难疗?只怕阉人不放关。”其注曰:虎城中司门者类引人入观,出则索钱。如此,明代禁苑虎豹百兽房在太监看守下,成了可“买票”入内的京师动物园。

万历皇帝梦见有老虎咬其足一事,明谢肇淛《五杂俎.卷九》亦有云:一天夜里,万历帝梦见老虎咬他左脚,醒来后隐约觉得左腿疼,遂怀疑系虎城老虎作祟。即下令虎城职司停止喂食,饿杀之。当时虎城有一虎甚大,长丈许,饿至二十四天后,虎啸震天动地而死。自此明代虎城不再养虎。

鹰犬房位于紫禁城东华门内。其中“鹰房”在三座门路东,房二十二楹,畜养鹰、鹞、鸦、鹘等飞禽。“犬房”分内养狗处与外养狗处。内养狗处在东华门里东三所前路东,房十九楹。外养狗处在东安门内南池子之南,房十五楹。鹰犬房归上驷院侍卫兼管。鹰鹞雕等属于猛禽,有专门把式调教驯养,用于皇上围猎及玩赏。万历朝有鸷鸟高六七尺,诸禽兽皆畏之,惟不知其名。犬狗有大有小,皆为珍品。大犬极勇猛,敢搏击虎豹,用作打围行猎。狗则越小越珍贵。最小的狗比猫小数倍,可藏于衣袖中。呼之即出,极解人意。

嘉靖初年,御史雷应龙有奏疏曰:“内坊鹰犬岁给猪肉一万六千五百馀斤,虫蚁岁供绿豆薥秫五千二百馀石,费财损德。”嘉靖帝命核校其费,罢之。(参清谈迁《枣林杂俎.逸典》)嘉靖八年(1529),鹰房内臣又以祖庙献新(以新谷物等祭祀祖先后而食用)奏请存留所畜百兽。嘉靖帝严旨不许,且令吏部查验献新时物并奏报。礼部奏称:宗庙献新及奉先殿每年供品不过鹿、雁、兔、猪、鹅、鸭、鸡等物,载于《会典》,掌之太常。后因畜有鹰犬,或用以奉供,此非旧制,请一切罢之。嘉靖采纳礼部奏言,依旧例罢之。十年,兵部张升奏:西苑豹房畜土豹一只,至役勇士二百四十名。每年费粮米二千八百旦,占地十顷,岁租七百两,其实皆为典守内臣贪侵。请酌量留勇士四十人,其馀皆遣回军营服役。并核察其奸利。嘉靖从之。(参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三》)

明大内另有“猫儿房”。御前猫皆有名分,由三四名太监专司喂养。凡皇上钟爱喜欢之猫,饲养太监亦得嘉赏进升。女猫儿称“某丫头”,男猫儿曰“某小厮”,骟猫谓之“某老爷”。骟猫个头儿健硕,大者甚至高于普通家养之狗。得封赏之猫称“某管事”或“猫管事”,关赏皆依太监例。大内宫中猫多,窜跳扑闹为其天性。若遇“闹猫”,群猫相争相诱,半夜嚎叫瘆人。宫中嫔妃所生婴幼皇儿常受惊吓,以致抽疯成疾或早夭。宫女母乳不敢明言,嫔妃亦常常从此不孕。后宫“猫患”触及皇位子嗣及引发嫔妃宠废等,简直成了政治问题。

明末崇祯朝,上曰:“民脂民膏,养此何用!”遂杀虎以赐近臣。(参《日下旧闻考.卷四十二》)明代内廷畜养百兽之制至此名存实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