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戒吼历程:教会孩子情绪管理的五个步骤

 阳光正能 2016-08-04


发脾气有用吗?

       打小就因为学习好受到家人和老师的种种“恩宠”。哪成想,步入社会后,骄纵任性的脾气让我大大小小地吃了不少亏。一路摸爬滚打,逐渐明了,也唯有疼我、宠我的家人愿意包容我,时时和我的“脾气”共存。所幸,在最为青春美丽的年华,本着“性格互补”的原则,有幸嫁给了一个脾气超级好的老公,再加上和两个儿子长期的斗智斗勇,让我慢慢学会了情绪管理。否则,我早有可能成为“被老虎咬伤的妈妈!”  



      想必大家都看到朋友圈最近广泛传阅的一条新闻。一女子突然下车,在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被老虎拖走咬伤。据说,她当时与老公发生口角,径自下车。而年迈的母亲看到女儿受到老虎袭击,不顾一切地冲下车去救她,却被老虎活活咬死。无论如何,这是一桩匪夷所思的社会新闻,谁能料到会有人在老虎出没的野生动物园,因为夫妻间的争执而冲动下车呢?且不论事实真相如何,但看看近年来发生的各类因为情绪的突然爆发而引发的社会新闻,却不能不想:一刹那的愤懑和情绪冲动从何而来?

 
        作为一位每天面对两个儿子要进行各种忽悠,随时有可能会憋出内伤的妈妈,相信不少家长和我一样坚信: 除了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降低河东狮吼的频率,尽早教会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绪(尤其在他们进入青春期前)是相当重要的。因为谁都无法保证自己的孩子日后会如此幸运,不会在独自处理棘手问题或者面临困境的时候被一刹那的冲动情绪所左右!


       以下,是我在澳洲陪伴两个儿子,努力戒吼期间的一些心得,初步总结为情绪管理的五个步骤:
 
步骤一,冷静期:孩子情绪失控时,一个实用有效的方法是给他一定的时间,让他独自冷静下来,而非马上进行说教、谴责或安慰。这个时间起初会比较长一些,孩子甚至会哭闹、抗议,但是只要您能忍住,经过多次反复实践之后,这个冷静时间会越来越短。
 
       为什么是让孩子学习冷静,而不是家长立刻回应呢?一是因为这个时候,情绪失控的孩子较难听进去我们所讲的任何道理;二是安慰有可能成为一种“意外的奖赏”,让孩子觉得这样的发泄是允许的,下一次仍然会变本加厉地不知管控,任凭自己发泄情绪,等待我们的安抚。
 
        经历过一段时期的摸索,我现在较常用的做法是:及时观察孩子的情绪转变,预见到孩子可能要爆发时,先明确清楚地告诉他:如果想的话,你可以先哭一会儿,等哭完了,冷静下来以后,再和妈妈说话吧。其实,这样的沟通,也算是给我自己一个冷静平复的时间,把内心的小火苗压下去。
 
       有时,真是被儿子气得头发直立,我就明确告诉他:“妈妈现在生气了,你们也不要再辩解,不要再和妈妈说话,给妈妈时间,我需要安静一会儿,不然,我嘴里可真喷火了!”多个回合以后,即使我有时难免会控制不住自己的喋喋不休,甚至大发雷霆,但儿子们逐渐学会乖乖地远离我或安静地走开,让我有一个私人的“情绪发泄空间和时间”,然后再找时间和我理论。


步骤二,认同期:都说妈妈对自己的孩子是最了解的,某种程度而言是远胜过专家的,那么我们就要确定孩子是否可以好好理智地和我们对话。有时候,孩子看起来好像挺平静的,可其实一张口,满眼的泪水不说,还有不断地抽泣,那么请告诉孩子,现在并不是进行有效交流的时间,因为他们还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而且啜泣中的只言片语也无法弄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等确定能够清楚明了地陈述事实(这里指头脑清楚和表达清晰)之后,再来交谈,在彼此的冷静中找到孩子发脾气的原因。
 
        这时的交谈有个小技巧,要注意尽量蹲下来,让自己的目光和孩子平齐,避免让孩子有居高临下或者被审问的感觉。而且即使当父母的已经知道原因,也尽量鼓励孩子自己表达出来,当然可以适当地进行提示,让他们学会在表达的过程中梳理情绪。


       最重要的是,无论孩子的说辞如何,可能会有些无厘头,也记得表达自己非常理解孩子的感受,适当地拥抱孩子、轻拍他的后背或者抚摩脑袋,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的负面情绪得到进一步的释放,让孩子对我们更加信任,从而可以敞开心扉,让接下来的谈话逐步顺利。
 
       举个例子说明吧。比如: 前晚来我家做客的表姐说要给大宝吃蜂蜜,二毛突然间脸红脖子粗地拼命抓住大朋的衣服,非让我答应不许大朋吃,只有我答应了,他才肯放手。面对二毛瞬间的情绪爆发,我果断地把二人分开,让二毛独自上楼去冷静。大约5分钟后(补充一下:印象中清楚地记得对孩子第一次的冷静期竟然高达45分钟!特殊个例,时间过长。请初次使用此招的父母,最好能寻找家中一个适合的空间让孩子自我冷静,并且注意安全,让孩子在自己的视线内),我上楼走到二毛面前,蹲下来问他为什么会这样的表现。“不公平!”他小嘴撅得老高。我回应他:“哥哥吃,没提到你,看起来是有些不公平,所以你生气了?”他点点头。认可了他的情绪,接下来就慢慢听他讲,和他分析原因所在。
 
步骤三,提出问题:事情为什么会突然发展成这样?接着上面的例子,我问二毛:“姐姐提出给哥哥吃蜂蜜,你有没有想一下,是什么原因呢?”二毛有点不好意思,我当然知道是因为他之前在和姐姐玩耍的过程中,长时间地把自己锁在厕所里各种耍赖,姐姐怎么叫他都不肯出来。我慢慢帮他说出了原因,并问他:之前的做法,对不对?
 
步骤四,再次提问,引导孩子分析,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案。于是我问他:“发一次脾气,能够让你吃到想吃的蜂蜜吗?” 二毛摇了摇头。继续和孩子沟通,然后我们明确他发脾气后的三种可能性。我问二毛,他更愿意接受哪一种可能性?第一,发脾气,妈妈、姐姐都不开心,哥哥可以吃蜂蜜,二毛吃不到;第二,发脾气,妈妈、姐姐都不开心,哥哥和二毛因为冲突,都吃不到蜂蜜;第三,不发脾气,哥哥先吃蜂蜜。二毛好好表现,然后也吃到蜂蜜。自然是第三种可能性让二毛笑了。
 

       因为两个儿子只相差两岁,时不时会发生言语、甚至手脚冲突,历经百战后,我的心得是:千万不要因为其中一个孩子发脾气,就做和事佬,每人都给吃一点。因为这种短暂的皆大欢喜是在纵容孩子继续通过制造冲突,达到目的,因为他们明显地从制造冲突中受益了!
 
步骤五,事件回顾:每一次情绪事件后,不要忘记总结,向孩子强调,发脾气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比如上面提到的蜂蜜事件,发脾气的二毛不会吃到蜂蜜。
 
      其实,越是具体的事件,对孩子讲道理时,越容易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也越容易让孩子从生活经历中记住:怎么样来做才是大人鼓励的良好行为,否则,泛泛而谈或者一连串的责备和大道理只会使事情更糟,而孩子也始终不明白他们具体应该怎么来做。


       作为家长,只要愿意开动脑筋,总是会找到有比发脾气更好的解决方法的,因为心态平和的家长会帮助孩子在情绪管理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正向激励,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让孩子建立越来越强的情绪自控能力。


       在学习情绪管理的期间,除了孩子,您不妨也试着给自己立个目标:戒吼30天,看看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发生在家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