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看古人都是怎么称呼现在靠卖萌为生的大熊猫的

 老刘tdrhg 2016-08-04

在中国历史上,熊猫是一种带有传奇色彩的动物。在古人留下的资料中有很多关于大熊猫的记载(本文以娱乐为主,不追求严谨,有些地方可能会不太准确,勿喷)。

三皇五帝时期,当时的人们称大熊猫为貔貅,和虎豹熊一样被人视为猛兽。跟据《史记·五帝记》中记载,在四千多年以前,黄帝率领他的部族在阪泉(今河南逐鹿县)大胜炎帝及其部族,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因为他 们驯养了虎、豹、熊、貔貅(大熊猫)等猛兽并使用到了战场上。

看看古人都是怎么称呼现在靠卖萌为生的大熊猫的

同时三千多年前的《尚书》和《诗经》中也明确记载着貔貅皮(大熊猫皮)是给皇帝 进贡的珍品。当时的人们认为貔是一种像虎豹一样威武的猛兽,他们希望军队能像貔貅一样威猛善战,在军队打仗时他们会打着“貔”和“貅”的旗号,以震军威。

秦以后的人们仍然坚信貘是“猛兽”。到了汉武帝时期,宫人还把貘关在上林苑里放养,供皇帝打猎,把成功地猎杀到貘当成是勇敢的表现。

西晋开始,人们对大熊猫的认识发生了巨变。西晋人把大熊猫叫“驺虞”,认为驺虞只吃竹子,不会伤害其他动物,所以把它当成象征睦邻友好的益兽。西晋人在两军交战的中途,如果一方高举写着“驺虞”字样的大旗,就是代表求和、停战。

到了唐朝,人们又重新称大熊猫为貔貅。有记载的就是武则天曾送给日本天皇几十张完整的貘皮。

不过古代时大熊猫由于常出入民居啃铁锅,民间更多的是称大熊猫为食铁兽。如清代同治四年,就有一种“不伤人”的貘兽跑到县城边上,抱着大门就开始啃。进而要吃老百姓的犁、刀、锄、斧等一切铜铁物,尤其钟爱铁锅(土人鼎釜,多为所食),如同吃货啃饼。因为吃的都是百姓生产作业的主要工具,令百姓十分头疼。(同治四年《房县志》)。

到了近代大熊猫被人称为猫熊或者大熊猫(长得像猫的熊)。但由于在民国时代,政府在重庆的一个展览会上采取了国际通用准则,使用中英文按照从左向右列出每一件展品的名字,但由于国内的阅读顺序还是从右至左,另外当时的大熊猫还不像现在这样作为国宝世人皆知。只有极少人知道它。所以大家都认为它的名字是“熊猫”。以缪传缪,约定成俗,最终它在华人世界的名字就被永久的改变了。大熊猫这一叫法也就一直延续至今。

看看古人都是怎么称呼现在靠卖萌为生的大熊猫的

看看古人都是怎么称呼现在靠卖萌为生的大熊猫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