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国商报记者房雅楠 如今,手机充当的角色越来越多,支付更是当下手机产品必不可少的功能之一。除第三方支付之外,不少手机厂商开始在其产品中添加NFC模块,以实现把手机变成移动钱包的愿望。不过,近段时间以来发布的手机新品当中却鲜有支持NFC功能,为何会出现这样截然相反的局面? 据中国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在7月发布的手机新品荣耀8、360N4s、魅族MX6、红米Pro、金立M6 Plus当中,仅荣耀8表示支持全系列NFC,其余均不支持NFC功能。究竟NFC的门槛在哪里?影响其普及的关键是什么? 据中国商报记者了解,NFC主要有三种工作模式:分别是卡模拟(Card emulation)、点对点模式(P2P mode)和读卡器模式(Reader/writermode)。其中,卡模拟(Card emulation)是相当于一张采用RFID技术的IC卡,可以替代大量的IC卡(包括信用卡)使用的场合,如商场刷卡、公交卡、门禁管制、车票、门票等。此种方式有一个极大的优点,就是卡片通过非接触读卡器的RF域来供电,即使寄主设备(如手机)没电也可以工作。 点对点模式(P2P mode)与红外线相似,可用于数据交换,只是传输距离较短,传输创建速度较快,传输速度也快些,功耗低。将两个具备NFC功能的设备无线链接,能实现数据点对点传输,如下载音乐、交换图片或者同步设备地址薄。 读卡器模式(Reader/writermode)则作为非接触读卡器使用,比如读取公交卡或银行卡的信息,如余额,交易记录等。 有行业内专家分析称,NFC难普及原因有三:其一,NFC产业链下的各个厂商竞争激烈,为争取成为NFC技术的主导而相互卡位;其二,NFC在国内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在落实上,也缺乏国家政策的推动;其三,成本问题,增加NFC模块,会导致成本增加,还会导致手机续航水平的下降。 此外,消费者与厂商之间围绕NFC也存在很大争议,其中最为严重的是“荣耀7事件”。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移动电话质量与服务委员会秘书长胡继民向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手机315网曾多次收到关于“荣耀7 NFC功能涉及虚假宣传”的举报。 据胡继民提供的举报内容显示,消费者的不满集中在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设计生产的荣耀7手机与说明书功能不符,且在宣传销售过程中对其产品的功能缺陷刻意隐瞒,误导消费购买,对于消费者的投诉置之不理且通过修改说明书和宣传资料隐瞒事实。” 据悉,“荣耀7手机与说明书功能不符”的地方在于,荣耀7在宣传时表示“支持NFC”,但是消费者却表示只能用到卡模拟功能,并不能使用读卡器和点对点功能,而这点在早期宣传和收到的说明书中均未提及。 为此,全国多个城市的消费者以“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40条的相关规定(不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事先未作说明)”为由集体对销售商家及华为进行起诉,北京、深圳、南京、重庆、沈阳等多个城市对此进行了立案。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局面?荣耀方面相关负责人向中国商报记者表示:“目前就荣耀7 NFC我们这边有这两点信息:一、NFC是一种近场通信技术,符合ISO/IEC标准的NFC技术设备,均可称为‘支持NFC设备’;二、荣耀7全网通版本具备卡模拟模式功能,因此根据ISO/IEC标准,荣耀7全网通版本的NFC功能描述虽然有两种但并无事实性错误。”据记者了解,部分城市的一审判定消费者败诉,二审最新动态还没有出现。 业内人士认为,NFC的普及除了需要克服技术难题,还需要厂商正确宣传、消费者加大认知,不能错把部分当整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