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正式进入国考,写不好字寸步难行

 文冠厚朴 2016-08-04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已经进入紧张的笔试备考环节,其实2016年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中,就包含了大量有关书法方面的内容和知识点。列如:


2016年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验》热点试题:


商朝:甲骨文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文字,用于王室和贵族的占卜活动。我国已出土甲骨15万片,共出现甲骨文4500余字,目前仅破译了1500多字。

西周: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西周晚期的毛公鼎,腹内铸有铭文499字,是目前已发现的铭文最多的青铜器。

秦朝:标准字体是小篆,民间流行更简化的隶书。

汉朝:隶书是主要字体,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蔡邕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

曹魏:钟繇开始把隶书转化为楷书。

东晋:“书圣”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黄庭经》。

唐代:初唐三大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

盛唐:颜真卿,“颜体”,代表作《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祭侄文稿》。

中晚唐:柳公权,“柳体”,代表作《神策军碑》;张旭和怀素和尚被誉为“草圣”。

宋: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宋徽宗赵佶也是位杰出的书法家,以“瘦金体”著称。

元:赵孟頫与唐朝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2009年,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双双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6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试题:


以翰墨书香养浩然之气


       书法进课堂,毫端蕴秀、笔墨含香,寄寓着传统文化的接续,寄寓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文明力量

  饱经苦难的中华民族,能蹚过浩荡五千年历史长河而屹立不倒,从孔子屈子到卫青、岳飞、关天培,志士仁人薪尽火传;当代汉字与甲骨文“日”“月”“人”端然象形,一脉相承——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这是绝无仅有的奇迹。文化传承,是要有载体有传人的,在眼花缭乱的信息时代,煌煌中华文明,还能不能心香相续,不绝如缕,希望就在孩子们身上。

  孩子们在忙什么,教育部门的指挥棒很要紧。眼下,中国孩子们在课堂和课余,有了与书法亲近的机缘。两年前,教育部公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增加书法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明确要求小学高年级要熟练书写正楷字,体会汉字的优美结构;初中要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美感与意境。于是,很多书法名家走进校园,俯下身来教幼童习字;各种中小学生书法比赛次第进行,吸引了众多小小书法家;有的学校以书法为特色,将德育、美育贯穿其中。

  可以想见,当千家万户氤氲的灯光下,都有一个孩子,在用稚嫩的手,敬畏地握住毛笔,屏息静气,诚心正意,敬畏地临摹书写,看那墨迹慢慢慢慢地洇开来,丝丝缕缕渗进宣纸,他们或有机会领略王羲之曲水流觞兰亭序的充沛气韵,黄庭坚寒溪炊烟松风阁的沉郁端方,小小的童心开始沉醉于魏碑晋书,沉醉于唐烟宋雨,沉醉于宣纸与狼豪从滞涩到流畅、从生疏到亲昵的微妙感觉……

  能够和祖先一样,享受如此美妙而独特的书写艺术,和记录着波澜壮阔文明史的文房四宝亲昵交流,如此坚持数年,孩子们真的可能借由笔墨机缘,从此灿烂开与先贤对话、做衣钵传人的梦想呢!

  幼童与书法的关系,在中国的历史上曾非常紧密,却在浮躁喧嚣的现世,蓦然两下里彼此遗失。同样遗失的,更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绵绵情意。与文化母体的疏离,会让一代人都难以挣脱与精神家园隔绝的无根之痛。当我们将书法课纳入中小学正式课程,书店里醒目摆上了“描红帖”和名家碑帖,书法老师热心地在微博微信上开讲课徒,孩子们纷纷以诗文书法为载体,重续文化基因,重温祖先遗泽,这样的场景,让人温暖,也让人安心。

  希望各地的中小学,不要看轻且疏慢孩子们与书法的亲近。这不仅仅是学习一撇一捺,更是学习先贤的曼妙哲学、绮丽文字,甚至是学习如何做人。运笔的方圆分明、刚柔相济,或可体味天圆地方、外圆内方的中国气派;纸墨铺陈、笔到意到,或可感知怡神养性、飘然出尘的精神境界;积年累月、日习百字,或可善养自我砥砺、坚忍不拔的浩然之气。

  “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需要很多力量来推动”。书法进课堂,毫端蕴秀、笔墨含香,寄寓着传统文化的接续,寄寓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文明力量。




  不仅如此,在公务员考试中诸如卷面整洁程度、文学修饰、书写美观程度等都在考察的范围,虽然评分标准中没有相应的规定,可是阅卷老师也是人,如果我们的字写的像是一个小学生,或者惯写那种潦草不清、笔顺不畅、板滞别扭的烂字,考官看着这样的字,其心情也会大受影响,容易给考官一个办事拖沓、心情浮躁、甚至缺乏修养的印象,我们的考试成绩也必然会大打折扣的。


  俗话说的好:字如其人。如果我们在立论准确,分析精辟的同时,能呈现给考官一笔优雅研美、刚键俊朗、规范而又流畅的好字,那考官在审阅你答卷的同时,必然能得到赏心悦目的享受,考官从答卷的背后,看到的是一个说话稳重、办事踏实、委任可靠的国家工作人员的形象。




  正是:从少小时看年老,于细微处见精神。细节决定成败,我们一定要在平时多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书写习惯,加强自己对书法美的修炼和提高。


  认真的书写习惯,不仅能说明一个人良好的工作态度,说明一个人对他人的尊重,也说明一个人对祖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的尊重程度,难以想像,一个不尊重他人,不尊重自己民族文化、民族历史的人怎么可以当好人民的公仆,去很好地为人民服务呢。


  培养自己具备一个良好的书写习惯,让自己书写一手流畅而规范的好字,也不是可望不可即的。我们很多人只是没有一个良好的书写习惯而已,只要我们从现在做起,注意克服一些书写时的不良习气,用不了多长时间,也不必花太多的精力,就可以办的到。




如何尽快的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提几点建议:


  一是只要利用平时复习的间隙时间,从历代书法大家的习字贴中任意选一种,细心揣摩,体会其字体之框架、结构特点、书写顺序等,不一定非要从毛笔字入手,汉字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其基本的偏旁部首,也就是基本的组成零件并不是很多,在书写时只要把它们合理的组合进来就可以达到美观的效果。


  二是在书写时要尽量避免写错字,一旦写错不要乱涂乱抹,只是对已经写错的字一笔划掉即可,这样既不影响卷面的整体整洁,还可以给考官一个真实的感觉。当然要尽量慎重不要写错,入笔前尽量有一个成熟的想法,划线多了肯定不是好现象,会起到相反的作用的。另外,在书写工具的运用上,只要符合考试要求,自己平时喜欢用的工具就可以。


 



转自书法频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