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文读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生物标志物

 渐近故乡时 2016-08-04

检查点抑制剂(CPI)是新一类抗肿瘤制剂,通过阻断 T 细胞上表达的抑制性受体及相关配体的相互作用,调节机体正常的免疫细胞活性来提高抗肿瘤作用。近期 Annals of Oncology 杂志中,来自英国牛津大学血液肿瘤部门的 G.Manson 通过一篇综述文章分析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及毒性相关的生物标志物。


目前临床上,有两大类 CPI 抗肿瘤疗效较为明确,它们分别是抗 CTLA-4 抗体和抗 PD-1/PD-L1 抗体,且均已受 FDA 批准用于临床(详见表 1)。


表 1. FDA 批准用于抗肿瘤治疗的免疫点抑制剂 



CTLA-4 途径


细胞毒 T 淋巴细胞抗原 4(CTLA-4),又名 CD152,主要表达于活化的 T 细胞表面,与 T 细胞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受体 CD28 具有高度的同源性,二者与相同的配体 CD86(B7-2)和 CD80(B7-1)结合。


与 CD28 的功能相反,CTLA-4 与 B7 分子结合后抑制 T 细胞活化。抗CTLA-4抗体可阻断配体受体结合,阻止T细胞抑制。


PD-1/PD-L1 途径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于细胞表面的跨膜蛋白,与其配体(PD-L1、PD-L2)结合后可传导抑制性的信号,从而降低 T 细胞增生及功能。肿瘤或微环境细胞表面若表达 PD-1 的配体,则有助于肿瘤细胞免疫逃逸。抗PD-1/PD-L1抗体可阻止配体受体结合,恢复抗肿瘤T细胞活性。


表 2. 与 CPI 药代动力学及临床反应相关的生物标志物 



大量的生物标志物都可能反映 CPI 的药代动力学及对患者的疗效和/或毒性,然而,这些生物标志物和临床实践的相关性和常规规应用的潜力还不清楚,仍有待大型的、前瞻性研究来确定。


那些获益于 CPIs 的患者似乎多为免疫源性肿瘤(存在高突变)、预存在免疫反应(肿瘤内免疫浸润)和免疫逃逸配体。在未来,对 CPIs的体内 作用机制的进一步发掘将有助于我们发现其他的生物标志物,从而找出从 CPIs明确获益的患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