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志端、黄志直是南宋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黄瑢之子

 369蓝田书院 2016-08-04

黄志端、黄志直是南宋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黄瑢之子,但是粤西有些族谱却将黄志端、黄志直接到黄岸的十五世孙黄伯俊的名下,变成了黄岸的十六世孙,造成了世系的混乱,必须正本清源。

 

一、黄氏族谱关于黄伯俊的记载

《莆阳黄氏通书》记载:黄琮是黄岸第十二世孙,字子方,行念九,时亨公长子,元符庚辰科登李釜榜进士。历闽清、福清二县尉,同安、侯官、泰宁、长溪四县令。举旧异,赐章服,以员外郎通判漳州,奉剌都统剑建士兵,赐赤绶银鱼,举循吏第一,又公正聪明,如赴都堂议事,以母病乞致仕,母丧尽孝,甘露降繐幃三日,载郡志。妣许氏、安人方氏,合葬苍下。子一:度。

度,行念七,琮公子,授建州司理参军,妣冯氏,子一:谅。

谅,行念三,度公子,妣李氏,子一:伯俊。

伯俊,谅公子,宋天长县丞。子:至德。

《海南黄氏史话》:伯俊,宋县丞,生一子至德。

《电白黄氏族谱》:伯俊,官天长县丞,妣欧氏,生二子:志端、志直。

 

二、黄伯俊约生于1163年前后

《康熙兴化府莆田县志》:元符三年庚辰科登季釜榜:黄琮,允玄孙,有传。

《康熙兴化府莆田县志》:黄琮,字子方,璞后,元符三年进士。

《福建通志》:黄琮,字子方,莆田人。進士,元符間知同安縣。

《福建通志》:黄琮,字子方,莆田人,元符間進士,知泰寜縣。

《福建通志》:黄琮,莆田人,宣和六年(1124)判漳州。

《福建通志》卷三十三:元符三年庚辰李釡榜,莆田縣,黄琮,调长溪尉,丁父忧,起知闽清,历漳州通判。居母喪,哀瘠不食,甘露降於繐幃,年八十卒。

《莆阳比事》卷五:黄琮,字子方,校书璞六世孙,登元符第。……琮后通判漳州,年五十二休致而去。

《漳州府志》卷之六:通判州军事,黄琮,宣和六年(1124)以承议郎任。刘詧,长溪人,宣和六年进士,通判漳州。见通志选举。林郎,靖康元年(1126)以朝奉大夫任。

《漳州府志》卷之三十二:黄琮,宣和六年(1124)以承议郎通判漳州。

《淳熙三山志》:宣和六年甲辰沈晦榜,劉詧,字昭逺,長溪人,終通判漳州。


信息解读:

1、黄琮宣和六年(1124)以承议郎通判漳州,年五十二休致而去,居母喪。宣和六年进士刘詧应在1124年末或者1125年初通判漳州。林郎靖康元年(1126)以朝奉大夫任通判漳州。由此可知,黄琮生于1073年。

2、黄伯俊是黄琮曾孙,传承世系:黄琮——黄度——黄谅——伯俊。

3、黄琮生于1073年,取平均代距30岁粗算,则伯俊约生于1163年前后。

 

三、天长县在安徽省

天长县历史沿革:

据《旧唐书·玄宗纪》和史志记载,唐玄宗李隆基诞生于垂拱元年(公元685年)八月初五,公元712年登基。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玄宗生日那天,宴百官于花萼楼,“百官表请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于是,玄宗每年的生日那天均要庆祝“千秋节”。玄宗身为天子,宝贵已极,却还想长生不老,奸相李林甫乘机借以灵符呈瑞,表上尊号。玄宗深信不疑,下诏改开元三十年为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天宝路的由来),受尊号为开元天宝圣神文武皇帝。建玄元皇帝新庙,亲自祭食,并“改天下县名不稳及重名者一百一十处”。李林甫等人为讨好玄宗,建议“割江都、六合、高邮三县置千秋县”,和“千秋节”呼应。大诗人杜甫曾有《千秋节有感》一诗,诗云:自罢千秋节,频伤八月来,先朝常宴会,壮观已尘埃。天宝七年(公元748年)群臣又为玄宗大庆“千秋节”,席间,李林甫又奏道:吾皇万岁,皇上与贵妃娘娘的寿命应与天一样长,“千秋”只为一千年,太短,万岁也是有限度,皇上与娘娘不与天地同生,应与天地齐寿,天长地久,恩恩爱爱,青春永在。依老臣之见,“千秋节”应改为“天长节”,千秋县也应改为天长县。”唐玄宗和杨贵妃听了大喜,即降旨准奏。从此,“千秋节”改为“天长节”,“千秋县”遂改为“天长县”。南宋时称“淮南东路扬州天长县”,元朝称“河南江北行省淮安路泗州天长县”,明朝称“中书省泗州天长县”,清朝称“安徽省凤阳府泗州天长县”。

天长县丞黄伯俊因何来到广东?

 

四、麟书生于1284年、玉书生于1288年是可信的

《电白黄氏族谱》

志端,妣杨氏,子一:麟书。

麟书,字志远,号永清,一名黄三公,妣陈氏,子二:伯、杲。

杲公,字仁甫,号阳明,妣王氏,子八:子太、子平、子安、子宁、子明、子静、子国、子家。

子平(1351~1424),字逢熙、号观谰,明洪武乙丑(1385)进士,妣潘氏、梁氏,子四:龙生、虎生、鸾生、凤生。

传承世系:志端——麟书——杲公——子平(1351~1424)。

《高州府志》:黄子平,二甲洪武乙丑丁显榜进士,电白学,山东、云南、京畿三道御史。有传。

《高州黄氏族谱》

瑢公,京公之子,绍定元年(1228年)八月十六日丑时生,宝祐四年(1256年)丙辰科文天祥榜三甲第十七名進士。娶谭氏,生子四:志信、志端、志直、志友。

志端,瑢公次子,景炎二年丁丑岁,逃避祸乱,徙居福建莆田,娶杨氏,生子二:三、四。

三公,志端长子,讳麟书,号永清,至元甲申年(1284)二月十五日寅时生,泰定年间由福建莆田返回高州,卜居电白县长山村,娶陈氏,生子二:柏、杲。

杲公,三公次子,字仁甫,号阳明,娶王氏,生子八:子太、子平、子安、子宁、子明、子静、子国、子家。

子平,杲公次子,字逢熙、号观谰,明洪武乙丑进士,历任京畿、山东、云南道御史,元至正辛卯庚寅月甲子日生,终永乐甲辰八月十六日,娶潘氏、梁氏,生子四:龙生、虎生、鸾生、凤生。

瑢公至子平的传承世系:瑢公(1228年生)——志端——麟书(1284年生)——杲公——子平(1351年生)。

瑢公至子平的平均代距:(1351-1228)÷4=30.7岁。

瑢公至麟书的平均代距:(1284-1228)÷2=28岁。

类推,黄志端约生于1256年前后。

志直,瑢公三子,景炎二年丁丑岁,逃避祸乱,徙居福建莆田,娶李氏,生子一:五。

五公,志直公之子,讳玉书,号碧峰,至元戊子年(1288)六月九日辰时生,泰定年间由福建莆田返高州,后任高州经历,卜居茂名县荷榭,娶米氏、吕氏,生子二:进宗、德宗。公妣合葬马鞍岭。

瑢公至玉书的传承世系:瑢公(1228年生)——志直——玉书(1288年生)。

瑢公至玉书的平均代距:(1288-1228)÷2=30岁。

类推,黄志直约生于1258年前后。

显而易见,麟书生于1284年是可信的;玉书生于1288年是可信的。

 

五、伯俊生志端、志直是族谱误接

综上所述

1、族谱与地方志的记载互证,黄伯俊约生于1163年前后。

2、黄志端约生于1256年前后;黄志直约生于1258年前后。

3、志端、志直不是伯俊之子,而是宝祐四年進士黄瑢之子。

《高州黄氏族谱源流序》(大明洪武三十一年戊寅岁冬至日,洪武丙子举人平乐府训导裔孙锡谨书):我高州黄氏开基始祖江郎公,乃峭公第十五子发公之苗裔也!绍兴年间,江郎公由宁化徙高州,卜居电白县永平乡彰邨,生中公,中公生曾公,曾公生京公,京公筑镬耳屋,生瑢公,瑢公宝祐四年丙辰科文天祥榜三甲第十七名進士,生子四曰:志信公、志端公、志直公、志友公。景炎二年丁丑岁,逃避祸乱,志信公、志友公徙居惠州。志信公生一公;志友公生六公。志端公、志直公徙居福建莆田,志端公生三公、四公;志直公生五公。泰定年间,一公、三公、四公、五公先后返高州,目睹祖地荆棘丛生。一公乃吾祖父也,卜居高州城南关街;麟书三公卜居电白县长山村;麒书四公卜居茂名县石骨黄坭陂;玉书五公卜居茂名县荷榭。 (来源黄峭故里官方网)

寻根访祖,推动姓氏兴旺发展、与时俱进并继续发扬光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