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随着国学热的出现,《弟子规》走进了大家的视野。然而这本被各路国学大师奉为国学经典的书籍,在我看来却并不是那么的好,而且大有不可读之嫌。 首先要说的是,到底《弟子规》是不是国学经典?我们且看,《弟子规》最早集册印刷的版本是在清咸丰1866年。也就是说,《弟子规》在写完以后一百多年,才被人印刷出版,所以那些说“多少圣贤文骚从小都读《弟子规》的叙述纯属谣言!”而所谓经典,我想更是无稽之谈! 其次我们再看,《弟子规》集册出版是在中国的近代(鸦片战争以后),那个时期整个国家的主流思想无外乎夷长技以制夷、君主立宪以及更为激进的三民主义,《弟子规》在这个时候的出现,本身就与那个时代的主流文化形成一种强反差,这种反差的背后说是为了复兴国学我想倒不如说是为了某些封建权贵们的政治需要,而一种处处体现封建奴化思想的启蒙读物,又怎么可能培养的好新时期的独立自主的年轻一代呢? 再者,《弟子规》洋洋洒洒千余字,用得最多的却是一个“勿”字。这显然与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乐学精神相悖。可以大胆的说《弟子规》也许能教出老实听话的孩子,但却很难培养一个人格健全的孩子。而且细看《弟子规》,其中虽不乏普世公认的为人态度,但也掺杂了太多糟粕,而且这些糟粕实在不利于少儿的身心发展——
这也和孔子提倡的“见义不为无勇也”的儒家基本思想想悖。可以说,一个10句话里10句假话的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10句话里8句真话2句假话的人。 本文为水墨白杨原创,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图片来自网络 |
|
来自: 昵称27106408 > 《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