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清人注意,海鲜出现这些问题,千万别买别吃

 星海经 2016-08-04



问题1:

今年9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近日通报的今年2月至6月抽检的全国食品样品结果显示,榕10批次水产品全国抽检不合格,七成为虾产品,不合格项目主要是含有呋喃唑酮代谢物、土霉素超标等。

危害:

呋喃唑酮代谢物残留。该物质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可治疗牲畜疾病,但人体长期摄入后可能引起溶血性贫血、多发性神经炎、眼部损害和急性肝坏死,并有一定致癌性,被农业部明令禁止使用。

危害:

土霉素超标。长期服用土霉素可产生耐药性,导致维生素B缺乏,出现口干、咽痛、口角炎和舌炎,还会沉积在牙齿和骨骼中,致牙齿变色发育不良及骨骼发育不良。

问题2:

今年6月“石狮查获一批疑似注胶虾,往虾头、虾的腹部注射明胶。为增加虾的重量,避免虾头出现凹陷、塌瘪等现象,使虾显得更饱满、新鲜。”

如何辨别注胶虾?

1.可以看虾头跟虾身,特别鼓的尽量不要买,因为虾头被注胶后肯定要胀起来;

2.用手按一下虾身肉是否很有弹性,如果手指捏反弹力很大,且没有下陷感,则有可能为注胶虾;

3.如果虾头一掀就掉,头部冻成一个团,不是常见的虾脑样子,很有可能就是注胶虾;

4.可撬开虾的硬壳看里面是否有胶状物。

问题3:


今年10月福建多家虾干虾仁检出亚硫酸盐不少企业上黑榜

危害:

海产品中亚硫酸的使用主要是为了保鲜以及获得色泽的美感。但人体摄入过量的亚硫酸盐,因无法全部转化成硫酸盐排泄出去,而与蛋白质巯基进行可逆反应,刺激消化道黏膜,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问题:

养蟹时,加入激素,刺激其性腺分泌激素,进而长出满满的“红膏”。

危害:

激素类药物残留。激素化合物(雌二醇、睾酮、孕酮等)能提高饲料转化率并促进动物生长。在水产养殖生产中,这些激素类药物常用于鱼类的性转变。然而残留在动物组织中的天然和合成激素当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仍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和潜在的致癌性,容易引发中性肥胖、免疫缺陷和骨质疏松等疾病。


贝类


问题:

据2015年6月3日东南网报道:“莆田秀屿区平海镇平海村海区牡蛎产品和月塘乡西园村海区缢蛏产品暂停起捕上市,原因是这两种样品含有腹泻性贝类毒素。”

危害:

海洋毒素由有毒藻类通过食物链传递给藻食性的鱼、虾及贝类等生物。如果误食了这些贝类,就会引起中毒。中毒的主要症状为腹泻、呕吐, 还伴随有恶心、腹痛、头痛。所以又称为腹泻性贝类中毒。中毒者的潜伏期,根据食用有毒贝类量的多少有所差异。


问题:

花蛤中违禁添加氯霉素。

危害:

氯霉素属于广谱抗生素,是国家规定禁止用于所有食品动物的兽药,在动物性食品中不得检出。不法商贩将氯霉素添加在水产品中,以抑制病情、消毒、延长存活时间。资料表明,长期微量摄入氯霉素,会导致人体对一些细菌产生耐药性,还会引起体内正常菌群失调,对造血系统造成影响。

问题:

重金属超标,主要是镉、无机砷、铜等重金属,问题最多的是花蛤、蚶子等贝类。原因有两个:一是贝类的生活习性所致,本身要吸附有害物质;二是海洋环境受到污染。

危害:

长期食用,会导致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在体内积累而危害健康。


鱼类


问题:

2015年9月16日海峡导报:“厦门业者曝水产品猫腻,养殖运输销售环环“用药”。养殖环节有抗生素,运输环节有麻醉剂,保存环节有甲醛。”

危害:

磺胺类是常用的抗菌、抗原药物,这类合成抗菌剂具有导致过敏反应和使人产生抗药性等副作用。同时这类药物还有显著的毒副作用:影响泌尿系统功能,引起结晶尿,血尿等反应及致癌性。


问题:

龙胆鱼、青斑鱼,个头很大,“运输时好动,会乱跳,跳多了就会受伤或者死掉,所以要用到麻醉剂”。

危害:

含有麻醉剂“丁香油水门汀”

鱼类运输中往鱼箱内加入麻醉剂,目的是让鱼昏迷,少运动避免撞击,减少鱼的死亡。“丁香油水门汀”是口腔齿类疾病在治疗中用于“暂封性充填材料”的药物,能起到安抚、镇痛的作用,每次用量很少。如果超剂量使用,人体短期会出现晕眩、恶心,但其是否有长期影响不详。


问题:

今年9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2-6月食品安全监督抽捡情况,6类食品3518批次样品中检出不合格样品65批次。问题最大的是水产品及水产制品,不合格率高达10.53%。福建是问题最大的重灾区。在27批次不合格淡水/海水鱼虾类水产样品中,有17批次产自福建,占到了一半以上。品种涉及龙胆鱼、鲫鱼、多宝鱼、青斑鱼、鲈鱼、明虾等等,养殖有海水的也有淡水的。主要检出的是呋喃类抗生素、孔雀石绿等。”

危害:

在海产品中加入孔雀石绿主要是利用孔雀石绿杀菌剂的作用。但孔雀石绿及其代谢产物无色孔雀石绿具有高毒素、高残留、高致癌和高致畸、致突变等副作用。中国于2002年5月将孔雀石绿列入《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中,禁止用于所有食品动物。

危害:

硝基呋喃类药物,平时人治疗胃病使用的痢特灵就是这种,但是在养殖中是绝对禁用的。这类药物在水产中容易残留,食用后人体容易产生抗药性,导致以后针对人体的治疗作用减小很多。

问题:

2014年11月28 日厦门日报:“厦门市场存给黄花鱼注水现象,给鱼注水增重。将黄花鱼注水后再销售,价格就能翻番。和利用野生黄花鱼颜色金黄的特点, 用柠檬给黄花鱼上色。”

判断染色鱼的方法:染色鱼放在水中水会变黄,用纸张一擦也会掉色。



问题:

今年六月沃尔玛深国投百货有限公司漳州丹霞路分店经营的多宝鱼中被抗菌药物恩诺沙星超标。

危害:

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在水产品中的残留、耐药性的增加、在环境中的生态效应以及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健康等方面已引起广泛关注。

问题:

多宝鱼检出呋喃西林代谢物

危害:

呋喃西林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广谱抗菌药、外用药,用于消毒防腐,不口服,可以治疗畜牲疾病。但呋喃西林及其代谢物在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残留可以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类,长期摄入会引起各种疾病,对人体有致癌、致畸胎等副作用。


鱿鱼

问题:


不法商贩用甲醛溶液泡海鲜是为了能够延长海鲜的保质期。

危害:

甲醛溶液(福尔马林)属于强碱性溶液,长期食用有甲醛溶液残留的海鲜食品容易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和免疫系统方面的疾病。

如何辨别海鲜是否含甲醛?

1.一看,海鲜的颜色,颜色自然、通透的海鲜相对新鲜,尽量不买冷冻海鲜,尽量避免生吃海鲜。甲醛浸泡过的海鲜颜色比平常鲜艳。

2.二摸,看海鲜是否柔软有弹性,有黏液。一般甲醛浸泡过的海鲜会变得比较坚硬、结实,表面黏液少了。

3.三闻,甲醛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海鲜如果浸泡过浓度较高的甲醛溶液就会有刺鼻的味道,腥味也会变淡。


海蜇


问题:

海蜇中添加硼酸,会增加韧性、脆度以及增强保水性、保存性。

危害:

危害硼酸在人体内有积存性,会引起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抑制营养素的吸收。硼酸具有较高毒性,摄入1-3克可致中毒,成人20克、小儿5克可致死亡。



多数的残留物质只有通专业的检测才能发现,因此消费者应尽量前往正规摊贩进行购买,因为这些地方的水产品处在监管过程中,而且可以进行产地追溯,比较有保障。

(以上图文综合自海峡都市报、海峡导报、台海网、福州日报、东南网、厦门日报等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