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外科学:风瘙痒

 xueyongqi555 2016-08-05

风瘙痒是一种自觉瘙痒而无明显原发性皮肤损害,以瘙痒为主要症状的皮肤感觉异常

的皮肤病,亦称痒风。如《外科证治全书·痒风》记载:“遍身瘙痒,并无疮疥,搔之不止。”相当于西医的皮肤瘙痒症。其特点是:皮肤阵发性瘙痒,搔抓后常出现抓痕、血痂、色素沉着和苔藓样变等继发性损害。临床上有局限性、泛发性两种。局限性者以阴部,肛门周围最为多见,泛发性者可泛发全身。本节仅叙述全身性皮肤瘙痒症。

【病因病机】

禀性不耐,血热内蕴,外感之邪侵袭,则易血热生风,因而致痒;久病体弱,气血亏虚,风邪乘虚外袭,血虚易生风,肌肤失养,而致本病;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油腻、酒类,损伤脾胃,湿热内生,化热生风,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怫郁于皮肤腠理,而发本病。

【诊断】

1. 临床表现好发于老年及青壮年,多见于冬季,少数也有夏季发作者。

主要表现为阵发性瘙痒,尤以夜间为重。饮酒之后,情绪变化,被褥温暖及搔抓摩擦,使瘙痒发作或加重。无原发性皮肤损害,由于剧烈搔抓,可引起条状表皮剥脱和血痂,亦可有湿疹样变,苔藓样变及色素沉着等继发性皮损。

患者常因瘙痒剧烈,影响睡眠,伴有头晕,精神忧郁及食欲不振等症状。

发生于秋末及冬季,因气温骤冷所诱发者,称冬季瘙痒症。因温热、汗液为诱因而引起瘙痒者,称夏季瘙痒症。

2. 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 全身性皮肤瘙痒症与神经衰弱、甲状腺功能异常,肝胆疾患等内部疾病有关时,需做相关检查。

【鉴别诊断】

1. 虱病虽有全身皮肤瘙痒,但主要发生在头部、阴部,并可找到成虫或虱卵,有传染性。

2. 疥疮好发于皮肤皱褶处,皮疹以丘疱疹为主,遂道一端可挑出疥螨。

【治疗】

本病治疗以祛风清热凉血为治则,对并发内部疾病时,及时寻找原因,采用标本兼顾,内外兼治的方法。

1. 辨证论治

(1)内治

①风热血热证

证候:皮肤瘙痒剧烈,遇热更甚,皮肤抓破后有血痂;伴心烦,口渴,小便色黄,大便干燥;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凉血止痒。

方药:消风散合四物汤加减。血热盛者,加牡丹皮、浮萍;风盛者,加全蝎、防风;夜间痒甚者,加蝉衣、牡蛎、珍珠母。

②湿热内蕴证

证候:瘙痒不止,抓破后继发感染或湿疹样变;伴口干口苦,胸胁闷胀,纳谷不香,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止痒。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瘙痒剧烈者,加白鲜皮、刺蒺藜;大便秘结者,加大黄。

③血虚肝旺证

证候:一般以老年人多见,病程较久,皮肤干燥,抓破后可有少量脱屑,血痕累累;如情绪波动,可引起发作或瘙痒加剧;伴头晕眼花,失眠多梦;舌红,苔薄,脉细数或弦数。

治法:养血平肝,祛风止痒。

方药:当归饮子加减。年老体弱者,重用黄芪、党参;瘙痒甚者,加全蝎、地骨皮;皮损肥厚者,加阿胶、丹参。

(2)外治:

①全身皮肤瘙痒者,可选用百部酊、苦参酒外搽。

②皮损有湿疹样变者,用三黄洗剂外搽,每日3~4次。

③各型瘙痒症,可用药浴或熏洗,熏蒸疗法,矿泉浴等。

④皮肤干燥发痒者,可外用黄连膏等各种润肤膏薄搽。

2. 其他疗法

(1)全身疗法 主要为镇静止痒,可应用各种抗组胺类和镇静类药物,亦可选用盐酸普鲁卡因静脉封闭疗法或选用钙剂。

(2)局部疗法 按季节及个体皮肤情况选用各种剂型,一般夏季用水剂,冬季用霜剂为好。

(3)耳针疗法 取穴枕部、神门、肺区、肾上腺,埋针或埋豆,每周1次。

【预防与调护】

1. 忌饮酒类,少食鱼、虾、蟹等动风发物,多食蔬菜水果。

2. 避免用搔抓、摩擦或热水烫洗等方式止痒,不用碱性强肥皂洗澡。

3. 内衣柔软宽松,宜穿棉织品或丝织品,不宜穿毛织品。

4. 平素调畅情志,避免劳累,保持心情舒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