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媒体视角丨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评论(六) : 壮士断腕 以保全局图未来

 yxzxyz15 2016-08-05
导语
“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是号召,也是承诺。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盛夏之初,河南省委向全省发出了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动员令!我省各地的真实情况怎样?困难和压力在哪儿?有无好的经验?带着这些问题,河南广电全媒体派出多路记者,东西南北,多个市县走访、调研、座谈,用他们沾着泥土、带着露珠、冒着热气的观察、思考、判断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为人民福祉用心建言。

壮士断腕 以保全局图未来



治理污染要有壮士断腕的精神——道理浅显,无不赞同。真要挥刀'断腕','断'谁,'断'了之后怎么办,就不那么'浅显'了。哪个企业不连着当下的GDP和税收,哪个企业不连着民众的就业?担忧是正常的,解除担忧的最好办法,是让有过'断腕'经历的壮士'现身说法'。


远的有德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德国工业的心脏——鲁尔工业区成为了全球大气污染重灾区。有报道称,当时的鲁尔地区白昼如同黑夜,汽车无法通行,呼吸感觉痛苦,树木染成黑色,树上的蝴蝶竟也将保护色变成黑的。重压之下,政府开始实施'还鲁尔一片蓝天'工程,整顿高污染矿区,关闭重污染工厂,集约化改造钢铁煤炭行业,分阶段治理煤烟、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光化学烟雾。

 鲁尔工业区涵盖20多个城市,他们那时一定也有过各种担忧。是任其污染,还是壮烈'断腕',鲁尔选择了后者。今日鲁尔不仅环境优美、风景秀丽,而且保持了德国最大生产中心和最大消费中心的荣耀,引领着世界新兴工业的发展方向。当年的决策者、参与者为人类当代史留下了佳话,为子孙后代留下了最适宜生存的宝地。

近的有我省林州市。最近几年,林州砍掉了324座铸造用冲天炉;关停了所有污染企业,整改合格后方能分批复产。他们以税收损失几千万、工业产值损失几十个亿的代价,换来新兴产业的陆续入驻,天也比过去蓝了,水也比过去清了。但是,多年的环境欠账,非短时间可以还清,林州亦然。林州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不少漏洞待补。评论员设想,林州如能再接再厉,若干年后变成了中原的小'鲁尔',还有什么政绩,比这更光彩的吗?

 壮士断腕,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契机。砍掉重污染企业,腾出土地、资金、劳力,盘活生产要素,引导资源重新配置,就是调整产业结构,就是转型,就是升级。治污转型并进,上有政策支持,下有民意基础,此时不转,更待何时?

 '壮士断腕以全质',说的是毒蛇咬伤手腕,壮士当即挥刀截断,以免毒性扩散,保全了性命。重污染企业和行业,正在啃噬中原生态环境。再不痛下狠心,必将失掉全局,失掉未来。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在治理环境污染上,来不得半点犹豫和彷徨。


文字来源:映象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