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葡萄病害防治存在六大误区,应高度重视!!

 止水拥云 2016-08-05

???

老刀注在葡萄生产中病害的防治是栽培成功关键,尤其在多雨的南方产区。但由于在实际生产中存在着一些防治上的误区,从而导致了葡萄病害的防不胜防。


误区一:重治不重防

许多病害往往是在发现明显的症状后,才开始急于施用有效的治疗性药剂。

治疗性的药剂(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广谱性的药剂)由于长期多次使用,往往使病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防病的效果也不断地变差,使病害更加难以防治。

保护性的药剂(如波尔多液等铜制剂)能起到很好地控制病源和保护植株的作用,并且不会产生病菌的抗药性,这类药剂防病时往往被忽视。

误区二:乱混乱配

在有多种病害发生时,不分清病害的种类,不了解药剂防治的针对性,只是为了减省施药用工,达到一工多效的目的,常将几种药剂混合在一起使用,尤其是目前市面上一些商品药本身就是复配剂,这反而使病菌产生多向的抗药性,再换用其他的药剂也根本无效。

误区三:重量不重质

即重视用药次数,而忽视每次的用药质量。生产上在病害多发季节,每隔7-15天用药一次或雨后用药一次,许多果农按此规律用药,但常出现用药不到位现象。

如霜霉病没有重点喷叶背,黑痘病没有重点喷植株的幼嫩部分等。在喷施保护性的药剂时,不周到全面,留有许多死角,造成病害的再次发生危害。

误区四:防果不防叶

果穗有病易引起注意,而叶上的病害常被忽视。生产上常见因霜霉病危害而造成大量的植株落叶现象。

误区五:重采果前轻采果后

在葡萄采收前往往会精细管理,收果后便任其自然,造成后期病害大量发生,落叶提早,严重影响到次年的产量

误区六:重视化学防治,忽视综合栽培

葡萄病害的发生与架面内外的通风透光、土壤的肥水状况、树势的强弱密切相关,单纯依靠化学防治很难从根本上解决。

鉴于生产上的这些误区,在葡萄病害防治时应坚持以防为主,对症用药,合理混配,交换使用的科学用药原则,并通过加强肥水、改善光照、增强树势等综合的栽培措施才能达到事倍功半的防治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