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留园往事

 圆角望 2016-08-05

  每每想及这笔墨间的董氏才情,以及这已有了些黄渍的棱边上,曾留下的刘庄主指纹,不禁感慨万分。

  [南京]韦斯琴

  十多年前,从朋友处购得一本明代董其昌的行书册页。共二十二单页,是董其昌临王羲之、王献之的阁帖,并书有两则临书感悟,一则由杜甫之诗引发的感慨,另一则谈及藏锋之内蕴,并引颜真卿“如印印泥,如锥画沙”之说。通篇笔法精妙,灵动快意,乃董氏书风之完美呈现。

  因其珍贵,每年只在合适的时段里才打开细读一两次。而每一次小心翼翼地展读,都会怦然心动于那笔墨间的神采与神采之外的往事。

  此册的开篇,便钤有“吴郡刘恕所藏”之印,并于次页上钤有“蓉峰书画记”及“寒碧庄”两方印。刘恕,号蓉峰,别称寒碧庄主。乃苏州留园前身的主人。

  留园,与拙政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由太仆寺少卿徐泰时所建,当年只是作为徐家的私家园林,时称东园。

  徐泰时去世之后,东园渐废。时隔二百年,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吴县东山的刘恕购得此园,遂在东园故址上扩建,于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完工。因为广植嘉木,竹色清寒,波光澄碧,故更名为“寒碧山庄”。因园主姓刘,时人爱称之“刘园”。

  家世殷实的刘恕,曾官至广西右江道,善鉴赏,好书法名画,喜藏古籍,甚爱石。著名的宋代花岗石“瑞云峰”,以及“冠云峰”、“奎宿峰”、“猕猴峰”等十二座奇峰便是刘恕用五年时间搜罗并立于园内的。

  而我所藏的这本董其昌册页,最末一篇中只有董其昌的名印“昌”字,未见其他明代藏家之印,因而不排除此册本就是徐泰时的家藏。

  在册页的正文结束处,还钤有一方“吴郡蓉峯氏刘恕秘玩”印,可见此册乃刘庄主心爱之物也。

  睹物思人,每每想及这笔墨间的董氏才情,以及这已有了些黄渍的棱边上,曾留下的刘庄主指纹,不禁感慨万分。有一种穿越感,更有一种隔着时空相视而笑的愉悦。

  然而,刘恕的家业并未在子孙的手里发扬光大。大约八十年后,清光绪初年,官绅盛康及其子盛宣怀买下了刘园,更名为留园。当年的盛家父子,依仗与李鸿章的关系,投资煤矿、钢铁、铁路、电报等实业,亦官亦商,位高财旺,是近代上海第一豪门。得此园后,再扩建,院内设有传经堂、空翠阁、卷石山房、明瑟楼、听雨楼、曲溪楼等,奇石林立,花木交荫,渐成苏州园林之冠。

  而在刘园与留园的交接中,当年苏州怡园的主人顾子山便是中间人。顾子山,即过云楼主顾文彬,曾官至道台,酷爱收藏书画、古籍。

  因为这本董其昌册页中,有两页在不显眼处出现了“顾子山秘箧印”,由此可推断,刘恕之后,这本册页曾经被过云楼珍藏。而在之后的抗战初期,顾家子孙曾将过云楼书画精品转移至苏州光福。苏州沦陷之后,这些书画精品又秘密运往上海租界。为了避开日伪搜查,顾家将书画装箱后藏在汽车底部,才得以平安运出。解放后,顾家将书画精品都捐赠给了国家,而因为过云楼的藏书,文革时期,顾家后人曾备受折磨,此处暂不赘述。

  那么,董其昌的这本精品册页应该是战乱中从过云楼流出,之后又辗转到别的藏家手中的。

  关于这本册页的故事,其实还有很多。一本薄薄的册页,历经四百多年风雨,依然完好无缺,这其间包含着的悲欢离合,甚至是生死相守的人文情怀,远比书法本身更有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