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薪火相传 代代年年

 谈艺说文 2016-08-05
                                                                 作者:韩小蕙  来源:中国艺术报

  

    北京市东城区作协与东城区图书馆结缘是在2008年。2007年底东城区作协成立,我忝列主席之位,由此开始接触北京东城区的一些文学活动,刚好就赶上东图的重点项目“作家与读者见面会” 。

  这是一个纯文学的系列讲座活动,2008年开课,每两周一讲,请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学者给读者讲授文学欣赏及写作知识。听众有一两百人左右,基本由三类人构成:一是“老三届”为主的退休人员,什么职业的都有,他们是非常爱学习的一代人,可惜年轻时遭遇“文革”失学,后因工作和生活重担等又屡次失去学习机会,现在退休了,得以来实现一辈子的“学习梦” 。二是中学、中专、职校等一批老师,为搞好教学而来丰富自己。三是一些杂志社编辑、机关文秘人员等,一般都是怀有文学梦的业余写作者。这三类听众的共同特点皆是“热爱” ,缘于此,他们的态度特别激情,把听课当作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东图的讲座已然成为他们的“狂欢节” 。

  在这种情况下,肖佐刚馆长越加努力,殚精竭虑地创造条件,很快就改成每周六上午都开讲。有时遇上特别难请的老师,下午及周日也开课。学员们真是给力,中午买点快餐对付一口,下午又精神饱满继续听,要知道,他们有的是七八十岁的老人,有的是十一二岁的孩子,还有先给家里做好饭然后急煎煎跑去听课的“家庭主厨” 。

  刚开始授课的阶段,听众水平参差不齐,其接受、认识、思维、感悟、收获等的维度,就像是“缤纷花落庭前雨” ,天上也有,地下更多。每次课后的听众提问环节,颇有乱局,有的问题甚至很不着调。还有借机发表长篇演说的,有成心跟老师唱对台戏的,有故意危言耸听的……有时候惹起众烦,还能跟其他听众吵起来!

  逢到此种局面,肖佐刚馆长就现身了。在我眼里,他年轻老成,往往像关水龙头似的,拧几把,水就不流了,没见过他急赤白脸,但好像也从未见过有人敢跟他犯“刁” ,也不知道是怎么“拧”的?直到以后好多日子过去后,聊天之中,才得知图书馆下了许多工夫去了解听众,和他们聊天,甚至跟他们一起去吃饭,处了一大帮朋友……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诗外功夫” ,后来经过一年多的相互理解,课堂的局面竟然像经过专业训练,形成了东图特有的风格:尊敬老师;静音手机;保持清洁,自己带走垃圾;提问简洁,不问与讲座不相关的闲话;尽量不迟到早退;课友之间互相尊重,互谅互让;提问的水平也越来越具有专业性……

  东图的馆员个个敬业,特别是肖佐刚馆长。他还跟我有点“特殊关系” :“文革”失学,我1970年初中未毕业就被分配进北京电子管厂,在那里做工8年,直到恢复高考始离开。而就在我差不多离开时,肖佐刚进了那家工厂,他的师傅就是70届的。这层“亲上加亲”的关系,使本来就以助力“作家与读者见面会”为己任的我,更加用心地为东图策划选题,介绍讲课老师,遇有重量级人物或重大课题时,还应邀到馆陪同、主持。说来这是我的强项,当了几十年文化记者和文学编辑,我熟识的名家不下数百人,大家都知道我为人正派,做事可靠,都愿意跟我合作。虽然来馆讲课报酬很低,但我请名家时说到“公益性质” ,大家都很支持,没有人讲价钱。

  最主要的因素,还是东图馆员们的热情与激情鞭策着我。

  这些年来,虽然我见过几位“工作狂” ,但像肖馆长那样“没事找事” ,不停给自己加码又完全是出于工作责任心的人,我只见过两位,另一位是北京协和医院被病人称为“潘菩萨”的潘凌亚大夫。肖、潘二人职业不同,但共同特点是全心全意为读者/病人服务,像对待家人一样替他们操心,却从不考虑自己的升官发财之类。图书馆安排的读者活动,早就超过了规定的最高工作量;又完全是免费的,每多加一场还得求爷爷告奶奶地要场地;馆员们还得在周六、周日加班……这是何苦来呢?可他们就是乐此不疲,看到心仪的专家请来了,效果很好获得称赞了,心里面比专家们还美。

  东城区图书馆没有闭馆日, 365天天天开馆。社会公众中的任何一分子,可以整日、整周、整月、整年地“泡”在那里,在书海中纵情遨游。

  东图的成绩来源于馆员们的努力,原动力在于班子成员的带头作用。比如左堃(现已调任东城区第二图书馆任馆长) ,本来有一副超过许多朗诵家和播音员的好功夫,但她却决然地放弃了多次比赛和出名机会,一心一意扑在东图的工作中,令我许多次替她惋惜;又比如穆红梅(现已升任东图副馆长) ,很多次的周六日,我都看她把小孩带到图书馆来上班,她一扭身忙去了,训练有素的孩子就乖乖地在办公室里看书……在他们的顽韧努力下,“作家与读者见面会”搞得风生水起,卓有名声,公认京城里有几大名讲:一是国家图书馆,二是中国现代文学馆,三是文津讲堂,第四名就排到东图了——这对于一个区县级的群众性图书馆来说,实在是很有高度的一座小山峰了!

  不妄言,这个高度甚至达到国家级标准,这里面有很多令人难忘的回忆:

  最感动的是2012年元旦,著名作家蒋子龙应邀来讲新年第一课。大清早6点钟就冒着严寒从天津出发,孰料驱车赶到高速路口,却遭逢封路!转头赶往火车站,票已全部售罄!想着眼巴巴的北京听众,蒋主席又命司机再开回高速路口,火急火燎地等待开闸!终于,早9点钟放行了;终于, 10点多赶到东图,立即开讲!他的题目是《人成精了,文学怎么办? 》 ,从当下文学和艺术界存在的为获奖而暗箱操作的现象开讲,旁及社会心态上存在的种种浮躁、虚夸、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投机取巧等的“成精”现象。最终,蒋子龙把一个严肃命题摆在听众面前: “寻找灵魂——不仅文学要找到支撑书写的灵魂,我们每个中国人,也都要找到支撑自己生活的灵魂” ……

  最温馨的是2010年3月,一个雪花飘拂的早春之日,东图迎来一群稀罕的客人,来自遥远的法兰西,女作家卡米耶·洛朗斯和她的援助团。由热爱中国文化的法国大使馆文化处商蓉女士为牵线人,来与中国的平民读者们共话文学。主席台上坐着一身驼色衣裙的卡米耶女士,她两旁是女批评家王绯和女作家徐坤。卡米耶1957年生于法国第戎,长篇小说《在男人的怀抱中》获法国四大文学奖项之一的费米娜奖,并获龚古尔奖提名,其后的长篇小说《非你非我》再获龚古尔奖提名。自传体是其小说的重要特点,通过描述各种形式的爱情故事,表达出隐藏其间的社会和人生的哲学深意。双方都没把听众当外人,率直提问,坦诚畅答,聊文学,话女权,把脉社会弊病,期待人类进步,最后以诗歌朗诵互道珍重……

  最难忘的是刘心武和张颐武关于“我们的时代与人生”对谈会。多年未在公众场合露面的心武先生微笑着,对于经济起飞、人伦和精神境界却有所下滑的社会现实,心平气和地开出两个药方:第一,接受现实,和平理性相处。即是说承认矛盾,不回避问题,但又不能急躁,要保持对话关系。第二,人与人之间讲究“善”字,不能把利益、竞争关系看得过重,最大的快乐是与人为善,为这世界多添一点爱。满场响起了赞同的掌声,我的心弦也被拨动了——高山大河,云际流风,有多久没听到作家们谈起“善”了?当时我心中涌出12个字:“善为底色,善是价值,善走人生。 ”接下来,是听众们排起长长的队伍请心武先生签名……

  就这样,“作家与读者见面会”影响越来越广,荣誉滚滚而来:东图4次被文化部评为一级图书馆,被中国图书馆学会树为阅读推广示范基地,成为北京市精神文明标兵单位……

  然而他们奋进的脚步没有停下。东图又不停歇地推出“外交官系列”“反腐系列”“诵读系列”以及“书法博士大讲堂” 。肖馆长还想再开“老北京——新北京”“老东城——新东城”这种具有时代特色的新课题。这也正合吾意:我们东城区作协这两年也将此作为工作重点,组织会员们采访了77文创园、人民美术文化园、胡同创意工厂园区等新生代文化企业,搞了“中轴线诗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写作”等活动,相信今后会与东图进行更多、更高大上的合作。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

  东图60年,历史够悠久,岁月够厚重,而风华正茂。相信再一个60年,复一个60年,再再又一个60年,牡丹国色天香,东图代代年年——伴我们读书代代年年!给我们文学讲座代代年年!薪火相传代代年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