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赏鉴〗鲜于枢草书《杜甫魏将军歌》奔放自如一气呵成

 *晚 秋* 2016-08-05
【摘要】

鲜于枢书法欣赏草书《杜甫魏将军歌》书法纵橫挥洒,奔放自如,笔势连绵而气酣墨畅,有一气呵成之势。一些字的点画停顿处,提按变化较少、取法于唐人,以气势称胜。赵孟頫对他的书法十分推崇,曾说:“余与伯机同学草书,伯机过余远甚,极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机已矣,世乃称仆能书,所谓无佛出称尊尔。”二人书法当时并称“二妙”。 鲜于枢书法成就,主要在于行草。草书学怀素并能自出新意。他的执笔方法很有特点,使用独特的回腕法;喜欢用狼毫,写字强调骨力。的确,他的行草书骨力劲健,真力饱满。行笔潇洒自然。鲜于枢在书法艺术上追求超越宋人,师法晋唐,与赵孟頫齐名,有“南赵北鲜”之说。

鲜于枢书法欣赏草书《杜甫魏将军歌》书法纵橫挥洒,奔放自如,笔势连绵而气酣墨畅,有一气呵成之势。一些字的点画停顿处,提按变化较少、取法于唐人,以气势称胜。赵孟頫对他的书法十分推崇,曾说:“余与伯机同学草书,伯机过余远甚,极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机已矣,世乃称仆能书,所谓无佛出称尊尔。”二人书法当时并称“二妙”。 鲜于枢书法成就,主要在于行草。草书学怀素并能自出新意。他的执笔方法很有特点,使用独特的回腕法;喜欢用狼毫,写字强调骨力。的确,他的行草书骨力劲健,真力饱满。行笔潇洒自然。鲜于枢在书法艺术上追求超越宋人,师法晋唐,与赵孟頫齐名,有“南赵北鲜”之说。

鲜于枢书法欣赏草书【杜甫魏将军歌】1

鲜于枢书法欣赏草书【杜甫魏将军歌】1

鲜于枢草书《杜甫魏将军歌》纸本,行草书,纵48厘米,橫46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为书录唐代杜甫七律古诗《魏将军歌》。款署“右少陵魏将军歌 困学民书",鈐“渔阳”(朱文)、“鲜于”(朱文)、“白几印章”(白文),“困学斋”(朱文)印。卷前题签“元鲜于伯几草书杜诗真迹。道光庚子夏日重装。秋赏斋珍藏”。卷末有罗天池长跋,述此卷流传经过。

鲜于枢草书《杜甫魏将军歌》书法纵橫挥洒,奔放自如,笔势连绵而气酣墨畅,有一气呵成之势。一些字的点画停顿处,提按变化较少、取法于唐人,以气势称胜。鉴藏印记:“都省书画之印”(朱文)、“纪察司印”(朱文)、“礼部之□书画关防”(朱文)及黄德峻、伍元蕙、王南屏等印。

鲜于枢书法欣赏草书【杜甫魏将军歌】2

鲜于枢书法欣赏草书【杜甫魏将军歌】2

鲜于枢草书《杜甫魏将军歌》释文:
将军昔著从事衫,铁马弛突重两衔。被坚执锐略西极,
昆仑月窟东巉岩。君门羽林万猛士,恶若哮虎子所监。
五年起家列霜戟,一日过海收风帆。平生流辈徒蠢蠢,
长安少年气欲尽。魏侯骨耸精神紧,华岳峰尖见秋隼。
星躔宝校金盘陀,夜骑天驷超天河。搀枪荧惑不敢动,
翠蕤五旓相荡摩。吾为子起歌部擭,酒阑插剑肝胆露。
勾陈苍苍风玄武,万岁千秋奉明主,临江节士安足数。
右少陵魏将军歌 困学民书

鲜于枢(1246-1302),字伯机,号困学民,寄直老人,渔阳( 今北京蓟县) 人,官太常博士,赵孟頫对他的书法十分推崇,曾说:“余与伯机同学草书,伯机过余远甚,极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机已矣,世乃称仆能书,所谓无佛出称尊尔。”二人书法当时并称“二妙”。他的书法成就,主要在于行草。草书学怀素并能自出新意。他的执笔方法很有特点,使用独特的回腕法;喜欢用狼毫,写字强调骨力。的确,他的行草书骨力劲健,真力饱满。行笔潇洒自然。

鲜于枢书法欣赏草书【杜甫魏将军歌】3

鲜于枢书法欣赏草书【杜甫魏将军歌】3

鲜于枢书法功力很扎实,悬腕作字,笔力遒健,同时代的袁褒说:“困学老人善回腕,故其书圆劲,或者议其多用唐法,然与伯机相识凡十五,六年间,见其书日异,胜人间俗书也。”(《书林藻鉴》)而书法家陈绎曾也说:“今代惟鲜于郎中善悬腕书,余问之,嗔目伸臂曰:胆!胆!胆!”可见他敢于创新的精神。赵孟頫:“余与伯机同学草书,伯机过余远甚,极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机已矣,世乃称仆能书,所谓无佛出称尊尔。”鲜于枢的楷书有《李愿归盘谷序》,现藏上海博物馆,笔法古朴,结体谨严,气魄恢宏。行草有所写自作诗《大字诗赞》和《唐诗草书卷》,笔法纵肆,欹态横发。

鲜于枢在书法艺术上追求超越宋人,师法晋唐,与赵孟頫齐名,有“南赵北鲜”之说。鲜于枢的光芒被赵孟頫给盖住了,但鲜于枢书法可与赵分庭抗礼,而草书更在赵孟頫之上,鄙者见过的有关书论的书籍中,有详细记载能悬肘悬腕作书者,仅两人,一是鲜于枢,二是何绍基。鲜于枢题跋过自叙帖,由此可知其学怀素之深(近水楼台先得月嘛),但其能跳出怀素禁锢,在草书上有自己独特的风格。鲜于枢家藏颜真卿《祭侄文稿》,而颜体行书一旦作大字,其魅力、美学价值无限。这从鲜于枢的行草诗赞中可窥得。鲜于枢书风游弋于晋唐之间,其行草在书法史上应该占有光辉的一页。

鲜于枢书法欣赏草书【杜甫魏将军歌】4

鲜于枢书法欣赏草书【杜甫魏将军歌】4

杜甫《魏将军歌》七言古诗简介:
《魏将军歌》七言古诗,出自杜甫的《全唐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高度赞扬了魏将军的赫赫战功及忠君卫国的高贵品质。全诗善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并多用典故;语言精练生动,绮丽多彩,反复铺陈,富于表现力。

《魏将军歌》诗原文:
将军昔著从事衫⑴,铁马驰突重两衔⑵。
披坚执锐略西极⑶,昆仑月窟东崭岩⑷。
君门羽林万猛士⑸,恶若哮虎子所监⑹。
五年起家列霜戟⑺,一日过海收风帆⑻。
平生流辈徒蠢蠢⑼,长安少年气欲尽。
魏侯骨耸精爽紧⑽,华岳峰尖见秋隼⑾。
星躔宝校金盘陀⑿,夜骑天驷超天河⒀。
欃枪荧惑不敢动⒁,翠蕤云旓相荡摩⒂。
吾为子起歌都护⒃,酒阑插剑肝胆露⒄。
钩陈苍苍风玄武⒅,万岁千秋奉明主⒆,
临江节士安足数⒇。

《魏将军歌》诗注释:
⑴从事衫,乃戎衣。姜氏《杜笺》:魏孝肃诏百司悉依旧章,不得以务衫从事,即从事衫也。
⑵《说文》:“骊马,深黑色。”“铁马,赤黑色。”先儒云:取其马色如铁,亦取其坚壮如铁。《魏书》:曹公列铁骑五千为十重障。孔椎珪诗:“汉家嫖姚将,驰突匈奴庭。”《说文》:“衔,马口勒也。”
⑶《战国策》:“吾被坚执锐。”《汉书注》:“被坚,谓甲胄。执锐,谓利兵。”西极,最西边。《尔雅》:“西至于邠国,谓之西极。”《列子》:“西极之国。”
⑷月窟,月亮升起的地方。郭璞《昆仑赞》:“昆仑月精,水之灵府。”《长杨赋》:“西压月(骨出)。”服虔曰:(骨出),音窟,月所出也。”《上林赋》:“崭岩参差。”崭岩,山石高峻貌。
⑸羽林,指皇家禁卫军。《汉书·天文志》:北宫玄武虚危,其南有众星,曰羽林天军,玉者象之。应劭《汉纪注》:“林,喻林木。羽,若羽翼。”洙曰:汉有羽林军,盖禁旅也。汉高帝《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⑹《越绝书》:吴王许勾践行成,子胥大怒,目若夜光,声若哮虎。《诗》:“阚如虓虎。”言其勇也。监,领也。
⑺《魏其传》: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虞世南诗:“焰焰霜戟动,耿耿剑虹浮。”邵宝注:官阶三品,然后门列截。

鲜于枢书法欣赏草书【杜甫魏将军歌】5

鲜于枢书法欣赏草书【杜甫魏将军歌】5

⑻过海收风帆,指从青海收兵而回。陆云诗:“安得风帆,深濯髴灭。”
⑼沈约奏弹:“玷辱流辈,莫斯为甚。”《左传》:“今王室实蠢蠢焉。”注:“蠢蠢,动貌。”
⑽乐祁曰:“心之精爽,是谓魂魄。”子产曰:“用物精多则魂魄强,是以有精爽至于神明。”
⑾《峋嵝山碑》:“华岳太衡。”《春秋感精符》:“季秋霜始降,鹰隼击。”
⑿钱谦益笺:《赭白马赋》:“具服金组,兼饰丹雘,宝铰星缠,镂章霞布。”注:以金组丹雘,饰其装具,如星霞之布,盖马装也。”《东京赋》:“龙辀华轙,金鋄镂锡,方乞左纛,钩膺玉环。”蔡邕曰:“金鋄者,马冠也,高广各五寸,上如玉华形,在马髦前。镂,雕饰也,当颅刻金为之。《诗》:“钩膺镂锡。”所谓宝铰,比其具也,第尊卑之制殊耳。錽,音晚。《杜诗博议》:旧注引鲍照诗“金铜饰盘陀,日照光蹀躞”而未详其义。《唐书·食货志》云:先是诸炉铸钱寙薄,熔破钱及佛像,谓之盘陀。语颇相合。盖雕饰鞍勒,以铜杂金为之。故有日照星缠之丽,而熔破钱及像像者,取其金铜相和,亦名盘陀也。
⒀《史记·天官书》:汉中四星曰天驷,旁一星曰王良,旁八星绝汉曰天汉。
⒁欃枪,彗星的别称。《河东赋》:“乘翠龙而超河兮。”《汉书·天文志》:欃枪,妖星。荧惑,火星。
⒂《子虚赋》:“错翡翠之葳蕤。”《西京赋》:“栖鸣鸢,曳云旓。”吕东莱注:”翠蕤云旓,皆旗也。旓,旌旗旒也。相荡摩,舒闲也。”
⒃《宋书·乐志》:《丁都护歌》者,彭城内史徐逵之为鲁轨所杀,高祖使督护丁旿收殡之。逵之妻,高祖长女也,呼旿至阁下,自问殓送之事,每问辄呼丁都护,其声哀切,后人因广其曲焉。宋武帝《丁都护歌》:“督护北征去,前锋无不平。”
《汉书注》:酒阑,言希也,谓饮酒者半罢半在谓之阑。《汉书》:郎疏:“披露肝胆,书不择言。”
⒅王洙曰:《晋书》:钩陈六星,在紫宫中。故天子殿前亦有钩陈,所以法天也。王安石曰:《三辅旧事》:未央宫北有玄武阙。旧本作风玄武,误。以武字为韵,却无义理。《汉书》:北宫玄武虚危,其南有众星曰羽林天军。钩陈玄武,因天上有羽林星而类及之。
⒆古乐府《上之回》:“千秋万岁乐无极。”《大戴礼》:“可谓明主之道与。”

鲜于枢书法欣赏草书【杜甫魏将军歌】6

鲜于枢书法欣赏草书【杜甫魏将军歌】6

⒇《汉书·艺文志》有《临江王》及《愁思节士歌》诗四篇。宋陆厥《临江王节士歌》:“节士慷慨,发上冲冠,弯弓持若木,长剑竦云端。”朱鹤龄注:《汉书》:景帝废太子为临江王,后坐侵庙堧为宫,徵在入自,时人悲之,故为作歌。《愁思节士》无考,本是二人,累言之故曰及,陆厥合之为一,甚误。庾信《哀江南赋》:“临江王有愁思之歌。”又因此而相沿耳。此歌前用八句转韵,中间各四句转,末则三句两句叠韵。盖歌中音调,取其繁声促节也。

 

《魏将军歌》诗译文:
魏将军当年做幕府武官时,一身戎装,身披铁甲,手执利刃,骑着装备精良的战马纵横驰骋,一直打到西方之极,回视昆仑山上的月亮,正升起在东边高峻的山岩上。皇家禁卫军的士兵们个个强悍如咆哮的猛虎,他们都受魏将军的统领。将军从戎五年从青海边疆收兵回来,因战功赫赫而位列高官。平庸之辈举止猥琐,哪能与魏将军相比?就连长安城的那些游侠少年见了他也自愧不如。他挺拔而又英姿飒爽,宛如秋天在华山峰顶盘旋的大隼。其战马的马鞍和其他马具乃金银所造,有日照星躔之丽,仿佛骑着天驷星一跃而上天河,旌旗飘扬,军容严整,彗星、火星都吓得不敢动弹。我为将军高歌一曲,酒至尽兴时,魏将军拔剑表露其忠心,这时只见夜空中钩沉星苍茫而玄武星昏暗,羽林军正需要有杰出的将领来统领。像魏将军这样的忠勇之士,应该长期为天子所用,非特临江节士而已。

鲜于枢书法欣赏草书【杜甫魏将军歌】7

鲜于枢书法欣赏草书【杜甫魏将军歌】7

《魏将军歌》诗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系年,《杜工部集》(草堂本)编在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末年,时杜甫居长安。朱鹤龄注:“此诗言魏将军先立功西陲,后统禁军宿卫,绝不及丧乱事,盖禄山未反时作也。”

《魏将军歌》诗评析:
关于此诗系年,草堂本编在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末年。朱鹤龄注:此诗言魏将军先立功西陲,后统禁军宿卫,绝不及丧乱事,盖禄山未反时作也。此诗共二十一句,分五段,前四段各四句,后段五句收。首段叙其立功西陲。从事衫,初为幕府官职也。两重衔,战马欲其牢固也。吴子良曰:将军略地至西方之极,回视昆仑月窟,反在东矣。次段记其归领禁军。五年起家,骤跻显贵也。一日过海,归自青海也。第三段言其英气过人。气欲尽,让其富贵功名也。华峰,比其骨耸。秋隼,比其精爽。第四段言其威能弭患。星缠,喻马饰。天驷,喻御厩。天河,喻御河。欃枪荧惑,比戎寇。翠蕤云旓.言仪仗。此皆状其宿卫军容也。末段称其忠也可以大用。赵次公曰:当酒阑拔剑之时,以钩陈则苍苍,以玄武则暮。万岁千秋,言宜长为天子宿卫,非特临江王节士而已。

鲜于枢书法欣赏草书【杜甫魏将军歌】8

鲜于枢书法欣赏草书【杜甫魏将军歌】8

《魏将军歌》诗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古代诗歌艺术的又一高峰,对后世影响巨大。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杜甫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杜审言之孙。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生活状况有较深的认识。及安禄山军临长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后逃至凤翔,竭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不久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旋弃官居秦州,未几,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举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

鲜于枢书法欣赏草书【杜甫魏将军歌】9

鲜于枢书法欣赏草书【杜甫魏将军歌】9

《魏将军歌》诗作者杜甫影响:
杜甫在他的有生之年以及他去世后的一些年,没有受到多少嘉奖和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他在风格和格律上的创新所导致的,某些评论家认为其中的有些作品仍然很大胆古怪。他在世时关于他的参考资料几乎没有,只有6名诗人共11首诗。而且这些诗关于他的影响这一方面,都没有提及他是诗歌和伦理观点的模范。然而,就像孔庆翔说的一样,杜甫是“中国唯一影响随着时间不断增长的诗人”。

公元九世纪时他的作品开始出名,早期的正面积极评价来自白居易,他推广了杜甫部分作品伦理观点,尽管他只在杜甫的部分作品中找到这些观点。除了白居易,还有韩愈,他撰文以此批驳反对李杜的声音,捍卫了他们的美学地位。同时,这两位诗人的诗文中都有杜诗的影子。

公元十世纪初,五代诗人韦庄找到了草堂遗址,重新修建茅屋,使之得以保存。这一个时期,中国刮起了“新乐府运动”的狂潮,杜甫作为这一次现实主义诗歌运动的启发者备受推崇。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自白居易后,影响了皮日休、曹邺、聂夷中、杜苟鹤等人的创作,从而形成一个现实主义诗派,在晚唐的诗坛上独领风骚。

到了宋朝,杜甫的声名达到了顶峰,黄庭坚、陈师道等,专门探究杜诗奇峭的一面,形成了“江西诗派”,之后的王安石、陆游、文天祥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杜甫的影响,文天祥在狱中作了200首集杜甫五言诗,自序里说:“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代言之。”鲁迅也评价过杜甫,“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而杜甫更广泛的影响是,杜甫的作品将律诗从文字上的游戏变成了抒发政治抱负的载体,对后来的诗人政治题材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宋朝理学的发展确保了杜甫作为诗的典范和他的至高无上的地位,苏轼阐释了理由:“古今诗人众吴,而子美独为首者,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他思考的能力铸就了他的影响力,出于他对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向往,他深受政治家的推崇,改革家也学习他对穷人的悲悯,文学家学习他在艺术手法上的创新。

清初文学评论家金圣叹,把杜甫所作之诗,与屈原的《离骚》、庄周的《庄子》、司马迁的《史记》、施耐庵的《水浒传》、王实甫的《西厢记》,合称“六才子书”。在当代,杜甫对国家的忠心和对人民的关切被重新诠释为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含义,而他本人因为使用“人民的语言”而受到现代研究者的赞赏。

杜甫对后人的影响还有道德方面的。二十世纪,美国现代诗人雷克斯罗斯认为杜甫所关心的是人跟人之间的爱,人跟人之间的宽容和同情:“我的诗歌毫无疑问地主要受到杜甫的影响。我认为他是有史以来在史诗和戏剧以外的领域里最伟大的诗人,在某些方面他甚至超过了莎士比亚和荷马,至少他更加自然和亲切”。

杜甫不只在中国流名,还扬名海外。1481年韩国将杜诗翻译成韩文,叫《杜诗谚解》。他对日本文学影响相对较晚,直到十七世纪他在日本拥有和在中国一样的名声。杜甫对松尾芭蕉的影响尤深。杜甫也是美国作家雷克斯罗斯(KennethRexroth)最喜欢的作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