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餐传奇: 合肥这家30㎡不到的早点铺,一年能卖出三百万锅贴!

 alayavijnana 2016-08-05



     如果你住在合肥东部,没吃过张记锅贴,那只有三种可能:要么你从来没打算做个美食家,要么你是个大家都说好你偏说不的职业反对家,或者,你根本没吃过早餐。


     这是间老字号,也是当地孩子一生都忘不掉的口味。你也许对这个红门头有些陌生的熟悉,但若提到蚌二小锅贴,你一定会想起那扇木板拼凑的门面,那间拥挤却门庭若市的小店。




      住在蚌二小附近的居民里,尤其是30岁左右的人群中,张记的味道,就是他们的乡愁。小店经历一批批的孩子入学毕业,经历六十年老校的规划拆迁,但最终依然将店面选在了蚌二小原址的附近。


     无论地处何方,色泽金黄,底酥皮绵,汁鲜味美的锅贴从未改变,这是这间锅贴店对老食客满满的诚意。



     “他们家的锅贴,我吃了16年了。”这是一位看起来也不过而立的小伙子,“我以前在五中读书的,家也住这附近,每天来吃这家锅贴。”说话间,他约来的三个发小也到了店里,几人把铲好的锅贴端进店里,又轻车熟路的自己来到门口盛汤。




     鲜香料足的辣糊汤、软糯实惠的红豆稀饭、手工磨制的豆浆,清一色一块钱一碗。熟客来张记,像是在家一样,吃多少盛多少,买单的时候,报一下数字,或者干脆把正好的零钱往钱盒子一丢,打声招呼走人。



     不知内情的人以为来的都是家里人,看到这种作派的食客多了,才恍然感觉只是社区文化的温情表达。熟人不生份,这在吃张记早点长大的三里街80后、90后心里,自然得就像是孩子放学回家到冰箱里找出妈妈早就准备好的点心一样,不需要任何客套。



     刚才这位张记锅贴的16年忠粉,同朋友一起坐在没有空调的店里谈笑风生,37度的夏日高温也似是为他们的聚会平添了几许热情。小伙子们神情飞扬,一刹间像是回到中学时期的早晨,吞下最后一枚锅贴,吃饱喝足后背上书包,伴着铃声向校门狂奔。


     大嚼了30块钱90个锅贴之后,那位如今而立的小伙子,又买了20块钱的饺子带走。临走时还不忘宣传张记锅贴,说张记锅贴跟别人家不一样,纯正南方风味,有着水乡清晨的丝丝甜味,入口略有汤汁,精选五花肉剁碎做馅儿,手擀的面皮极有筋道,咀嚼间满口洋溢着清新的麦香。他言语中真挚诚恳,还带有深沉的感恩之情,说着说着仿佛又看见了少年的自己,眼角带着恍惚的感动。


     跟张记锅贴相处了整整一个青葱时代,这个重情的小伙子,早就把张记当成自己人生的一部分。这里的张老板和何老板娘,是看着他一路从校服到西装的。


     当年的老板夫妇,跟他现在的年纪差不多,但今天,这两位勤劳的叔叔阿姨,已经是两鬓斑白了。

     

     穿着整洁干净的张老板,老家在全椒乡下。




     1989年,家中添丁。为了能让孩子将来到城市生活,他远走千里学艺。当时,张家在乡村虽然清苦,但饮食讲究,这是他们家的传统。

     

     年轻的张老板来到了弟弟工作的上海。因为家里孩子多,作为老大,他为了弟弟妹妹受教育,他放弃了读书,辍学回家务农。后来弟弟考上大学,到上海工作落户。投靠弟弟,他学得了一手好手艺。


     学徒从干杂活开始,一年后才上案板,满师后,为了感谢师傅的授艺之恩,从不提另立门户。师傅多次催促,要他早点为自己、为一家人、特别是为孩子打算,憨厚的徒弟才心怀歉意地离开恩师。


     张老板说,师傅把祖传的秘方传给他,是把他当成了家人。临走时,师傅要他好好守着这门手艺,虽然辛苦,但一生都衣食无忧了。 张老板没有留在上海,也没去离老家全椒更近的六朝古都南京,最终执意来到合肥。


     合肥是自己的家乡,他希望孩子未来能在省城生活。


     这个朴素的愿望,是他每天早晨两点钟起床,一天睡眠时间不超过5小时的动力。他的锅贴引起四乡八邻的称赞,有的人甚至不惜来回坐一个小时的公交来吃他的特色锅贴,顾客的好评让他在这里一呆就是20多年。

    

     望着眼前这位姑娘,老板娘说,当时来合肥时,她也就是这个年纪,当时也这么瘦。




     二十余载飞快,他们已不是年轻的俊男靓女,在这一方不到30㎡的店面终日忙碌,却因着对生活的热爱而被时光善待。张老板仍然衣着讲究,何老板娘仍然独具风韵。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但总能在休息的间隙,两双眼睛偶尔的交流,抿嘴一笑,满满的都是爱意。


     “每天早上两点望钟就起来,三点到店里和面、发面,还要擀皮,包子和饺子都是现包的,一年四季都这样。”




     站在锅炉旁,张老板一手给锅贴淋油喷水,一手将另一锅中炕好的锅贴翻面,面容认真却惬意。“五点半就要开始炕饺子了,一般每天都要站到十点,周末稍微推迟一点,让那些平时上班累坏了的人,睡了懒觉起来还能吃上早饭……”


         

     “每天大概得炕六七十锅吧,一锅差不多一百个。”他在炉边说着,伸了伸早已站僵的腰。见他辛苦,问他为什么不招个学徒来,减轻一些劳累。他坚决的摇摇头,“不放心,还是自己煎放心点。怕味道变了。”




     张记锅贴店,自在蚌二小旁开起来后,便一直来客络绎不绝,这二十多年间,从没有过生意冷淡的日子。十多年前,他们从老家叫来了妹妹和妹夫帮忙。还都是家里人,做良心生意,人要靠得住。这是张老板反复强调的原则。


     妹夫、妹妹一丝不苟,从不敢怠慢。



     一直忙到十点半左右,张老板妹夫收了锅灶,这一天的生意算是落下帷幕。把还剩下的锅贴和辣糊汤每人分分,就算作是每天的早饭。若是生意太好全部卖光,就只能去别家买点早餐回来垫垫。


     站了8个多小时,让300多人心满意足地吃上了早点,张老板这才蹲下来休息一会儿,吃点亲手炕熟的锅贴。这个时候,门口的老板娘在计算一早的收入。


     遥眼而望,二人的背影平凡却足够感动。



     除了老上海师傅的祖传手艺,传奇的张记锅贴让它的粉丝相信:在餐饮界,有一种美味叫诚意……

             

(位置:三里街蚌二小附近)



|  吃货话唠  |

说说你所知的合肥传奇早点铺?





往 · 期 · 回 · 顾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




置 · 顶 · 公 · 号

(点击置顶,轻松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