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匡时10周年 | 回眸 · 王世襄旧藏铜炉专场]

 最上菩提 2016-08-05

 






回眸 “锦灰吉金-王世襄藏铜炉专场”




回眸2010年匡时五周年秋拍之际,“锦灰吉金-王世襄藏铜炉专场”拍品共20个标的,成交率100%,总成交额9577.8万元,已然成为铜炉类拍卖专场的佼佼者。借2016年匡时十周年回顾王老先生旧藏铜炉。










王世襄


王世襄(1914年5月25日~2009年11月28日),号畅安,汉族,祖籍福建福州,1914年5月25日生于北京。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九三学社成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王世襄被人们称为“京城第一大玩家”,可他这儿却玩成了大雅,玩出了文化,玩出了一门“世纪绝学”。王世襄学识渊博,对文物研究与鉴定有精深的造诣.王世襄研究的范围很广,涉及书画、雕塑、烹饪、建筑等方面。他对工艺美术史及家具,尤其是对明清家具、古代漆器和竹刻等,均有深刻研究和独到见解。他注重长期的实践考证,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迄今为止已写出专著近四十余部,论文90余篇。王世襄兴趣广泛,喜爱古诗词,曾从事家具、髹漆、竹刻、传统工艺、民间游艺等多方面的研究,均有论述。






故宫博物院 张 荣


清宫旧藏文物中,有一类“新铜”器。所谓“新铜”是指宋以后的铜器,以示与三代青铜器的区别。“新铜”器中包括宋元明清制作的炉、瓶、盒、尊等器物,其中数量最多的当属“宣德炉”了。


“宣德炉”就像是一个品牌产品,名声显赫,妇孺皆知。而学术界关于宣德炉的争论始终未停,至今仍是尚未解决的课题。关于宣德炉主要有三种观点,其一,有学者认为真正在宣德三年铸造的铜香炉是有可能存在的,但是极为罕见,即便在当时也十分珍贵。大部分带“宣德”款的铜炉都是后期仿造的,从明中叶到近现代,仿制一直没有停止过。其二,有学者认为从未有过什么宣德年间所造的香炉,所谓“宣德炉”只能称为具有“宣德”款识的铜炉。其三,《宣德鼎彝谱》和《宣德彝器图谱》是伪书,“宣德炉”只是一个传说。


关于“宣德炉”的称谓,也是众说不一。主要有四种说法,其一,“宣德炉”说。凡明清及近现代制作的铜炉,统统称为“宣德炉”,并不专指明代宣德年间制作的铜炉。这是最为广泛、约定俗成的说法。其二,“铜炉”说。王世襄先生认为,“宣德炉”或“宣炉”,是流行于明清的文玩,在文物中自成不大不小的一类,现用“铜炉”一称,明清不少朝代均有制造,不只是宣德。 1其三,“新铜”说。泛指宋以后制作的所有铜器。其四,“宣铜”说。“宣铜”是指铸器时以明代宣德炉的用料和冶炼方法为本,即黄铜工艺的代称。“宣铜”一词,最初见于明代高濂《燕闲清赏笺》和文震亨《长物志》,清代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文件》中也有记载,如:雍正五年八月,雍正帝命炉作“照先做过的四足珐琅马蹄炉款式、大小做宣铜炉十个”。 2雍正六年九月,怡亲王命炉作“做各式宣铜压纸九件”。 3笔者认为“宣铜”比较准确,能够涵盖明清时期制作的、包括铜炉在内的鼎、簋、鬲、尊、壶等所有铜器。但是“宣德炉”一名,已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我们不妨在学术界以外仍用此名,就如同“景泰蓝”一样,不单单指景泰年间制作的珐琅。


虽然在学术界目前还很难确认哪一件铜炉是真正的“宣德炉”,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宣德炉的欣赏和认知。以清宫旧藏器来看,明代的宣铜器宫中也有留存,如“大明正德年制”款的铜炉,胡文明、石叟、张鸣岐款的铜器以及许多署有“宣德款”的铜炉等等,这些珍贵的藏品是今后继续研究“宣德炉”的第一手资料。此外,青海省博物馆珍藏的“大明宣德年施”鎏金铜壶和一对“宣德五年”(1430)款铜钹,为宣德皇帝赏青海瞿昙寺的珍品,流传有序,当为宣德朝的标准铜器。为揭开宣德炉之谜提供了重要线索和实物依据。


清代铸造的铜器占多数,其中康雍乾三代的官款是公认的清造“宣铜”标准器。《钦定大清会典》记载,康熙朝设立武英殿造办处,下设十四作,其中就有“铸炉作”与“铜鋄作”。 4雍正元年至四年(1723-1726)造办处设有铜作和鋄作,雍正五年(1727)铸炉作出现,从此,铸炉作、铜作、鋄作三作并存,至乾隆二十一年(1756),又将铸炉作、铜作、鋄作合并为铜鋄作,之后一直延续至清末。从清宫旧藏的铜炉看,署有康、雍、乾三朝官款的各式香炉约有四五十件,与档案记载的制作量相差很多。它们在形制、皮色方面,留有明代铜炉的余韵,只是胎体更加厚重,造型愈显规范。从大量的档案材料看,造办处并没有仿制“宣德款”铜炉的记录,所造铜炉皆署当朝年号款,如“大清雍正年制”或“大清乾隆年制”款。

“宣德炉”的造型是根据宋《博古图》、明吕震《宣德鼎彝谱》和《宣德彝器图谱》,以及宋代瓷器为蓝本设计的,既有仿青铜器古色古香的鼎式、鬲式、簋式,也有仿宋代瓷器风韵的筒式、冲耳乳足式等。


宣铜器皮色是指外表呈现的颜色,据《宣德彝器图谱》总结有十几种之多,后人多以此为鉴别“真宣”的重要标准。其实所谓皮壳多为后期加工所致,明末项子京《宣炉博伦》、清吴融《烧炉新语》中有关于炉色制作的详细记载,特别是后者,是王世襄先生非常推崇的一本书。皮色不是天然生成的,与铸造的材质或精炼与否没有直接关系。皮色本身就是后期加工的结果,随着使用也会变色或脱掉。从清宫旧藏的宣德款器物看,由于长年频繁的使用,器表多有烟渍,颜色灰暗,包浆过重,原来亮丽的皮色荡然无存。而后来收购或捐赠的宣铜器多出于藏家之手,赏玩多于实用,具有璀璨的外表,与旧藏器形成强烈的对比。此外,旧藏清代康雍乾三代的国朝年号款的宣铜器,则基本未见使用痕迹,皮壳颜色精彩纷呈,可以见到当年炉色制作后的风貌。然而皮色种类却少了许多,以深浅不一的米黄色为主,少数为紫红色或淡绿色。


宣铜器款识,内容上可分为,国朝年号款,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清康熙年制”等;工匠人名款,如“大明宣德六年工部尚书臣吴邦佐监造”、“明崇祯三年江无咎制”;斋堂款,如“玉堂清玩”、“行有恒堂”等;室名款,如“深柳书堂”等;别名款,如“琴书侣”、“琴友”等。工艺上,以减地阳文楷书为主,其他还有阴文楷书、单框阴文篆书等。铸造方法上,大部分是铸款,少数为刻款。从字口的边角痕迹可以看出,圆润者为铸,锐利者为刻。款识位置主要集中在器外底正中,个别的在内底、口沿等处。至于款识的书写者,各代各朝不一。清代王应奎《柳南随笔》记高江邨之宣德鳅耳诗注中,曾认为宣德款的书写者是宣德朝学士沈度。从沈度的书法作品中缉字比较,有些旧藏宣德款铜器的写款方式,确实较接近沈度的书风。

宣德炉之谜,也许会一直“谜”下去,但并不妨碍今人对它的欣赏、把玩和收藏。只要它铜质精纯,造型美观,色泽润美,做工到位,即使是昨天刚刚出炉的,也是值得大加赞赏的。


笔者1985年进宫,与王老先生在故宫有过几面之缘,又在库房管理过曾经是故宫藏品、后按照国家政策退还给王老先生的20件铜炉,今又为该书作序,也算是一种缘分吧!




2010年秋拍 lot0015
清  “完初家藏”鬲炉
高4.7cm;口径10cm;重832g
成交价:67.2万



 

2010年秋拍 lot0018
元  四海龙水纹三足炉
高7.5cm;口径13cm;重1095g
成交价:106.4万





   

2010年秋拍 lot0002
清   “大明宣德年制”蚰耳圈足炉
口高7.2cm;口径11.8cm;重1989g
成交价:173.6万






   

清   “弟子刘起龙造”冲天耳三足炉
通耳高7.5cm;口高5.8cm;口径11.7cm;重1245g
成交价:190.4万






  

2010年秋拍 lot0003
明末清初   “玉堂清玩”蚰耳圈足炉
高6cm;口径10.5cm;重1279g
成交价:201.6万





2010年秋拍 lot0001
清   “在公家藏”鬲炉
高6.8cm;口径14cm;重1740g
成交价:224万





2010年秋拍 lot0013
清   “赤文氏”蚰耳圈足炉
高6cm;口径11.5cm;重1703g
成交价:235.2万





    

2010年秋拍 lot0004
清   “湛氏之炉”马槽炉
高7.2cm;口径10.6×8.5cm;重1743g
成交价:280万





  

2010年秋拍 lot0008
清   “献贤氏藏”戟耳炉
高6.2cm;口径8.9cm;重1374g
成交价:291.2万





   

2010年秋拍 lot0017
 清   “奕世流芳”冲天耳三足炉
通耳高9.6cm;口高6.8cm;口径13.2cm;重1648g
成交价:313.6万






  

2010年秋拍 lot0010
 清   “大明宣德年制”冲天耳三足炉
通耳高8.9cm;口高7.2cm;口径14cm;重2106g
成交价:313.6万









   

2010年秋拍 lot0006
清乾隆    “大清乾隆年制”蚰耳圈足炉
高3.4cm;口径7.2cm;重284g
成交价:347.2万





   

清    “李曲江制”鬲炉
高6.5cm;口径13.4cm;重1869g
成交价:470.4万





  

2010年秋拍 lot0020
明末清初    “孟博氏”戟耳炉
高7.3cm;口径10.7cm;重1655g
成交价:582.4万






   

2010年秋拍 lot0012
清道光    “道光丁未邱定府行有恒堂造”冲天耳三足炉
通耳高8.1cm;口高6cm;口径11.8cm;重913g
成交价:593.6万






2010年秋拍 lot0007
明末清初    “玉堂清玩”大鬲炉
高9.9cm;口径22.2cm;重7460g
成交价:616万






  

2010年秋拍 lot0014
清     “莫臣氏”冲天耳三足炉
通耳高8.6;口高6.4cm;口径11.6cm;重1281g
成交价:694.4万






  

2010年秋拍 lot0009
清顺治   “大清顺治年辛丑邺中比丘超格虔造供佛”冲天耳三足炉
通耳高8.5cm;口高6.4cm;口径9.6cm;重1754g
成交价:1176万






  

2010年秋拍 lot0016
清康熙   “大清康熙年制燕台施氏精造” 马槽炉
高8.6cm;口径14×10.4cm;重3003g
成交价:1456万







2010年秋拍 lot0019
明崇祯   “崇祯壬午冬月青来监造”冲天耳金片三足炉
耳高10.3cm;口高8cm;口径12cm;重1951g
成交价:1512万











[扫一扫]



微信ID:cz_counci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