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葛亮家族出了个三国神童,敢骂太子亦可平步青云

 汉青的马甲 2016-08-06

西汉

东汉

三国

晋朝

十六国


作者:我方专栏作家南门太守

我方为金台新媒体联盟核心成员

《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



骂太子、调侃老前辈

诸葛亮的这个侄子为啥仍能平步青云



字数:2958字,阅读时间:约6分钟


诸葛恪字元逊,其父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出生在赤壁之战前。诸葛恪继承了诸葛氏家族的某些优秀遗传基因,史书称他七尺六寸,接近今天的一米八,大口高声,从小就很有才思,尤其善于辩论,很少有人能辩过他。


《三国志》里记载了一件有趣的事,说诸葛瑾长相较特别,“面长似驴”。一次,孙权大会群臣,让人牵了一头驴进来,故意量了一下驴的脸,写上“诸葛子瑜”。


诸葛恪那时还小,看到有人拿父亲开涮,不急不闹也不哭,走上前跪倒说:“请给一支笔。”众人不知道这位小朋友要笔干什么,就给了他,诸葛恪拿着笔,不慌不忙来到那头驴前,在“诸葛子瑜”字下添上“之驴”两个字,这一举动赢来举座欢笑,孙权就把驴赐给了诸葛恪。

又有一次,孙权见到诸葛恪,故意问他:“你父亲和你叔父谁更有才能?”诸葛恪想都没想,回答道:“我父亲更优。”孙权问他为什么,诸葛恪回答:“我父亲懂得事奉什么样的人,我叔父却不懂,所以我父亲更优。”


小小年纪就如此机敏,而且知道抓住时机拍马屁,孙权听后大笑。


于是孙权越来越喜欢诸葛恪,有宴会就让诸葛瑾把他也带来。有一次宴会上,孙权命诸葛恪劝酒,诸葛恪走到张昭面前,张昭酒量可能有限,这时已经“有酒色”,不肯再喝,对诸葛恪说:“这样劝酒不符合尊老的礼节。”


孙权对诸葛恪说:“你能不能说服张公,让他饮下此杯?”


诸葛恪对张昭说:“姜太公当年九十岁了,仍能高举白旄指挥军队,他不认为自己老。军旅之事您总在后面,吃饭喝酒把您放在前面,怎么还说我不尊老呢?”张昭被小朋友弄了个脸红,只得把酒一饮而尽。


诸葛恪还有一次跟张昭斗嘴,当时有许多白头鸟飞到大殿之前,孙权问是什么鸟,诸葛恪回答说:“是白头翁。”张昭在座,他年龄最大,怀疑诸葛恪这小子又没安好心,是故意挖苦他。于是对孙权说:“诸葛恪是在戏弄您,哪来的白头翁这种鸟,不信让诸葛恪找出一个白头母来。”

诸葛恪立即答道:“鸟儿的名字从来不是相对的,有一种鸟叫鹦母,请张先生找出一个叫鹦父来。”在座的人乐得笑个不停。


还有一次,蜀国使臣来孙吴,孙权设宴款待,诸葛恪也参加了,孙权对蜀国使臣开玩笑道:“这位诸葛恪先生喜欢骑马,请回去告诉你们诸葛丞相,给他侄子送匹好马来。”


诸葛恪赶紧拜谢,孙权说:“马还没有来,为何感谢?”


诸葛恪回答:“现在蜀国就是陛下您的马厩,您已发话,马肯定会送来,安敢不谢?”


拍马屁的最高境界除了抓住时机,还要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诸葛恪这个马屁拍得可谓机警和无孔不入,他从小就是这方面的行家。


这些故事并不是记录在《世说新语》那样以八卦新闻为主旨的书中,而是在陈寿的《三国志》里,在当时已广为流传。


在《诸葛恪别传》里记载着另一个故事。有一次,孙权宴请蜀汉特使费祎,事先故意叮嘱大家:“使者来后,你们都低头吃东西,不要起身。”


费祎赶到,孙权停下筷子,但群下故意不起。费祎临场作了一首打油诗:“凤皇来翔,骐驎吐哺,驴骡无知,伏食如故。”


诸葛恪也在场,他顺口回道:“爰植梧桐,以待凤皇,有何燕雀,自称来翔?何不弹射,使还故乡!


费祎挺惊讶,他正在吃饼,于是停下来,索笔作了一篇《麦赋》,诸葛恪当仁不让,也索笔作了一篇《磨赋》。你是麻雀我射你,你是麦子我磨你,反正不吃亏。他们的这两篇赋大家看了“咸称善焉”,都称赞不已。


孙权的长子孙登比诸葛恪小五岁,他们从小关系就挺好,据《诸葛恪别传》记载,有一次他们玩的时候红了脸,孙登骂诸葛恪:“诸葛亮元逊可食马矢!”意思是,诸葛恪应该吃马粪。诸葛恪立即回道:“那你就去吃鸡蛋!”


孙权听说后很好奇,就问诸葛恪:“人家让你吃粪,你为什么让人家吃鸡蛋?”诸葛恪回答道:“这两种东西都是从一个地方出来的。”逗得孙权开怀大笑。


据《江表传》记载,孙权称吴王后,想任命诸葛恪为节度官,掌管军粮。诸葛亮听说此事,赶紧给陆逊写信,信中说:“家兄年势已高,诸葛恪生性疏忽,现在让他主管军粮,而军粮是军队最重要的东西,我虽人在远方,但听说后一直不安,请转告吴王,为诸葛恪调换一下职务。”

节度官是孙权创设的官职,品秩不详,但是它的首任徐详,是由偏将军转任的,所以这是一个相当于副部级的高级官职。诸葛亮认为诸葛恪不合适,一种可能是觉得这个官职太高,诸葛恪年轻,资历尚浅,还需要锻炼,另一种可能是这个职务很重要,责任重大,又与经济有关,诸葛恪没有这方面的才干。


陆逊将此事报告了孙权,孙权还真给诸葛亮面子,没让诸葛恪当节度官,而是让他去带兵。


孙权称帝后,为加强对太子孙登的培养,为未来接班铺路,抽调一批年轻有才干的政坛后起之秀到太子府任职,诸葛恪被任命为太子左辅,是太子府的最高属官,为诸葛恪日后进一步腾飞奠定了最为重要的基础。


孙权晚年昏聩,太子立了废、废了立,丞相不得善终、大臣广受诛连,还发生了严重的谋反事件。太元元年(251年)冬天,孙权从南郊祭祀回来后病倒,《吴录》称孙权受了风寒。


孙权意识到大限已至,不得认真不考虑身后的事,孙权跟大家商议可向谁托付后事,朝臣咸皆注意于恪”。


诸葛恪当时已是孙吴政坛新生代的领军人物,担任大将军,陆逊死后代替他统领荆州事务。孙权虽然从小就喜欢这个年轻人,这些年对他也刻意栽培,而诸葛恪在平息山越、与曹魏交战中立下不少战功,显示出一定才干,但孙权认为诸葛恪有刚愎自用的毛病,心中犹豫。

孙峻上书孙权,认为诸葛恪足以辅国,朝中官员没有人能比得上他的才干,力保诸葛恪。孙峻是孙权晚年最信任的本家子弟,他的话还是有相当分量的,孙权于是下了决心,下诏征诸葛恪回建业。


《吴书》记载,在病床前,孙权向诸葛恪托孤,在场的还有中书令孙弘、太常卿滕胤、将军吕据、侍中孙峻等人,滕胤是孙权堂弟孙奂的女婿,时任会稽郡太守,不久前被孙权召回担任太常卿。吕据是吕范之子,目前担任荡寇将军。


孙权对诸葛恪等人说:“我病得不轻,恐怕不能跟你们再相见了,国事就托付给你们了。”


诸葛恪流泪道:“我和众大臣身受陛下大恩,当不惜献出生命以执行您的诏令,希望陛下安定心情,减少忧虑,不要把身外之事挂在心上。”

孙权升诸葛恪为太子太傅,“诏有司诸事一统于恪,惟杀生大事然后以闻”,意思是朝廷的日常工作由诸葛恪主持,只有杀人的大事需要事先禀报。孙权还升孙弘为太子少傅,仍兼任中书令;升孙峻为武卫将军,仍掌管禁军;升吕据为太子右都督,负责军事。


这样就形成了以诸葛恪为首,以孙弘、滕胤、吕据、孙峻为辅的辅政班子,这种结构想必是孙权精心设计的,刘备托孤于诸葛亮,曹丕托孤于曹真、曹休、司马懿、陈群,曹睿托孤于曹爽、司马懿,在孙权看来都不算成功,托孤给一个人,容易形成权臣,帝王反成傀儡;托孤给多人,不容易形成核心,大家互相设防,效率低下;托孤给两个人,就更不可取,不内斗都不由人。


孙权以诸葛恪为首辅,让他发挥才干,放手辅佐幼帝振兴孙吴,但又给他安排了一个助手团队,里面有宗室,有亲属,有近臣,也有老将后代,他们分别掌管军政事务和禁军,是助手也是监督者,诸葛恪如果有异心,无法一手遮天。


《吴书》记载,诸葛恪上任后尽心尽力,对于国家法令中有不合适宜的,都逐条列举向孙权禀报,孙权对他的意见均表示同意。


孙权死后,太子孙亮即位,诸葛恪、孙弘、孙峻等人辅政,但诸葛恪与孙弘素有矛盾,孙弘想杀掉诸葛恪,事情败露,反被诸葛恪所杀。


又过了一年,诸葛恪死于孙峻之手,竟未能落下善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