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可惜那个时候的世界上,没有现在的中国

 BBSBIAN 2016-08-06
说起马拉维这个国家,很多中国人应该感到很陌生。这个国土面积比福建省还略小、人口仅1600多万的非洲内陆国家,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然而,今天一则消息把中国和这个非洲国家牵连了起来,而且还很暖心。

还有大概10个小时的时间,里约奥运会就要开幕了。早些时候,当世界各国的奥运代表团纷纷从各自的国家启程,踏上前往里约的奥运征程时,有一个国家的代表团,却由于“囊中羞涩”,正为自己的巴西之行犯愁。

这个国家就是非洲的马拉维。今年,马拉维恰逢大旱,600多万人遭遇饥荒,这给本来就不宽裕的马政府财政雪上加霜。由于忙着救灾,马国根本无力张罗自己奥运代表团的“盘缠”。靠着四处化缘,代表团这才拿到飞往里约的机票,可全团上下连个像样的摄像机和旅行箱都找不出来。


但临行之际,马拉维的奥运健儿们从中国驻马拉维使馆得到了好消息。代表团将获赠一台高级摄像机,每位队员将得到一个崭新的旅行箱。此外,使馆还向马奥委会捐赠了几台电脑和打印机,帮助他们告别去网吧查资料、打印文件的“囧时代”。

7月22日,中国驻马拉维使馆大院里充满欢声笑语,王世廷大使为马奥运代表团举行壮行仪式。由马内政部长兼奥委会秘书长以及16名运动员和教练员组成的代表团,将在两天后启程,代表马拉维征战里约热内卢夏季奥运会,参加田径、游泳、射箭等项目的争夺。


在送行和捐赠仪式上,王大使作了这样的致辞:

奥运会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体育盛事,也是各国人民交流文化、分享友谊的欢乐节日。使馆捐赠的物资不算贵重,但代表了中国人民对马拉维人民的一片心意,也传递了使馆对参赛队员们的深深敬意。大灾之年,各位选手不忘刻苦训练,展现出对体育的热爱和对国家的热忱。希望马奥运健儿把这种热情带到巴西赛场上,顽强拼搏,取得佳绩,捍卫“非洲热情之心”的美誉。

在被记者问道“给运动员送拉杆箱有什么特殊寓意”时,王大使笑着回答:“听说巴西奥运会的金牌又大又沉,希望队员们满载而归时能轻松一点!”


姆汉戈秘书长感谢中国使馆的慷慨捐赠。他表示,中方雪中送炭,解了马燃眉之急,体现了“患难见真情”的真谛。这批物资和设备将帮助运动员们取得更好的成绩,也将提高奥委会的工作效率,短期和长期效益都很明显。
  
运动员代表在答谢发言里,难以抑制内心的喜悦和激动,一再对中国使馆表示衷心感谢。他说,有了这些装备,选手们士气大振,一定会在比赛中发挥最高水平,为祖国马拉维增光添彩,也不辜负中国朋友的期盼。


有网友感叹,这个情景让人想起了当年我们中国第一次派人去参加奥运的场景。可惜那个时候的世界,没有一个像现在的中国一样的国家。

我们还记得,1932年,洛杉矶夏季奥运会,中国人第一次登上奥运会的舞台,代表团仅有短跑运动员刘长春一人。在海上漂泊近三个星期后孤身出战的他,因为排名垫底遭到外国人的嘲笑;比赛结束后,甚至因为路费不够无法回国,在当地华侨的捐助下,才回到祖国。


作为从积贫积弱的近现代史里走出来的国家,中国对于马拉维目前暂时面临的困境能够感同身受。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礼物虽然不算贵重,但礼物背后,中国人民真切的情谊和祝愿是不必多言的。


在今年的奥运赛场上,马拉维发表团的运动员们也会收获更多来自中国观众的关注和支持,衷心祝愿他们获得好成绩。


消息整理自@直通非洲

微信号:HQSBWX
您若认同本文观点,就请赏个“点赞”吧!(点文章最下面的“大拇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