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解析“有”字,需要说明的是,单字是从田英章先生毛笔楷书字汇上摘取制作的,和作品里面的字稍有不同,望书友们明鉴。 
第三个字:有 

有 yǒu:上下结构,上下对正。 上部“”部稍扁,舒展大方,生动流利。首笔撇笔要遒劲有力,(注意:“”部凡撇短横长【如有、右字】要先写撇,撇长横短【如左字】要先写横)以侧锋起笔,在向左下方行笔时要略抬笔锋,这样可以写出撇脖,接着渐给力写出撇肚,这段撇身稍直,然后缓慢抬笔出锋,这段撇身略弯;第二笔横画要如千里阵云,露锋入笔,笔锋不可太锐,然后向右行笔,注意从撇脖处穿过,中间略细,略呈拱形,稍抗肩,到位后,轻驻笔,稍顿,略回锋,注意起、收笔的角度。 下部“月”旁不要写宽,上收下展,其重心与上面撇的起笔直对。“冂”框勿宽,上略窄下略宽,左轻右重:左竖的位置很重要,要写准:在撇肚处虚接起笔,露锋入笔,向右下方轻切,然后中锋下行,渐给力,稍左斜,垂露收,注意竖身要略带弧度;横折钩起笔位置稍高,不与左竖相接,而与撇笔虚接,横画勿重,稍抗肩,略呈拱形,到位后向右下方顿笔,折锋内擫,然后向下行笔,稍重,略右斜,使竖身略向内收,与左竖呈相背之势,到位后跪笔弹锋起钩,勿大,钩角稍低于左竖;里面两小横整体稍靠上(和横折钩的横画三横基本等距),与左竖相接一虚一实,稍抗肩,过中心线一点收笔,以平衡左轻右重的“冂”框。 
赵孟頫 
王羲之 
欧阳询 
王铎 
米芾 
颜真卿 
王羲之 
黄庭坚 
张旭 
王羲之 
祝枝山  宋 米芾 《蜀素帖》 |  宋 米芾 《苕溪诗卷》 |
 唐 怀素 《自叙帖》 |  兰亭序(冯承素摹本) |
 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 |  先秦 甲骨文《祭祀狩猎 |
 三国《天发神谶碑》 |  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 |
 邓石如《篆书字帖》 |  近现代 王福庵 《说文部首》 |
 唐 李阳冰《城隍庙碑》 | 
唐 孙过庭 《书谱》 |

宋 米芾 《论草书帖》 
汉《张迁碑》  唐 钟绍京《灵飞经》 |  东晋 王羲之《孔侍中帖频有哀祸帖》(唐摹本) |
 宋 米芾《闻张都大宣德尺牍》 |  明 祝允明《行草归田赋》《乐志论》 |
 唐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  唐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
 隋 《董美人墓志》◎ 同“倜”。 |  唐 李邕《云麾将军碑》 |

唐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