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画由于年代久远,色调和质地具有一种独特的厚重感,普通的复制技术难以胜任。在这一领域,最早取得重大突破的是日本的二玄社。 二玄社是日本出版界一家五十多年的老字号,以经营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出名,名画复制在其来说,是其出版的一个分支。该社的主持人渡边隆男曾于上世纪70年代到台北故宫博物院参观,被馆藏的中国历代书画精品深深震撼,希望能复制出版。二玄社的专家小组之后研发出一套先进的书画复制技术,他们与某公司合作,特制了一台全长5米,高宽各2米,重达3吨的全自动照相机,运抵台北故宫博物院进行首次拍摄。该机同时装配有防止紫外线、热辐射的照明装置,最大程度地避免拍摄过程中损伤真迹。底片是特制的,除了特别大的画作需要拼贴之外,通常情况下,原作多大,底片就多大,以保证能够“一比一”地还原原作的细节。拍摄出的胶片会分解成8色甚至12色(一般印刷为4 色),制作对应各种色调的印刷原版,反覆进行试印。然后去台北对照原迹,回来后又重新开始。一般一幅画需一至两年完成,最长的达16年。为解决印刷问题,专家们以西洋纸和一种非洲进口的原料混合,再辅之以特殊的材料使其产生柔软的触感,研制出了与原迹极为相似的印刷素材——不但用笔与真迹毫无二致,就连墨色韵味和纸绢质感也无懈可击。 1979年取得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同意,双方达成合作协议,台北故宫博物院把近400件馆藏书画珍品交由后者进行仿真复制。从1979年到2002年,大规模的复制才告一段落。复制的名画中,绝大部分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珍藏,其余的来自北京故宫,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上海刘海粟美术馆,日本青山杉雨所藏中国近代书画以及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等地。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郭熙的《早春图》、崔白《双喜图》、李迪的《风雨归牧图》、赵干的《江行初雪图》、宋徽宗的《蜡梅山禽图》和王羲之、颜真卿、孙过庭、陆机、怀素的巨作及大量的宋元明清诸名家的代表佳制,都是复制的对象。 这些复仿制品的水准之高,圈内有很多故事。比如,当年纽约中国艺术品春季拍卖会上,宋代画家郭熙名作“秋山行旅图”以143万美元为纽约藏家王季迁标得。当时这件作品的真伪尚无定论,王季迁表示,他就是将此画与二玄社复制的另一幅郭熙名画“早春图”各项细节一一参校后断定为真品,才敢断然出手。还有传闻说当《快雪时晴帖》的复制品送到时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蒋复璁手中时,竟然被其误以为是“从库房提出的真迹”。而在大陆某著名博物馆,复制的宋徽宗的《瑞鹤图》也瞒过了众多专家的法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