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 生1:科学技术发展迅猛。 生2:科技先进,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舒适,越来越美好。 师: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一篇表现科技发展,反映生活变化的文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评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导入新课,既简洁,又容易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有话可说。 生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 师:通过预习,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呼风唤雨的意思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能够支配大自然。 生:世纪是什么意思?这里的世纪指的是哪个世纪? 师:这个问题谁来解决? 生:一百年为一个世纪,呼风唤雨的世纪指的是20世纪。 生:谁呼风唤雨的?靠什么呼风唤雨? 1/16页 师:这个问题谁来解决? 生:人类靠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师:还有问题吗? 生:20世纪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20世纪以前的上百万年的时间里,人类社会又是什么样的? 师:好,同学们提的这三个问题很有思考价值,老师把它们标记在黑板上。本节课,我们就紧紧围绕这三个问题来学习。 【评析】学贵有疑。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质疑,并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梳理。简单的当时解决,留下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共同研究解决。暗示学生提问时应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使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主要学习目标。 师:问题提出来了,该怎么办? 生:靠我们自己读书解决。 师:好,同学们,读书是理解的基础。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请大家认真朗读课文,注意字字入目,读正确,读流利,遇到难读的地方和含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开始吧。 生朗读课文,教师巡视。 【评析】问题提出后,引导学生明白通过自己读书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屏幕出示含有本课生字的词语,生字套红。) 改 观 程 度 依 赖 幻 想 联 系 潜 入 原子核 2/16页 哲学家 因特网 程控电话 农耕社会 腾云驾雾 归根到底 师:同学们刚才读得非常认真,也很投入。(手指大屏幕)请看大屏幕,谁能够准确无误地读出这些词语,注意套红的字是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读的时候,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指名读词语。 师:同学们,他读得怎么样? 生:很正确。 师:是的,这位同学准确无误地读出了这些词语,尤其是最容易读错的“潜入深海”的“潜”读得特别准确(强调读第二声)。请同学们跟老师再读两遍。 学生跟读两遍。 师:我们齐读一遍。 生齐读。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本课的生字中有一个字非常简单,却最容易写错,这是—— 生(齐答):幻。 师:谁能给大家提个醒? 生:“幻想”的“幻”左边不是绞丝旁,右边儿不要多一撇,别写成“幼”字。 师顺势在黑板上写上“幻”和“幼”,引导学生认读、区分。 3/16页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认认真真地把“幻想”的“幻”写两遍,注意在田字格中的占位,看谁写得既美观,又正确。 学生书写。 师:注意书写的姿势,做到三个“一”。 师:写完之后,同桌两人交换练习本,看你的同桌,哪个字写得既美观,又正确。写得好的,用笔把它圈出来,写得不好的,请你的同桌再写一遍。 学生检查,纠正,订正,师巡视指导。 【评析】识字写字扎实有效。老师没有面面俱到,个个指导,而是抓住学生易读错,易写错的字进行教学,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小老师”作用。同时注意了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 师:同学们,生字词掌握得不错,不知放回文中能否还读正确? 生:(齐答)能~ 逐段指名读书,通过学生评读,师范读,引导学生把书读正确、流利。 师:同学们通过读书,基本上扫清了阅读障碍。请同学们聚焦黑板上的问题,思考“20世纪是什么样的?20世纪以前的上百万年的时间里,人类社会又是什么样的?”这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解决了,“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下面请同学们带上这两个问题默读全文,自己去文中寻找答案。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仔细品味,写上自己的体会。 学生自学,画句子,写体会。 4/16页 【评析】在扫清阅读障碍的基础上,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并进行批注,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交流。先看第一个问题“20世纪以前的上百万年的时间里,人类社会是什么样的?” 生:“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师: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当时很落后,从“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感受到当时有很多东西都没有。 师:针对这几句话,谁还想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我也觉得当时非常落后,因为人们只能靠想象来寄托自己的愿望,只有在梦里才能实现这些愿望。 生:我从“依赖”这个词知道了,人们只能靠“农耕”生活,靠天吃饭,生活很艰难。 师:很好,这位同学很会学习,能够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来谈自己的理解,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能带上你的感受读读这句话吗? 生读文。 【评析】依据学生回答,老师及时总结提升,使学生明确抓关键词理解句子的方法。 5/16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