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南宁”们看到这,都流泪了......

 苍松翠柏长生地 2016-08-06

时光荏苒,随着岁月的变迁

一些东西早已不复存在

但在老一辈的心里

是一直存在着的

因为它代表了一个时代

也是人们内心不可替代的记忆

每一个地方都会有属于它的独特记忆

今天,我们就来走进南宁的老地名

一起看看有哪些名字深深地刻在“老南宁”的心里!


德邻街(更名前)



解放路最最开始是叫沙街,是德邻街的三条街道之一;德邻街在以前,以行业分为三段命名。东段叫沙街,也称纱街;中断偏西,称巩阁街,它旁边的横巷,称巩阁巷;近镇北桥西段,由于市郊农村村民挑担出来卖的鸡均在此处摆成行,这三条街道就构成了德邻街。


如今的解放路(更名后)



直到1966年,德邻路才改名为解放路。

七一广场(更名前)



以前民族广场叫七一广场,那时候还是一片黄土地,就只是有简单的主席台和观礼台。空旷的泥地成为许多小孩子们的游乐场所,每天都会有许多的孩子跑到这来嬉戏玩耍,满满的都是童年的味道。


民族广场(更名后)



一直到1998年自治区成立40周年,民族广场经两次次修整而开始了一个较大改变,也建了广西人民会堂等建筑, 虽然高楼建筑多了,但在许多“老南宁”的心里,它的“美”也没有之前那么深入人心了。

劏羊街(更名前)



当阳街原叫“劏(tang)羊街”,因街上有许多羊肉摊得名。这里街道不算太长,面临邕江,站在这里,便会感受到丝丝江风拂面,全身倍感舒爽。


当阳街(更名后)



如今,当阳路一部分路段会入民族大道延长线和江北大道。昔日的当阳路规模变小了,当阳街已成了匆匆过道。

大寨路(更名前)



80年代南宁只有1~5路市内公交线路,还有少数几条支线,大寨路-冶矿厂就是其中一条。那时候公交车月票价格好像是2.5元,学生1.5元,当然以前的物价不能和现在比~老南宁还记得“双孖井”和“自治州”吗?


友爱路(更名后



如今,大寨路已经改名为友爱路,公交车的数量多了许多,也是许多现在的南宁人所熟知的街道,但是曾经的它已经在人们的记忆中渐渐模糊......

金丝巷(金狮巷)(更名前)




金狮巷一直被称为“南宁市十二巷“之首,这里,以前有很多专门手工打造首饰的铺面,故取名为金狮巷也称金丝巷。“丝”字代表了如丝带弯曲的巷子,“金”字则代表了当时居民的富裕程度。

兴宁路西二里(更名后)



现更名为兴宁路西二里的巷子,它贯穿在当阳街和兴宁路步行街之间,是一条不起眼的小巷,但它也在承载着“老南宁”心中那份沉甸甸的回忆。


来源:网络  乐居广西综合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