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天快报

 kikiru 2016-08-06

麦田圈到底是不是外星人造的?

今天就给你一个终极解释!


我的回答是:我也不知道!


这是明显要挨打的节奏啊~~诸位先慢下手

因为我还有后半句:

真正的麦田圈肯定不是现在的地球人造的!


不是人造的,那一定就是外星人造的喽?

也不一定啊!因为还有可能是高维度的智慧生命所为,也有可能是未来的地球人穿越回来所为。。。总而言之,就是那些我们现有科技尚达不到的,智慧比我们高至少一层的高级生命或高智慧存在体所为~!这个逻辑关系应该清晰了吧。。。


所以,如果我们内心深处能够确认这一点——真正的麦田圈肯定不是现今地球人所为,那诸位就一定会重新审视这个宇宙,就会重新尊重那句话“举头三尺有神明”!这就是本篇的最终目的。


好了,

开讲:为什么说真正的麦田圈肯定不是人造的!


首先,多人会问麦田圈为什么不来中国,或者中国也有一两次发生过真正的麦田圈,为什么没有每年那样大面积地普遍发生呢?


先看下图:



图中小黑点是从1992年开始历届麦田圈发生地,灰色区域是英国的白垩土层分布区域。


多年的观测与数据积累,研究者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英国出现的麦田圈中,绝大部分出现在浅层地下水充沛的地质层上方,有将近80%以上出现在白垩土或海绿石砂(砂岩和绿土的混合土层)之上。由此可推测,塑造麦田圈的力量似乎和水有着密切的关系。


美国BLT研究小组从1992年久开始研究蓄水层、地下水位和麦田圈三者的关系。他们的研究显示,在全世界每一季含水量变化幅度最大的浅层土蓄水层,就是英国威尔特郡的蓄水层。因此,丰富的白垩和充足的地下水相结合,让威尔特郡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电能导体,从而产生接近地表的电流,而电流变化可以产生磁场……这些分析对研究麦田圈的成因具有重要意义。


英国南部,英吉利海峡的白垩峭壁

厚度相当大


纯水本身不会导电,必须在其中溶入矿物质后才能导电。英国南部的蓄水层富含碱性白垩,而白垩是压电物质(受压会产生静电),主要化学成分与石灰石的成分一样,都是碳酸钙,但白垩土更软,内部多细小空洞,较松软,就是我们做粉笔的那种原料。。。白垩土为史前海洋生物的残骸经历数万年堆积挤压而成,带有微量磁铁矿,可感应磁场变化。要是白垩分布面积广,效果就更加明显。


对英国文化尤其是古代巨石文化有深入了解的,比如对巨石阵、白马山等有研究的朋友,会发现,上面的分布图其实也是巨石文化与白马山的多发地




在英国,麦田圈绝大部分出现在白垩地质区域。一些山坡上刻有古代的白垩图案,比较著名的就数白马图案了。白马刻像是古代英国的象征(白马图案在古代英国的重要意义,请自行度娘,不亚于巨石阵!)。由于白马图案的白色就是白垩土(刚才说了化学成分是碳酸钙),当初在制作时,一旦将其上的厚达几十公分的沉积万年的浮土层去掉,下面即可露出白白的白垩土。


白垩土其上基本不会自然地生长任何植物,这些白马图案,自打远古以来到现在就一直没有太大的被植被覆盖过,只是每年当地居民会对白马进行简单地表面清理,移除风吹过来的树枝和其他杂物等。在白马附近的麦田中经常出现麦田圈,几乎每年都会有好几个。


以下提供几处著名的白马图案,为未来准备去英国实地考察的有心人提供详位置哦!


英国威尔特郡(Wiltshire)Alton Barnes的白马图案:


英国威尔特郡(Wiltshire)Uffington 白马图案:


英国威尔特郡(Wiltshire) cherhill 的白马图案:


英国威尔特郡(Wiltshire)Pewsey的白马图案:


英国威尔特郡(Wiltshire)Westbury的白马图案:


英国威尔特郡(Wiltshire)Hackpen Hill 的白马图案: 


白马图案附近是麦田圈的多发区域,我手里收集了上百张,这里简单放几张:



好了,中国的地址结构中也有白垩土,但光有白垩土还是不行的,刚才说了还要有适当雨水,雨水太大或不够都不行。有了适当的雨水仍旧不够,还要有电!



电从哪里来?

不是简单地在地表通电的意思哦。。。


如果大家细心去网上搜索的话,可以发现许多麦田圈都在高压电塔、电线附近。这样问题就变得复杂了,因为据调查,即使有30%的麦田圈就是发生在电塔或高压电线附近几百米内发的地方,但还有更多的麦田圈距离高压电塔电线很远,但后来再结合地质白垩土层研究比对后发现。。。那些离电塔电线很远的麦田圈有近90% 其地表下的白垩土层与电塔下的白垩土曾相连接,且大面积链接。



其实,说白了,发生麦田圈的地方,地下的白垩土层都是大面积链接的,这和英国南部的白垩土地址结构紧密相关。唯一只是要看,是否有适当量的降水区域把他们链接起来,变成一个大导电体,明白了吗?就是说画板已经足够大了,哪里有水,哪里的临时含水区域连接了高压电塔和电线,就具备了“作画”的条件!只是白垩土地址层更适合而已,但不是唯一。这里一定有人抬杠,高压电塔又不会和地面导电?咋就串起来了呢~~哈哈,这是电磁力,不需要导电的。。。谁家微波炉加热食物也不需要去电食物吧?


如果已经有了临时含水区域,但含水区域内根本没有一处电塔电线怎么办?一场雷雨天气会解决这个问题。。。


这是2013年发生在荷兰的一个麦田圈,恰好被住在附近楼房上的居民拍下来了麦田发生前后的两张照片,一阵雷雨过后麦田发生了变化




这是发生在荷兰的格罗宁根,就像所有雷阵雨一样,来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滚滚而来,这恰好惊动了在对面公寓楼里名叫 Klundert 的夫人,她随手拍下了乌云照片,注意下方的麦田。


十几分钟后,雨过天晴,她发现麦田中出现了图案


这就是她所住的那栋高楼(注意麦田中的那两条线原本在雷雨来之前就有,会ps的朋友可以将第一张较黑照片用色阶方式提亮后,自然会看见,这次不知道要表达什么,又在逗我们玩吧~~)



另外,麦田圈有许多是在麦子尚未完全成熟时形成的,那时麦子还是全绿的,麦秆和叶子中都富含水分。上图中麦子已经成熟,麦秆麦叶均不含水分,但这种完全成熟等待收割的麦田也是可以做出麦田圈的,一般这种麦田圈都是出现在雷暴天气过后。在雷暴过程中干枯的麦秆与麦叶会沾满雨水方便电磁效应的发生!


好了,这篇文章恐怕要超长了~~~不想耽误大家睡觉,你们可以收藏下来,明天打开继续从这里看哈~~因为下面还有很长很长。因为。。。光上面这些还远远不够证明正真麦田圈是非人造的!


下面继续,

真正田圈一般形成时间都很短,类似上面所述荷兰夫人的发现,一般在10-20分钟内,且据许多初次目击者报告,他们发现麦田圈时,麦田十分整洁,无踩踏痕迹。




以上是轻型飞机驾驶员 Tony Hugher 的一次亲身经历。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这个著名的麦田圈纪录片《麦田圆圈:异度空间的末世解码 第一集》以后我会详细介绍这部纪录片的!(文尾我会再放入第二级和第三集的)



田附近找不到任何人、动物或机械留下的痕迹。动物在麦田圈出现前举止失常。麦田圈中会发现大量昆虫干尸,并且还都停留在麦子上,就好像瞬间被烘干,有的身体还发生了爆炸。苍蝇的身体和翅膀散落在地面上和麦子的缝隙中。有的苍蝇似乎嘴部还未离开麦秆就被瞬间烘干固化在麦秆上了。



Janet Ossebaard


这是麦田圈领域著名的研究学者 Janet Ossebaard 在麦田中收集到的苍蝇干尸




苍蝇的嘴部和腿还依然未来得及收回

可见那股力量来得是多么神速



苍蝇和蜜蜂还保持原有的姿势在麦子上


被瞬间烘干的蜜蜂



被瞬间烘干甚至烧糊的瓢虫



许多人都问,既然在10至20分钟内才发现麦田圈,如果制作过程是10分钟,苍蝇早就跑了啊,平常打苍蝇,差半秒都打不着呢~~


其实麦田圈很有可能是瞬间就形成了,只是我们普通人并没有分秒不差地那样一直紧盯监督着麦田,所以,大部分10-20分钟应该只是最保守的人类观测时间了。


继续。。。

由于仿佛是受到了瞬间的电磁效应,不仅仅是麦田与动物,甚至泥土都出现了瞬间烘干现象,麦秆遭到甚至灼焦,但土下却压着还是绿色的麦秆。



在表面已经烤糊的麦子下,

还是湿润绿色的叶子与麦秆


再看看麦秆的特殊弯折,这是麦田圈非人为的最有力证据。


麦田圈的麦秆并未在接近地面的地方发生成90°角弯折,而是在较高的地方缓慢地大弧度地弯折,且未折断,这很明显不是人为踩踏的结果。麦秆横向弯折后能再次朝向上方或下方作二次弯折。且弯折的区域都在麦秆中部,这一点很难是人类踩踏所至。。。


这和人为踩踏形成麦子倒伏完全是两码事儿

左侧是人为折断,右侧是真正麦田圈的麦秆


这样的自然弯折甚至可以发生两次到三次


来自美国的专业研究麦田圈20多年的BLT研究机构,针对麦田圈中的麦子与正常的麦子进行了充足的采样和对比(文尾有该机构的网站,可以详细查找他们的专业研究文章)




这里只是简单地罗列一下他们在不同麦田圈采集的弯折麦秆照片



正常麦秆与麦田圈麦秆对比


形成了一个较长的肿胀一样的弯折区域


干枯麦秆的弯折情况



有些犹豫瞬间的高温电磁效应

导致麦秆弯折区域出现爆裂的小孔


其实,麦田圈只是一个统称,并不意味着只发生在麦子作物的田地里,在许多其他作物的田地里也会发生“麦田圈”,比如油菜、罂粟、玉米等。


油菜花麦田圈在成形后,花头并没有被破坏,且继续生长,根茎处自然弯曲。如果是人工靠模板踩踏,或其他强行压倒的方法,肯定会破坏花头与多液体的稚嫩花杆。。。


倒伏的油菜花,花朵没有任何损伤

仍然盛开着


第一波进入油菜花麦田圈的研究者

拍摄的照片


有些地方甚至将油菜花旋转起来

组成一个大的 编织花球

花朵仍然没有收到任何伤害


地表弯曲的花杆


并未折断,而是自然弯曲


罂粟花麦田圈也一样,未经踩踏,完美的花朵与花蕾仍然留在麦田圈里,继续生长着。


这是2012年7月29日在英国威尔特郡的一个罂粟花麦田圈,红色的盛开的红色罂粟花。。


这似乎是一个带有苯环的分子式,为什么会出现在罂粟田里呢?大家都知道罂粟是什么吧。。。这个分子式出现在这个麦田圈里,前面还有一个似乎是挡住去路的分子,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以后我们会单独分析这个麦田圈

今天主要讲它的产生



在圆圈中心的小点点,其实是类似编织好的花篮


还可以看到花头从倒伏的花杆中弹出来开放着


近景,更明显了,被弄弯了好几次,但没有折断,而且整个植株都是完好的状态,并没有折损。。


玉米圈


如此高大并且坚硬的植株

说倒就倒了


草圈


可别小看草圈,做起来是最难的,不信你到楼下把如此浓密的草压平试试!看看它会不会服服帖帖地按照你的想法,一直贴在地面上!


再继续。。。

麦田圈中的植株倒伏并不是混乱的,而是依一定方向倾倒,成规则状的螺旋或直线状,有时分层编织,最多上下可达五层,但每颗作物仍像精致安排一般秩序井然。且植物未被压折断,植物可继续向光生长。有的麦秆被明显地编制在一起,编织方式十分复杂。


倒伏的麦子可以以任意几何形状排列



下一个。。。

麦田圈中的土壤里有许多10~50 微米直径的磁性微粒,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对比某麦田圈内和圈外的土壤发现,圈内的土壤硝酸盐含量减少四成,磷酸盐和硫酸盐各减少三成,钴、碳、钼、钛、钸、锌的含量明显增加。有可能的原因是:“瞬间高热破坏了土壤的自然组成,造成土壤变质”。 


美国物理学家发现麦田圈中发现4种不同寻常的放射性同位素(钒、铕、碲、镱),都不是地球的天然元素。麦田圈中的阿尔法射线强度从低于平均值27%分布到高出198%,期间出现大幅落差。阿尔法射线由高速的带电粒子组成,是放射性物质释放出的3种放射线之一。


麦田圈中的磁场异常可被精确的罗盘等仪器侦测到,异常现象似乎与麦子倾倒方向有关,而磁场强度则与离地面高度有关。麦田圈的电磁干扰及异常作用表现在很多方面:电池一带进麦田圈就立刻没电;照相机、摄像机、液晶显示屏等在麦田圈中出现故障,甚至永久性损坏;麦田圈内收不到手机信号,麦田圈外则一切正常。

下一个。。。

麦秆弯曲位置的炭分子结构受电磁场影向而异常,但竟然能继续正常生长。生长的速度比没有压倒的麦子快,最终产量增加40%,种子的蛋白质水平增加了50%。开花期的作物如果形成麦田圈,不会结种子。成熟期的麦子形成的麦田圈,会因发生变异而使果实变小。第二年同一个区域的麦子植株明显减小,但产量不变。


这一点,美国的BLT团队以及其他的研究机构已经做过大量的跟踪实验,罗列于下:



除了以上是经过全球麦田圈研究机构(均是非官方机构,为啥没有官方的机构?具体原因我不想讲,懂的就懂,不懂就算了)研究所得,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神奇特征,比如


在麦田圈附近常出现不明亮点(ORB光球)或异常声响。

(关于ORB光球, 网上有大量的视频,大家可以去视频网站搜索)


但,这样的类似ufo的事情网上的声音太嘈杂了,资讯内容鱼龙混杂,可以说造假作秀内容远远高于真实内容,造成很多人对这一领域早早就失去了信心。我并不想太多用这种东西去证明,我更喜欢去搜集来源于全世界不同出处众多的资料,然后进行比对和联系,像一个拼图一样,发现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一个事情后,得到的真相。


继续。。。

英国的许多农场主是十分痛恨麦田圈,即使麦田圈会给他们带来小小的增产,但由于大批前来猎奇的人群,将踩坏其他麦田区域,并且打破农场上的正常寂静生活。他们中的一部分是不欢迎麦田圈的,他们后来一直是认为这是人为的恶作剧,即使民间一直传说这种现象几百年了且不是人为,而是一种我们想象不到的神秘力量所为。但农场主多数还是很气愤麦田圈的形成,并雇佣职业安保日夜守候麦田。




但在许多农民尝试这种方法后,发现根本无法阻止麦田圈的发生。因为那根本就不是人造的,人造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复杂的麦田圈,肯定需要各种测量打点等等,还要躲避监视。但真正的麦田圈都是瞬间产生,这一点谁也阻拦不了。


以前,我发过复杂的麦田圈,复杂到用电脑模拟作图都要做好久好久,而在方圆几千甚至上万平米的区域内做如此大如此符合几何对应关系的图,是需要航拍配合的,不是简单几根木板和绳子可以搞定。人们真是自作聪明啊~




图中小黑点是人



这个史上最大跨度的麦田圈,直径达300多米。这也是最复杂的麦田圈,共有400多个圆,占地面积约 60000平方米,被称为“麦田圈之母”。用木板踩踏出圆形区域不是难事,但400多个大小不一的圆组成一个分形图形,内含六角几何图案,恐怕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


但,大家都知道那个在雪地上做雪圈的家伙吧,要知道那片雪地都是没人管的,他随便自由踩踏,而且他做每一个雪圈都要经过精心的测量,一步一步地踩踏,消耗时间超长。与麦田圈形成环境是无法同日而语的,完全没有可比性。


其实,要我说,最称得上是铁证的还属于下面这个幽灵麦田圈


这个麦田圈似乎是在表达核辐射相关话题

当年航拍图


整个麦田圈绕着一颗麦田中的大树,

这棵树是一棵橡树。

位置就在英国汉普郡伯恩茅斯机场东侧



箭头所指就是这颗大橡树



当所有麦田都收割后

第二年春天,发生了一个奇特的现象


原来倒伏区域的形状中最先发芽长出了麦芽,这些麦芽比旁边区域的要早长很多,而且很长,所以从空中看,就仿佛去年那个麦田圈今年又浮现出来一样,只是没有那么明显,我们一般管这种第二年从空中隐约可以看到的之前一年的形状,叫幽灵麦田圈。



为什么会造成形状区域中的麦苗会最先发芽并长得很高呢,唯一解释就是土壤机理发生了某种变化与周边的土壤产生了差异。上面的杂草与植株也会受到发芽快慢的影响。这种变化很明显不是物理层面上的,所以也不可能是通过人造的方式在麦田上踩踏来实现的,很有可能就是某种电磁力量改变了土壤的结构。


关于幽灵麦田圈我以后也会专门找一个时间系统地介绍,我会用google earth给大家展示,那些只有在空中航拍或卫星地图上才能看出来的图案,完全是头一年那个实实在在的麦田圈的幽灵版本。(如果你利用goolge earth在英国南部的威尔特郡的农田里通过卫星地图细细找寻,你自己也能看到许多麦田圈,甚至幽灵麦田圈的




好了,关于麦田圈的神奇之处又何止这些,我们只说出了冰山的一角。把以上十几个点归纳一下你会发现:


单独实现其中一点,是很难排除麦田圈是人为创作的可能性的,但如果以上十多点特征必须同时具备时,将导致人为的可能性达到不可能的地步。麦子可以通过电磁辐射导致内部水分蒸发,就像我们用微波炉一样。但问题来了,如何能让麦子瞬间爆裂,形成关节一样的鼓包,这就是电磁辐射水平控制的问题了。有很多麦田圈形成时,麦子还没熟,麦秆中水分还很多,电磁辐射过后,麦子还能继续生长,这就不是一般的电磁辐射很难做到的了。


网上有文章说xxx科学家发现麦田圈制作原理就是微波炉原理,恭喜你,你答对了,但你只答对了一小部分,你用一个超大的微波炉去把上万平方米的麦田圈之母造出来看看,你是有如此之大的微波炉呢?还是你可以10分钟之内把上万平米的麦田跑一圈儿下来呢。。。。同时,还要让麦秆朝不同方向弯折两次哦,还要编出花儿哦~土壤还要发生变化哦~第二年还有幽灵麦田圈哦~,最后还不要让人发现哦~~



用过PS的朋友尤其是广告设计行业的朋友都知道(笔者从事CG产业15多年,每天与PS打交道,几乎天天苦逼地作图修图),做一个规则的复杂的图形、一个有内部逻辑甚至是数学逻辑关系的图形,并不是信手拈来那么简单,当然要做一个像素级别的头像,一个类似照片的头像,那更是难上加难,需要许许多多的步骤,拉辅助线,不断地涂改调整笔刷大小、压力大小、流量等等,当然你还得允许我反悔,撤销刚才的错误步骤,用到ctrl z,一定要有涂改和撤销的过程,并且定期存盘。你更别提分层、特效、通道等技术了。再有,这只是在电脑上完成,若要在如此大面积的麦田中完成,你除了避开那些农场主和保安之外,还要进行大量的测量工作,这可比在电脑那个小屏幕上用鼠标操作难度增加无数倍了。另外,在麦田里制作,你是不能出错的,因为麦子倒了是不能再重新竖起来的,你无法 Ctrl z 和存盘。


所以,综上所述,我的理论是,人类利用所掌握技术模仿,单独跨越一个难点,实现麦田圈中某一个特征是有一定可能性的,但要同时实现上述十几种特征,并且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是根本不可能的!




麦田圈自打17世纪被人类记载以来,到今天几百年了。在这几百年里,围绕麦田圈到底是人为的还是自然形成还是超自然的智慧力量形成,一直纷争不断。其中也发生过许许多多故意混淆视听的事情,还有人故意造假,请来媒体报道。可以说真真假假孙悟空,到处都是。


但这几百年来,麦田圈就那样出现了又再次被收割,第二年又再次出现,曾经宣扬自己是麦田圈制作的人,如今也有人去世了,而麦田圈仍旧乐此不彼地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每年都在全世界有上百起,你信或不信它就在哪里。。。看来,麦田圈的真正制作者一点都不担心人们就这样被蒙蔽混乱先去呢~~因为我一直坚信真正的麦田圈的制作者有一个永久不变的信条:


只给看得懂的人看!




参考文献与网站:

  • Janet Ossebaard 在世界最大的麦田圈网站 Cropcircleconnector.com 上的主页:http://www./Bert/bert&janet.html

  • BLT研究机构网站:http://www./index.php

  • 世界最大麦田圈研究网站 Cropcircleconnector:http://www./


麦田圆圈:异度空间的末世解码 第二、三集》



2016年8月5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